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实现更大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而这一机遇的到来,是北京、天津、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要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2015年7月31日,河北与北京携手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一个月后的3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紧密结合河北实际,以立足全局、主动作为的态势,对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任务作出安排部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_燕赵党旗红: 中国共产党在河北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实现更大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而这一机遇的到来,是北京、天津、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要求。这一机遇的到来,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而这个历史过程是从区域经济合作开始的。

取长补短,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河北与北京、天津的区域经济合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历了起步、发展、弱化、亮点再现的发展过程。

计划经济时期,物资是靠调拨的,而不是作为商品在市场流动的。所以,那时物资经常性地出现短缺现象。

80年代初,市场、商品的概念虽进入了流通领域,但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短缺现象依然存在。为了解决地区间的物资短缺问题,华北地区率先打破地区分割,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区域协作组织——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会。华北协作区主要通过高层会商,解决地区间的物资调剂,指导企业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它的成立有效地促进了地区间的物资协作,在解决区域内各省区市物资短缺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当时,北京与河北环京地市合作建立了肉、蛋、菜等生活资料基地和纯碱、生铁等生产资料基地,加强了与北京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

1986年以后,经过几年的改革开放,物资短缺的问题大为缓解,物资协作不再是区域协作的关注热点,区域内相邻地区的小区域、企业间合作日益活跃,华北协作区显现出了区域范围过大、地区间经济关联度低、凝聚力下降的弊端和没有日常工作机构的组织缺陷。

为适应区域协作情况变化,1988年,北京与河北环京地区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张家口承德六地市组建了环京经济协作区,定位为“北京市、河北省政府指导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开放式、网络型的区域组织”。当时,还建立了市长、专员联席会制度,设立了日常工作机构。协作区以推进行业(系统)联合为突破口,带动企业间的联合与协作,相继创办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工业品批发交易市场,组建了信息网络、科技网络、供销社联合会等行业协作组织,建立起地区企业间的广泛联系,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区域经济合作。

自谋发展,河北实施“两环开放带动”

1992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地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的轨道。

此时,由于三方面的原因,区域协作和区域组织逐步削弱。一是初期那种一合作就很快见到效益的事情已不多见,即没有了“显而易见的利益”和“最容易办到的事情”,区域组织也难以承担起区域产业规划和政策协调的职责,影响了协作区的凝聚力;二是企业寻求合作的内在动力和企业间建立的广泛联系使政府经济协作部门的倡导协作、“牵线搭桥”职能已不再重要;三是政府机构改革对经济协作部门的反复冲击。因此,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会在经历1981年到1990年的七次会议以后销声匿迹。环京经济协作区自1994年后也进入了走走停停的状态,步入低潮。正是由于缺少了区域协调机构,企业之间、地区政府之间区域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也越演越烈。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河北一直在研究谋划如何借助“两环”特别是京津发展自己,虽有突破,也收到一定成效,但环京津这一区位优势总体上发挥并不充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展时机与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不明晰。北京、天津两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于河北,都在忙活自家“一亩三分地”上的事,河北的主动作为虽有成效,但却不理想

破解难题,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上议程

分工明显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无序竞争所带来的问题凸显,使人们重新关注区域经济问题;生态环境治理、产业调整的压力也使京津冀三家不得不重新关注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1996年,国家在“九五”计划中将环渤海地区列为7个跨省区市经济区域的第二位。1997年,召开环渤海地区市长第八次联席会议,成立了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联合办事机构。

2000年以后,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合作,区域合作开始走向实质阶段。主要表现为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制定区域规划、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新区。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牵头在廊坊市组织召开三省市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十个方面达成一致,形成了“廊坊共识”。2005年,中央多位高层领导频频到这一地区视察,三省市高层领导也频频互访,一些规模空前巨大的投资项目纷纷落户这一地区。

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写入了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编制

2010年10月22日,河北省政府在三河召开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工作会议,圈定涿州市、涞水县等13个县(市、区)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

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2013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此后,习近平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展的大动脉,更有力地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同时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考虑。

2013年3月24日,京津合作协议签订;5月20日和5月22日,河北省分别与天津和北京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5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天津考察工作时,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寄予厚望,指出要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以后,北京开始向河北、天津分别输出了产业。北京现代第四代工厂正式落户河北沧州,2015年4月30日动工,总投资达120个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2015年7月31日,河北与北京携手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抓住机遇,乘势而为”是河北省的领导者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4年2月27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座谈会的第二天,省委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个月后的3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紧密结合河北实际,以立足全局、主动作为的态势,对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任务作出安排部署。

2015年7月31日,崇礼万众欢腾庆祝京张携手申冬奥成功

2014年3月26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河北省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及新兴中心城市多点支撑作用。按照拟定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河北将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扩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把首都周边的一批县(市)建设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的卫星城市,构筑层次分明、梯度有序、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区域城镇布局结构。

此外,石家庄围绕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唐山围绕建成东北部副中心城市,加强与京津功能分工和配套协作,带动冀中南、冀东两翼发展。充分发挥张家口、承德的生态优势和秦皇岛的滨海资源优势,打造服务首都的特色功能城市。极化邯郸在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地位,提升沧州沿海港城作用,增强邢台衡水规模实力,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节点城市。

省委要求,要积极转变发展观念,扭转“等、靠、盼”的想法,丢掉“怨、羡、守”的做法,彻底抛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的工作方式,树立沿海地区和大都市圈地区的信心,充分挖掘自身发展优势,认清发展劣势所在,把握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形势,高起点、大手笔制定区域各项发展规划。实施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培养干部敢于干大事业、敢于创新工作方式、永争第一的工作作风

本着率先突破、韬光养晦、互利共赢、缩小发展差异的原则,利用京津两地园区开发建设的先进经验和优秀管理人才,发挥河北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和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突破园区建设地域藩篱,以试验区、开发区、先行区等多种形式,邀请京津两地在河北共建园区。建立园区“共建、共赢、共享”机制,鼓励三地共同出资建设园区,组织三地精英共同经营园区,共同享受园区税收等成果,视具体情况、合作形式、组织机构、分享比例灵活而定。

为了与京津两地搞好协同,河北强化基础设施投资,集中有限资金优先支持涉及三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把三地市场有机联系起来。重点支持构建交通网络的一体化,以北京和天津为区域综合运输枢纽,推动保定、石家庄、唐山区域次级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加快推进三地之间的城际快速交通轨道网络建设,实现三地交通网络相互贯通、无缝连接和零距离换乘,鼓励沿京津周边各县市开通与北京的快速客运、公交专线。

京津唐高速公路

支持京津周边县市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信息设施服务能力,实现三地信息服务无差异化,鼓励有条件地区实现三地通话区域无差异化。适度引导京津周边各县市发展房地产业,在满足当地居民居住需求的同时,瞄准京津两地居民构建生态环保现代型社区,优化社区周边交通、学校、医院、生活设施、娱乐设施、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2014年以来,以交通一体化和产业承接转移为主,河北省与京津两市在交通、生态、产业三大领域协同推进并取得成效。位于北京大兴和河北廊坊境内的北京新机场正式开工,京昆高速涞水至北京段建成通车,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揭牌成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与京津实行生态环境信息共享、生态过渡带共建,与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与北京共建曹妃甸现代产业实验区,与天津共建邯郸涉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北京凌云化工整体搬迁邯郸,北汽集团在黄骅整车项目建成投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