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这一历史现象,世界弱势地区一般都处在巨大的压力下,被动地卷入这股全球化潮流;特别是现今被称作“拉丁美洲”的西半球南半部分成为被动全球化的最早范例。因此,在早期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关系,实际上拉丁美洲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西欧输入的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要素。他在理论上将这些趋势的发展等同于西方世界的近代历史,甚至直到现今全球化主要是西方扩张的某种现象。
全球化_世界趋向相互依存的历史进程_全球化、民族主义与拉丁美洲思想文化

如前所述,从社会科学领域探索全球化问题始于19世纪中期,其主要先行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而明确的全球化理论的形成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诸如“全球化”、“地球村”等等,这样一些词汇则是在当代才出现的。何谓全球化?这是当今中外学者讨论的热门问题,同时对此又众说纷纭。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笔者表达以下几点看法:全球化是始于近代初期欧洲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并渗透到世界各地社会各个方面的长期历史过程;因此,早期的全球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以西部欧洲为基地的强势政治经济实体,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向世界弱势地区输出各种物质和精神要素。由此看来,早期全球化主要形式是:强势政治和经济实体对全球各地的辐射和渗透。由此可以推演出以下论点:由于欧洲资本主义持续扩张,全球已成为这股新兴力量演出的巨大舞台。基于这一历史现象,世界弱势地区一般都处在巨大的压力下,被动地卷入这股全球化潮流;特别是现今被称作“拉丁美洲”的西半球南半部分成为被动全球化的最早范例。当代德国学者赖纳·特茨拉夫对这一历史现象也做了类似的评述:“全球化原本被视为‘西方’现象的代表,并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和‘新世界秩序’有着历史联系,但是,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普遍都将它作为加以克服的弊端。更确切地说,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经历或外在压力,并且试图为个人利益所利用。它在政治上的实用主义比意识形态纲领的对立倾向更强。”

关于早期全球化的时空起点问题,著名学者沃伦斯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974年),他“将16世纪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关键的分水岭。它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92年到达美洲为标志。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中,不仅西欧出现了基于工资劳动力的工业革命,而且在加勒比地区和南美国家出现了使用奴隶的种植园经济,西非地区成为奴隶的获取地,东欧则是以农奴为基础的庄园领地。所有这些通过国际商品交换连接在了一起,而这些商品则是巴巴多斯的糖、波兰的谷物、西非的奴隶和曼彻斯特纺织品”。由此看来,早期的全球化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在西欧资本主导下逐步实现了国际经济分工中生产的整合,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则被动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西欧所需原料的生产者而同时变为其制成品的销售市场。因此,在早期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关系,实际上拉丁美洲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西欧输入的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要素。

而美国社会学者罗兰·罗伯逊则在1992年把全球化定义为历史上规模宏大的本来起源于欧洲的转型过程,这一过程以中世纪封建主义的危机为始端。同时设定全球化是通过四种形式进行的,即:民族统一社会(民族国家)、社会国际体系(世界体系)、个体(具有人权和基本自由)和人类概念(世界)。他认为:“一方面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消除世界与空间限制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密集化和网络化的过程。”

当代另一位学者安东尼·吉登斯则对全球化的认识提出了理论架构,他将全球化的起始假定在“工业革命”前后,并认为现代化为全球化提供了可能性。1990年他指出,现代化的四个重要方面——资本主义、工业主义、民族国家的监控能力以及以民族为基础的军事力量——对于全球化具有重大意义。他在理论上将这些趋势的发展等同于西方世界的近代历史,甚至直到现今全球化主要是西方扩张的某种现象。因此,全球化只是在将来才会包括从“非西方背景”输入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吉登斯的理论强调了“西方”在全球化的近代阶段所起的先锋作用。首先,资本主义创造了统一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分工及资本和商品市场。其次,工业化为这些趋势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巩固奠定了组织和技术基础。具体地讲,强大的工业基础,现代通信技术,如卫星传送系统和以硅片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为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第三,强大的自治的民族国家的兴起推动了跨国政治组织的发展,这些组织有可能规制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冲突。例如,联合国就是由一些民族国家建立的,在20世纪后半期国家间机制对各种全球制度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西方军事力量在全球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问题。西方为了确保获得所必需的资源和捍卫其经济和政治利益,必须依靠其军事实力,扫除有可能阻碍西方全球化的那些障碍显然,吉登斯关于全球化的认识架构是以欧洲中心主义为基础的,被某些人解读为以下观点:“只有采取西方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其他民族和地区才能取得进步。”这种观点明显失之偏颇,西方的确在近代全球化进程中某些关键阶段起到带头作用,但是其社会政治制度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们的很多方面要素并不适合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因此当代拉丁美洲许多国家感受到全球化中西方的巨大压力。在此,我们有必要提示一下文化全球化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近现代全球范围,各种文化要素借助不同的途径和手段,实现超越国界的交流、移植、杂交或融合,这就形成了文化全球化现象。不过,一般看来,西方强势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们可以畅通无阻地输往弱势地区。而德国学者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歪曲和贬低了日常生活中地方和国家的活动范围,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开辟了新的现实和可能的经验领域,(宾斯伯尔根,1998)这些经验领域以一种对地方和区域传统不断增加的压力形式出现,也强化了这些传统所包含的竞争趋势和有损于平均主义共同价值的多元趋势。新的通信和运输技术、全球化教育内容和现代文化方式在国际上都得到了迅速传播(通过网络、旅游、移民等),并且产生了‘混合’文化意识形态的新的表现形式:全球化认同”。

到了20世纪末,由于交通运输、通讯手段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全球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点:“一个复杂的联结的世界(全球市场、国际时尚符号、一家国际性的劳动分支、一个共享的生态系统),把千百万人的无数微不足道的日常行为,与远方的、互不相识的他者的命运,甚至可能同行星的命运连接在了一起。所有这些个体行为,都是在地方世俗生命世界的富有文化意义的语境中进行的,其中,服装的符号和时尚的细微差别确立了个人的和文化的认同感。这些‘文化行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结果,它给人最主要的感觉是,文化对全球化至关重要。可以肯定,这一连串结果的复杂性同时需要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的维度。”确实,以上所描述的一切表明,当代全球化不仅覆盖了世界各个角落,而且影响到各个民族和国家每个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实际上每个人都涉及其中。面对这一现实,每个国家,甚至每个人是因势利导,还是坚守痼习、闭门却扫,人们必须作出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