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探究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探究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我国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需要。我们利用近年来相关数据,对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河北省协同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我国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需要。如何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推动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我们利用近年来相关数据,对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河北省协同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

一、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分别为9.8万个、2.0万个和2.9万个,从业人员为94.5万人、36.1万人和48.5万人;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74.9亿元、503.4亿元和726.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25%、3.90%和2.73%[1]

2013年,京津冀公共文化机构数分别为102个、128个和1025个,公共图书馆为24个、31个和17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为2072万册、1474万册和1937万册,人均拥有公共图书1.0册、1.0册和0.3册;艺术表演团体分别为292个、58个和492个,人民群众观看电影和艺术表演次数为5270万人次、1794万人次和6463万人次,日均观众为14.4万人次、4.9万人次和17.7万人次。

2013年,京津冀分别拥有电视节目26套、24套和178套,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100%和99.3%;有线电视用户为636.9万户、292.3万户和865.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为125.1%、83.2%和37.7%;图书报纸期刊出版种数为10035种、5816种和7189种,总印数为12.6亿册(份)、9.1亿册(份)和19.3亿册(份)。

二、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河北面临的形势

为准确分析河北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这一大环境下所面临的形势,我们采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2]

(一)优势

1.独特的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特色鲜明,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2013年,全省拥有不可移动文物33597处,是北京的8.7倍,是天津的16.1倍;拥有长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庙宇、清东陵和清西陵等3项5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4处,居全国第四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00处,居全国前列;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22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99人,是北京的3.6倍,是天津的5.2倍。颇具地方特色的是红色革命文化,西柏坡旧址、129师司令部、城南庄晋察冀司令部旧址、前南峪抗大旧址等闻名中外。

2.丰富的土地和人力资源

河北省土地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是北京的11.8倍,天津的15.7倍,与北京、天津相比,产业用地价格相对较低,适合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2013年,我省常住人口7333万,是北京的3.5倍,天津的5.0倍,劳动力人口[3]为4878万,是北京的3.0倍,天津的4.8倍。河北可以充分利用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筑巢引凤”,以优惠的产业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北京、天津的文化企业到河北投资,一方面可以扩大总部企业规模,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我省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3.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需求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进入“井喷时代”。2013年,河北省人均GDP为38716元,已超过5000美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处于快速增长的黄金阶段。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为1550.6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同比增长28.8%;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为399.0元,比上年增加40元,同比增长11.3%;全省文教娱乐消费总额比上年增加149.2亿元,增长27.2%。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和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必将成为文化企业生产的强大动力,也将为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源泉。

4.文化产业投资规模逐年扩大

近年来,河北紧紧围绕推动文化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和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谋划和建设文化产业重大投资项目。2013年,在深圳文博会集中签约了一批重大项目,涉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演艺、文化产品生产与销售、文化休闲等多个领域,签约总金额605.5亿元。另外,投资110亿元的正定新区文化产业园、总投资230.2亿元的承德“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总投资278元的邯郸中华成语文化园等重大项目也纷纷落地。截至2013年底,全省亿元以上文化产业投资项目为392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达117个,500万元及以上文化产业项目投资为1310.7亿元,同比增长34.8%,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8个百分点,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9.6%,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

5.省委省政府空前的政策支持力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多个推进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明确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采用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全省每年从年度土地储备计划中,拿出不少于5%的土地作为文化产业建设用地;对改制文化企业、新创建文化企业和动漫企业实行免税或补贴,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可与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有同等的土地、财税、融资等优惠政策;简化文化产业项目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等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文化产业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2013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为2.9万个,比上年增加1.4万个,增长93.3%;从业人员为48.5万人,比上年增加10.2万人,增长26.6%;资产总额为2060.5亿元,比上年增加184.8亿元,增长9.9%;主营业务收入为1563.4亿元,比上年增加141.5亿元,增长10.0%。

(二)劣势

1.文化产业基础薄弱

2004年,河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75.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89%,全国排名第31位,而北京、天津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85.9亿元和62.1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37%、2.00%,排名分别为全国第1位和第7位;2008年,河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发展为122.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76%,全国排名第27位,北京、天津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发展为641.4亿元和92.4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77%、1.38%,排名分别为全国第1位和第18位;虽然河北近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由于底子薄、基础薄弱,至2012年底,文化产业增加值发展为726.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73%,而北京、天津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发展为1474.9亿元、503.4亿元,占比分别为8.25%、3.90%,与京津的差距依然显著。

2.文化产业投入差距较大

2013年,北京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为10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为20亿元,而河北仅为4.6亿元;全省人均文化事业费为17.4元,比北京低98.3元,比天津低47.5元,全国排名第30位,而北京居全国第2位,天津居全国第8位;全省公共文化图书馆藏书为1937万册,人均0.26册,仅为北京和天津的1/4;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投入强度[4]河北为0.50%,比北京低0.64个百分点,比天津低2.4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投入水平的差距相当明显。

3.文化消费意识不浓厚

河北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娱乐生活一般局限于看电视、读书和看报纸,电影院、戏院和大型晚会、歌星演唱会音乐会等演出上座率远低于北京和天津。2013年河北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支出为1550.6元,低于北京2434.3元,低于天津802.8元;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支出为399.0元,比北京低931.9元,比天津低351.4元。一方面是由于工资收入水平偏低,2013年全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2532元,仅为北京的45%、天津的59%,全国排名第30位;另一方面是由于贴近人民生活、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文化产品太少,大多产品“叫好不叫座”,难以调动群众文化消费的积极性。

4.文化产品对外开放程度不够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天津海上交通便利,对外演出、交流以及文化产品进出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河北虽然地域广大,但由于对外开放意识不够强,高端文化产品稀缺,2013年全省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9亿元,不到北京的1/10,占全省贸易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仅为0.14%。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大力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企业管理方式,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比如对改制转企的文化单位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助其做大做强;成立文化产业投资担保公司,为中小文化企业和一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提供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服务;积极推动和帮助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文化产品创意和设计等等。

(二)逐步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大力促进居民文化消费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生活水平决定着消费层次。一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大幅提高居民收入,改变河北工资水平落后的局面,提高居民对收入的预期,使百姓有钱可花;二是要大幅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使百姓有钱敢花;三是要丰富文化产品的种类,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鼓励开发贴近百姓需求、蕴含时代气息、创意形式新颖、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文化精品。河北文化消费可提升的空间非常大,文化消费潜力一旦迸发必将成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提升文化产品外向度

相对于北京、天津而言,河北缺乏深具文化凝聚力的龙头企业,多数文化产业园区缺乏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公司支撑,因此应加大文化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力度。一是充分利用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等外部平台,积极拓展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5·18”廊坊经贸洽谈会、河北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石家庄国际动漫节等自有平台,鼓励和吸引京津及国内外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来冀投资兴业,将其先进的文化创意设计理念和技术引入到河北文化资源开发中来,将其文化产业营销渠道与模式植入河北的文化贸易市场中来,巧借外力打造河北文化品牌;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鼓励和支持国有、民营等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对外文化贸易业务,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拓展文化出口平台和渠道,大力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金、政策和服务等方面予以扶持,全面提升河北文化产品外向度。

(四)主动谋求京津文化产业向河北腹地辐射延伸,加快推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北京、天津文化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河北应充分利用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主动谋求京津文化产业向腹地进行辐射和延伸,成为其文化产业链条上的重要节点,实现互惠互利和共赢发展。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天津市也即将出台类似文化产业规划,河北应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认真研究,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发展规划,主动对接京津文化产业功能区建设,实现京津冀文化产业多元融合、协作互补、联动共赢、协同发展。

撰稿:李树奇

【注释】

[1]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占GDP比重,因此使用2012年统计年报数据。

[2]SWOT分析法又称优劣势分析法,是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安德鲁斯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它是通过对某一企业、行业或地区内部自身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遇、挑战等方面的内容及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为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举措提供依据。

[3]劳动力人口采用16—59岁年龄段人口。

[4]R&D经费是指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R&D经费投入强度是指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