首页 百科知识 昆明市文化“走出去”工作调研报告

昆明市文化“走出去”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昆明市委宣传部牵头,在与昆明市文广体局、商务局、旅发委、投促局、外侨办、文联、社科联等部门对接并征求意见建议基础上,结合对昆明市部分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的调研,形成昆明市文化“走出去”工作调研报告如下。
昆明文化“走出去”工作调研报告_2015~2016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

昆明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我国把文化外交政治外交、经济外交一起视为外交的三大支柱,并视其为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通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一方面可以增进对世界的了解,以我为主,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参与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进程,参与世界文化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影响,树立良好形象,帮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建设成就,传播中国的文化艺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通过文化手段配合外交工作开展国际斗争;配合国内工作,加强对国内重大事件与活动的对外宣传,以营造有利于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

昆明地处中国、南亚、东南亚三大文化圈的交汇地,文化交流历来是联系与深度沟通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桥梁和纽带。昆明作为“桥头堡”战略的龙头、民族文化强省的枢纽,在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实力的同时,也重视发展文化基础、文明素质、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等综合软实力,促进文化“走出去”,增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互信,发展互联互通,营造有利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良好外部环境。

由昆明市委宣传部牵头,在与昆明市文广体局、商务局、旅发委、投促局、外侨办、文联、社科联等部门对接并征求意见建议基础上,结合对昆明市部分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的调研,形成昆明市文化“走出去”工作调研报告如下。

一、当前昆明市文化“走出去”工作现状

(一)开展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1)发挥昆明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重要和独特地位的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3月28日,为凸显昆明在国际商贸、国际物流、国际旅游和优势产业培育上的地位和特色,让海内外更加了解昆明,同时宣传好昆明奋发有为、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战略思考和重大举措,香港大公报在昆明隆重举行了“百年大公重走南方丝绸之路”大型采访活动的启动仪式。采访团就昆明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作用和践行“一带一路”战略上的主要举措采访了李文荣市长。采访的主题是昆明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奋力建设国家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采访的内容包括昆明市融入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及昆明市交通枢纽建设、优势产业培育、文化旅游发展和友城建设五个方面内容。

(2)与英国、法国、印度、泰国驻华使领馆共同举办“昆明英国周”“昆明·泰国节”“中法文化之春”“欧洲先锋派画展”“印中友好交流年”等多双边重要节庆、文化交流活动。自2006年9月起,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参加国侨办每年举行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新春慰侨演出活动。剧院的足迹遍及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肯尼亚、南非、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巴西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等地区,提升了昆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自2007年以来,昆明市与苏黎世互派艺术家对外交流项目一直有效进行。迄今为止,昆明和苏黎世两城市已经互派了9名艺术家进行交流访问。

(3)打造“南侨机工”历史文化涉侨外宣品牌。促成中央电视台和昆明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六集纪录片《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2014年7月7日至9日,该片在央视9套纪录频道连续播放,在海内外掀起关注和宣传南侨机工的热潮,为纪念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40周年献上一份特殊礼物,荣获金熊猫奖等多项大奖。根据该片制作的微电影《没有寄出的信》,荣获省委宣传部“中国梦·云南美”百部微电影评选二等奖。昆明市组团赴马来西亚参加中马建交40周年、南侨机工抗战回国75周年活动,推介《南侨机工》纪录片,拜访侨界人士。

(4)积极开展以东南亚为重点的华文教育。接收昆明市尼泊尔友城博克拉市5名留学生到昆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学习并负担全部费用。积极支持六所华文教育基地开展相关工作;建立了“外派教师资料库”。以缅甸为切入点,先后选派3名优秀教师到缅甸任教;昆明学院与缅方建立了“缅甸合作中心”“曼德勒华文教育培训中心”等合作机构,赴缅甸开展了三期华文教师培训,并接收三批缅甸华文教师到昆培训。圆满接待来自缅甸、泰国、老挝、马来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共计700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春令营”营员。这些工作宣传了中华文化,宣传了昆明,增进了与周边国家民众间的沟通交流、相知交融。

(5)举办“尼泊尔—中国城市文化对话活动”。应尼泊尔世界文化网络协会邀请,昆明市于2014年1月6日至11日参与了在加德满都举办的“尼泊尔—中国城市文化对话活动”。这是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织下进行的一项与南亚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昆明市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图片影像参加了这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昆明市的文化“走出去”。

(6)引进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产业人才,鼓励小语种人才培养。依托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原昆明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昆明正在呈贡区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小语种服务外包基地。市外侨办与云师大外语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互为外语人才实习和培养基地,并与云南民族大学国家级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基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昆明分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7)开展文艺家出访新加坡活动。市文联应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文艺处、云南文化交流促进会驻新加坡办事处、云南省侨联艺术团的邀请,组织6名县区文联、文艺专业协会领导、昆明模特艺术家50余人出访新加坡,开展一系列少数民族文化服饰展演活动。根据作家存文学的《阿佤山》(电影剧本)拍摄的同名电影,获英国伦敦第五届万像国际电影节“优秀原创故事片奖”“最佳民族电影奖”;根据作家叶多多编写的《迁徙——在寻找幸福的路上》(剧本)拍摄的同名电影获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人文类”一等奖及柏林国际电影节提名奖等。

(8)推动社科专家、科研项目、学术机构“走出去”。昆明市社科联、社科院自2003年起,每年从社会、经济、行政管理、文化等领域选派专家参加各类由国内外学术团体举办的学术研讨项目,并积极鼓励中青年专家参加联合培养项目,以提升专家的全球视野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素养。2007年至今,昆明市社科联、社科院共安排了30人次以上的专家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二)推动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

近年来,昆明市对外投资合作增长迅速,截至2015年年底,昆明市共有135家企业在23个国家投资项目176个,协议投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在16个国家承建工程项目73个,合同金额超过10亿美元。昆明市企业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国以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国家为主,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与我国文化交往较为密切。随着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对外投资企业在投资兴业的同时也扮演着文化使者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部分国家,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1)支持企业在周边国家开设华文书局。支持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在柬埔寨首都金边、老挝首都万象、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建设了5个华文书局,成为昆明市文化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同时企业还计划将逐步在泰国、新加坡、印度等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开设华文书局,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2012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考察了新知金边华文书局,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鼓励新知加快海外书局发展,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2)支持企业在外公演。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映象》自2003年8月8日公演至今,已在国内外成功演出4 000多场。《云南映象》作为云南的一张名片已在全国40多个城市进行过巡回演出,并在美国、巴西、阿根廷、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进行海外商业演出。2010年《云南映象》赴日本演出14场,赴香港演出2场,赴台湾演出3场,2011年赴澳大利亚演出5场,2013年赴马来西亚演出2场,2014年赴香港演出3场(《孔雀》),赴日本演出13场(《孔雀》),赴马来西亚演出4场,赴新加坡演出2场,《云南映象》在海外的演出上座率在95%以上。2014年升级版《云南映象》开始新一轮的全球巡演,舞剧《孔雀》也开始海外巡演。

(3)通过出口补助,加快推进昆明市文化企业“走出去”步伐。2009至2010年,昆明市文化“走出去”出口补助企业有昆明憨夯民间手工艺品有限公司、云南无线数字电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2011至2012年昆明市文化“走出去”出口补助企业有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昆明憨夯民间手工艺品有限公司。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1)加强对国际和周边形势的研究,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周边外交工作要求,争取拓展国际和周边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力求在创新性、可行性上更进一步。充分利用外事侨务窗口,发挥国际友城平台作用,展示昆明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提升昆明的对外影响力,积极争取经济、技术、文化领域的合作机会。

(2)加强外事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建立与政府各部门、企业、民间社会组织间的沟通联系协调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信息畅通、促进合作。主动为文化“走出去”提供外事方面的政策咨询和有效服务,为不断促进区域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3)充分发挥市友协的渠道作用,鼓励民间人士到外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如个人画展艺术展、小型演出、中国文化专题讲座、演讲、座谈会等,争取市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指导。强化区域合作机制,开展与我关系友好的外国友城公务员、留学生交流项目,每年吸收3~4名友城公务员到昆明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培养对我友好人士,引导文化“走出去”。加强与国际友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友城的渠道作用,发挥我驻外使领馆和外国驻华使领馆的渠道作用,为文化“走出去”服务。

(4)大力开展华文教育工作,加强昆明现有五个华文教育基地的建设,积极推动以昆明学院为首的一批高校及高职教院校纳入全省华文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海外华文教师“请进来”培训工作;在外派华文教师的基础上,加强“走出去”的培训力度,力争打造一个“海外培训讲师团”品牌;积极开展海内外联合办学和校际交流;为海外华侨华人子女来昆就学提供帮助,有计划、有步骤地吸收海外华文教育学校的华裔青少年来昆就读高等学府。

(5)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昆明市“非遗”走出去尚处起步阶段,需要培育一批文化企业生产“非遗”文化产品,努力打造具有昆明特色的“非遗”文化品牌。同时,充分利用昆明现有的出口渠道及中国—南亚博览会平台,构建起面向东南亚、南亚市场营销网络,使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6)进一步扩大对外社科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大昆明市社会科学院的文化辐射力和文化影响力,打造和建设在国际、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誉的学术队伍,探索建立联合研究机构的机制和模式,形成对推动昆明文化“走出去”具有促进作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二)进一步推进海外文艺演出

(1)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与马来西亚方面洽谈音乐剧《郑和与海》赴马来西亚参加中马建交40周年演出活动,以及之后在马巡演和驻演相关事宜。通过这种形式的海外演出,把昆明的历史文化传播出去,增进马来西亚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2)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计划组织推广大型民族歌舞晚会《七彩云南》、大型民族歌舞《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型民族音乐舞蹈诗《孔雀树》为代表的剧目对外演出活动。加强与省级政府合作,整合省级政府部门资源,充分利用云南省正在打造的“三个地”:云南省与毗邻国家——文化交流长效活动的举办地;泰国曼谷——云南文化派出机构的驻在地;柬埔寨吴哥、新加坡——云南文化“走出去”的提升地。以此为平台,实现昆明市创作的优秀文艺精品节目的海外驻场演出。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充分利用云南省正在打造的“三个地”平台,举办“云南原创交响乐作品”海外巡演,实现云南原创交响音乐文化“走出去”。

(三)借力广播影视、新媒体拓展“走出去”领域

(1)云南电视台下属的云南无线数字电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实施的老挝数字电视项目,在老挝首都万象市和琅勃拉邦、沙湾那吉和占巴色三省建设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TMB)]已全面应用,实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第四套、第九套节目,以及云南卫视在老挝万象的落地覆盖,在老挝约有10万用户、近60万人收看中国电视节目。该项目被老挝政府当作中老成功合作的典范。

(2)积极申办昆明国际电影节,以欧美地区和周边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为重点,精心策划、拓展渠道,努力创办中国国际电影展,扩大影响,培育海外电影观众,拓展海外电影市场,促进国产影片的海外发行。将其办成一个有深刻思想性、艺术性、国际性、包容性和广泛群众性的盛大文化节日,充分体现时代特色、电影特色和昆明地方特色。

(3)积极组织昆明影视制作机构参加世界主要影视节目交易市场,搭建企业展示平台,拓展影视节目国际供销渠道。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国电影海外推广中心的作用,组织本土影视制作机构参加国际知名影视节市场,并设立展台集中宣传推广本土影视产品;积极鼓励、支持本土影视制作机构以各种方式将影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争取每年有10部左右的影视产品在海外发行。进一步加强国产影视作品的外文译制工作,每年选择一批优秀国产影视作品译制成不同文种的字幕拷贝,选送参加各种影视节、展,用于各种海外推广工作。

(4)发挥昆明市对南亚、东南亚交流的区位优势,面向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家开展影视文化交流工作。充分利用对外友好城市的关系,同国外友好城市的电台电视台合作、交换节目。通过合拍、协拍纪录片和电视剧、到国(境)外举办电视周等方式,拓展“走出去”的渠道。通过报批国家广电总局,组织专人到昆明的各个友好城市举办“云南电影周”,将在云南昆明本土取材、拍摄的影片,如《五朵金花》《阿诗玛》《诺玛的17岁》《花腰新娘》《千里走单骑》等有代表性的影片带到国外,进行展映,扩大云南昆明影视文化的影响力。

(5)邀请和配合境外媒体对昆明采访报道。邀请国(境)外有影响的电视媒体到昆明拍摄采访,在外方的主流电视台播出;邀请和配合境外摄制组来昆明采访报道,是借助外力把广播电视节目输出去、做好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邀请西方主流媒体如英国BBC、美国CNN、日本NHK、韩国KBS、法国电视一台和德国ZDF等广播电视记者组来昆明采访报道,通过海外传媒介绍中国和昆明的发展变化。

(四)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加快“走出去”步伐

(1)推进新知集团在东南亚、南亚等国华文书局的建设。推动企业加快在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的华文书局选址考察工作,预计在2015年前,在东南亚、南亚建立10个华文书局,并探索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和地区建设华文书局。

(2)推动民族工艺品生产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市场开拓及宣传、电子商务等方面做好“走出去”工作。在产品开发方面继续坚持以云南民族特色和现代审美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加大民族工艺品系列开发力度,使民族工艺产品更具时尚气息,更符合国际审美趋势。力争国内国际市场两手抓,使企业两条腿走路,国内国际市场互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扩大市场空间,使企业成长有更多动力。

(3)参与办好云南文博会,积极组织文化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广交会、北京文博会、香港礼品赠品展等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性展会,通过参加展会,扩大与国际优质客商的交流和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提高民族产品的认知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文化出口企业实力弱、生产方式落后、创新不足

(1)云南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也多是手工、半手工方式,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企业就业人员多,固定资产少。这就造成了这类企业融资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发展缓慢。文化出口企业实力不足、生产方式落后、风险承受能力弱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走出去”步伐。

(2)文化出口企业人工生产成本较高,创新开发能力不足,产品与国际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这也导致企业在文化“走出去”中逐渐丧失竞争优势,给企业出口带来了阻力。

(二)海外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有待加强

(1)海外营销渠道的缺乏制约了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面对陌生的海外市场,文化企业在短期内难以打开营销渠道,高昂的海外推广费用、政策歧视和文化差异使得不少企业望而却步。

(2)海外市场宣传推广力度不足,政府和企业的海外市场推广力度都有待加强。企业自身的走出国门,面临异国国情差异,语言障碍,法律法规不同,资源有限,房租、人工、物流、清关费用均比国内高很多,同时行业限制多,缺少行业准入许可等诸多困难,为文化“走出去”制造了很大的障碍。

(三)缺乏海外投资运营经验

(1)由于文化企业自己的品牌创立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文化“走出去”中处于被动局面,短期内难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形象,因此企业在外贸活动中的产品品牌建立和维护,树立品牌形象成了当务之急。

(2)对外投资企业发展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从目前情况看,“走出去”企业特别是境外企业仅仅是作为国内公司的“窗口公司”或者“加工车间”存在,受各方面因素限制,不容易获得投资国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也得不到有效的境内资金支持。同时,走出去企业在国内投资,也面临同样问题,民营企业的所有制身份歧视仍然存在等。

(四)管理和服务不足

(1)企业“走出去”管理匮乏。企业在实施跨国和跨区域经营决策时,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制约机制,在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各方面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往往造成决策失误。从管理人才的培养来看,企业还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现代人力资本观念,特别是能从事资本运作和境外企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2)政府部门对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和管理服务有待完善。由于企业资金、人才、信息渠道较为缺乏,对境外和外省有关法律、政策、投资环境等知之不多,而有关的研究、咨询机构较为分散,各种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因而政府部门的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

四、相关工作建议

根据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精神,结合昆明“走出去”工作实际,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间的关系,从实施规划引领、发挥地缘优势、体现民族特色、提高开放水平、完善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实加强昆明市文化“走出去”工作。

(一)实施规划引领、完善政策扶持

(1)组织相关部门调研北京、上海、深圳等文化出口工作先进地区和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在认真梳理中央、省市对文化“走出去”工作要求基础上,结合昆明市实际,研究文化“走出去”工作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特色优势、困难问题,制定促进文化“走出去”工作的实施路径、时间节点、机制创新和政策保障。研究编制昆明市文化“走出去”发展规划,通过制定规划,明确文化“走出去”的工作方向、实施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使各部门对支持文化“走出去”工作形成合力。

(2)支持文化“走出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发挥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指导协调、战略规划、信息沟通等方面的重要职能,建立部门间协调合作机制,创新扶持方法,从金融支持、财政扶持,品牌宣传等层面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3)推动构建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走出去”新格局。建议设立昆明市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专项扶持资金采取项目补贴、贷款贴息、政府委托、房租补贴和奖励等方式设立。一是结合文化“走出去”的不同形式,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办法;二是以扶优扶强为原则,通过多种政策手段,力争在短时间内重点支持、打造一批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三是以支持关键环节为重点,让企业不仅能“走出去”,还能“走进去”“立得住”。

(二)发挥地缘优势、促进文化交流

(1)昆明作为云南省会,在文化“走出去”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前沿性、门户性、带动性和辐射性地位。昆明处于南北国际大通道、东西欧亚大陆桥的交叉点,也是东盟自贸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和泛珠三角经合圈的交汇点。经验证明,任何一个文化“走出去”战略格局的形成,文化交流都发挥了重要的先行、黏合、助推与提升作用。昆明作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首先要成为这一区域的文化集聚中心、文化交流枢纽。因此,借助地缘优势,打造对外文化传播的国际化枢纽,建立昆明市文化“走出去”的渠道显得十分重要。

(2)依靠地缘优势建立国际文化传播渠道。昆明市文化“走出去”,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发展积累的过程,必须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制订长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文化传播和交流活动。在文化“走出去”的路径方面,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梯度扩展。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与我们血脉相连、文化相近,对我国文化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较强的认同感,可以作为昆明市文化“走出去”的首选区域和目的地。

(3)按照立足省内、影响周边、覆盖南亚、东南亚的文化“走出去”发展思路,加强对南亚、东南亚文化市场的研究,深入把握文化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规律、文化资本国际运作规律,加大海外营销和宣传推广力度,加快培育壮大文化企业主体,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昆明特色的国际文化品牌。鼓励和支持国有、民营等各类社会资本独资或联合投资东南亚、南亚文化市场,建设东南亚、南亚文化营销网络,使之成为昆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重点面向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4国和东南亚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5国开展文化“走出去”工作。

(三)体现民族特色、打造春城品牌

在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背景下,充分挖掘昆明的历史文脉,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借助文化产业博览会、昆明茶花节、中国—南亚博览会、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亚洲艺术节、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等文化底蕴深厚、时代气息浓郁,具有云南特色、民族元素、时代风采和昆明气派的文化品牌活动,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扩大昆明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昆明对外文化的传播。

(四)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平台

(1)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文化交流等平台和窗口,提升昆明市文化走出去的层次和水平。结合近年来对昆明市文化企业“走出去”扶持工作的实践,大力培育昆明市境外文化投资骨干企业。力争到2020年,使昆明市文化境外投资达到50亿美元以上,各类“走出去”文化企业总数达100家以上。

(2)学习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推进“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申报创建工作为抓手,从加快培育外向型文化市场主体,加强出口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加强海外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打造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平台,培育昆明市文化“走出去”市场主体和文化品牌,完善文化“走出去”市场运营机制。

(3)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服务保障。在梳理现有文化产品出口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相关申报、报批、报备手续,开辟文化“走出去”绿色通道,做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工作。

(五)强化人才培养、加强政企沟通

(1)人才队伍的建设始终是对外文化传播、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促进昆明市文化“走出去”,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吸引一批了解昆明的历史文化,熟悉东南亚、南亚历史文化的文化传播人才,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传播的建设,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作用。在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形势下,建立文化传播人才信息库,让专门人才参与到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中来。

(2)加强企业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让更多的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组织境外投资企业与国内相关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加强我国政府与国外政府层面的交流,引导更多的境外投资企业与国外相关政府机构对接交流,为更多的境外投资企业保驾护航。搭建信息咨询平台,通过建立网站专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政府重大经济决策和境外、省外投资环境评估及相关合作项目等企业急需的信息。

(3)组织境外投资企业系统完整地学习我国境外投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项目申报、备案、管理流程。一方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力争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结合国际市场审美需求的产品,以利于国际市场的竞争。

课题组成员

顾 问:金幼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组 长:马 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组长:普跃英,市文产办专职副主任

成 员:冯 瑞,市委宣传部研究室主任

    徐海波,市文产办产业处处长

    陈勇强,市文产办项目处处长

    曾 卡,市文产办综合处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