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命本质及其理解要点

生命本质及其理解要点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生命运动的基础。所谓一般意义上的生命物质,是指作为化学元素的物质,如碳、氢、氧、氮、磷、硫等,仅碳、氢、氧、氮、磷、硫就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所谓特定意义上的生命物质,是指由化学元素组成且主要支持生命运动的化合物,如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生命物质的运动包括非生命状态的物理运动,生命状态的生物运动,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化学运动。
生命本质及其理解要点_生命文化要义

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认为可以在前述十大生命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生命的本质作如下提炼,即所谓生命的本质,是指自组织物质在生物运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趋善之机与能动之灵(图4-4)。

图4-4 生命的本质认识模式

图4-4说明,生命基本性质的十个方面是相互纠缠、互相交错而又密切联系的复杂体系,而生命物质运动通过十大基本性质集中表现为趋善之机与能动之灵,由此彰显出生命的本质。同时,生命的基本性质与生命的本质本身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离开了生命的基本性质,不可能揭示出生命的本质;而离开了生命的本质,也不可能再表现出生命的基本性质。图示还说明,趋善之机与能动之灵是生命本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都依赖于生命基本性质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并且都是这个复杂系统的构成要素,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任意一个元素,生命的性质乃至于生命的本质就将不复存在,这就好比磁铁的物质存在与其表现的正负两极,任何一个要素都是不可缺少的。应该承认,这一表述是高度概括的,它所蕴涵的基本含义如下。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以“自组织物质在生物运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趋善之机与能动之灵”作为生命的本质,其首要的前提是肯定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如果说作为生命物质运动最高形式的标志即是趋善之机与能动之灵,那么支撑生命运动趋善与能动的条件基础便是生命物质。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以及生命物质的运动,自然界中便不会表现出物质运动的趋善之机与能动之灵,其结果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生命。

生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生命运动的基础。作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抓住生命的物质性,以及生命物质的运动性,可谓抓住了认识生命本质的关键,因为生物学上的任何生命都不可能是虚无的,它的一切形态结构、运动机制与运动功能都依赖于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予以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实在的生命物质予以支持,一切生命运动都将失去应有的物质基础。

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可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但无论从什么层次或什么角度,往生命的本原处追寻,其最终结果都将是物质。然而,发掘生命的本质却不能仅仅如此笼统。为便于更准确地理解生命的本质,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厘清对生命运动物质基础的基本认识。

1.对生命物质的基本认识 由于生命运动最根本的表现为化学运动,故而所谓生命物质,至少可以有两个层面的理解,其一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命物质,其二是特定意义上的生命物质。所谓一般意义上的生命物质,是指作为化学元素的物质,如碳、氢、氧、氮、磷、硫等,仅碳、氢、氧、氮、磷、硫就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所谓特定意义上的生命物质,是指由化学元素组成且主要支持生命运动的化合物,如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化学元素是构成生命结构、支持生命运动最基本的物质,然而也是构成宇宙自然、支持自然万物运动的最基本物质。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有哪一种元素是生命所特有的,然而从直接或间接的角度考察,也还不便肯定有哪一种元素是与生命完全不相干的。化合物是构成生命结构、支持生命运动最直接的物质,比如:水可分为自由水与结合水,其作用主要在于利于并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生命活动;无机盐的作用在于维持细胞渗透压与内环境酸碱平衡,并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糖类是一切生物体最主要的碳源及能量来源,可作为生物体结构材料,并可在细胞识别、免疫活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脂类是脂肪、类脂与固醇类物质的总称,它不仅是最佳的能量储存方式,而且是构成生物膜的骨架,此外还参与生物信号传递、酶类激活,以及糖基载体等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支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之一,现代生物学证明,蛋白质在承担生物体结构组分、作为运输载体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参与有机体代谢的催化与激素的调节,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等一系列重要方面,都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核酸是生物遗传物质,它不仅是生物细胞的基本成分,而且还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及变异等重大生命现象发挥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由此可见,强调生命的物质性不仅具有一般的哲学意义,而且具有实实在在的科学意义,要想实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离开了生命的物质性这一客观基础是肯定不可行的。

2.对生命物质运动的认识 生命不仅是物质的,更是运动的,在哲学领域找不到绝对不运动的物质,在生物学领域同样找不到绝对不运动的生命。我们说生命的本质是“自组织物质在生物运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趋善之机与能动之灵”,其中不仅强调了生命所赖之存在的自然物质,同时还强调了生命物质的有机运动。由于生命的本质只能存在于生命物质循自然规律而运动的过程之中,所有静止的、孤立的生命不具备生命的本质,更进一步说,纯粹静止的、孤立的生命也是根本不存在的。但凡是生命者,便少不了生命物质的有机运动,生命世界无限丰富的多样性便是在生命物质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众所周知,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其中的生物界以其物质性统一于自然界,并且生物界并不存在特殊的生命物质元素,区分生命与非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在于物质的种类,而在于物质的运动。正是由于前述包括核酸、蛋白质在内的各种生命物质通过细胞这一特定的结构单位与功能单位,孕育出非生物不可能具有的新陈代谢、应激反应、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一系列生物运动,才从根本上实现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本质区别,进而实现了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生命运动。从物质性的角度观察生命,一切生命形态、生命现象、生命过程都不外乎物质在生物规律支配下所表现的有机运动而已,而生命的本质正是在生命物质有机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区别于非生命的根本特性。

3.对生命物质转化机制的认识 生命运动依赖于一个高度复杂的动力学系统,这个动力学系统即是促进生命运动的内在动力。生命物质的运动包括非生命状态的物理运动,生命状态的生物运动,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化学运动。在这些不同类别的运动中,物理运动是化学运动的基础,并被包含在化学运动之中,而化学运动是生物运动的基础并被包含在生物运动之中,可见它们都是生命物质运动必不可少的部分。三种运动方式中,生物体内的化学运动方式之一——新陈代谢是生命物质转化的核心机制,生命正是通过新陈代谢使所有生物体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且生命物质本身即是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从自然界的物质系统中同化而来的。

新陈代谢是生命与非生命物质转化的核心机制,是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运动的总称,在表现形式上它分为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在作用性质上它表现为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同化作用是将外界物质转化为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并储存能量;异化作用是分解、排泄生物体的物质并释放能量。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进行自身内部的物质转化,以及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一方面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自身所需要的物质,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向外界环境排出自身经过转化且不再需要的物质,如此不断地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物质的“分解-合成”与“吸收-排泄”,不仅实现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融通与转化,而且有效地促进了生命物质在自然系统中按照自身特有的规律永不懈怠地无限运动。

以上分析充分说明,生命体的结构是由物质组成的,生命活动的功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本特征的物质运动支撑的。从生物个体方面看,生命物质在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从生物深化的整体方面看,生命物质与自然界中的非生命物质始终保持着物质、能量与信息方面广泛而紧密地联系。正是由于这些以生物领域为核心的物质运动,不仅促成了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基于物质的统一性,而且成就了生命物质不同于非生命物质的特殊性。由此可见,生命是以物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生命的本质必然蕴于生命物质的无限运动之中,离开了生命的物质性,以及生命物质的有机运动,要追寻生命的本质是万万不可能的。

(二)生命的运动过程

前面刚讨论了生命物质及其“运动”,此处又讨论生命的“运动”过程,似乎总也摆脱不了“运动”的纠缠。是的,因为生命本来就与“运动”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因此要探讨生命的本质便不能不高度关注生命的“运动”。不过,虽然前后均涉及生命的“运动”,但不同语境的“运动”还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在于前面讨论的重心是生命运动的物质性,而此处讨论的重心则是生命运动的过程性。两者虽有联系,但毕竟不可混同。

1.生命运动的过程性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个过程,是生命物质有机运动的一个过程。恩格斯曾经说过:“……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事实本身就是这样,任何生命,以及生命的任何形态、现象无不表现为自身特有的过程,故而对生命及生命本质的认识,必须抓住生命运动的过程性。

我们说生命是生命物质有机运动的“一个过程”,对此命题的理解须在生命的全息意义上去把握,千万不可局限于“过程”的修饰语“一个”,否则就无法真正理解到生命的本质。所谓在生命的全息意义上去把握,就是指无论从生命的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无论是生命的表面现象还是内在规律,无论是生命的结构组分还是功能活动,无论是生命的物种繁衍还是生物进化……,大凡生命的各种描述,无不皆可以过程论之。其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界包括生命运动在内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

生命是生命物质有机运动的过程,从整个自然生命系统的天演进化轨迹及规律来看,生命运动的过程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且不说生命起源五个环节的四个阶段(即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高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是生命物质运动的典型表现,只说生命起源之后经由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再到脊椎动物、哺乳动物乃至于人类,40亿年间演化出数以亿计的生物种类。这样一个由无机物到有机界再到无穷数生命的过程,一方面反映了自然物质形成生命、繁荣生命所表现出的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形式,另一方面则反映了生命物质自我组织、自我完善的运动过程。由此可见,如果从宏观角度考察自然界的整个生命体系,生命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级到高级、从单调到复杂的演化轨迹正是生命物质运动“过程特征”的典型表现。

生命是生命物质有机运动的过程,从生命个体的生幼壮老,以及动物的吃喝拉撒、植物的光合吐纳等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来看,也都无不表现出生命运动的过程特征。乃如众所皆知的那样,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尽管其种群或群落可以千万年生生不息、绵绵不绝,但每一个生命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无不表现为生命物质运动的一个过程。凡动物之个体者,尽管有胎生、卵生等不同的生产方式,但都得经历孕育、出生、成长、衰亡等生命运动阶段,并且由这些运动阶段构成一个或如龟鳖长过百年、或似蜉蝣短仅数日的生命过程。再如植物之个体,其大类虽有被子、裸子、蕨类及苔藓之分,其形态虽有花草树、藤竹麻等特征之别,其繁殖或培育虽有种植、扦插、压条及嫁接等方式之异,但作为生命的个体,同样都得经历孕育、出生、成长、衰亡等生命运动阶段,并且由这些运动阶段构成一个或如龙血树长过千年,或似短命菊寿仅数周的生命过程。同样的道理,微生物之个体尽管生命极其短暂,以分裂复制的方式产生一代新生命仅可以小时计,但它同样须遵循生命物质运动规律而表现出自己特有的生命过程。

由此可见,如果从生命个体的角度考察,除去意外夭折而从一般情况看,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得经历一个孕育、出生并且从幼到壮、从壮到老、从老到死的阶段和过程。这些事实说明,无论什么样的生命最终都不过表现为生命物质有机运动的过程。

2.生命运动过程的表现形式 生命是生命物质有机运动的过程,从生命体内部的功能活动看,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功能都无不表现出生命运动的过程性特征。比如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功能,在低等生物的无性生殖过程中,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新个体再不断发展、成长;在高等动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雌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过程,雌雄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结合为受精卵并进而经过胚胎发育而成为新生命。在这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个体发育都是生命活动不断运动的过程。又比如,动物的血液循环及营养功能,各种动物摄入的食物经消化系统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应后,糟粕被排出体外,水谷精华则作为营养成分进入血液,在心脏的动力作用下经由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氧气及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以维护生命功能,同时带走组织器官在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此周而复始,循环无端的血液循环功能正是生命运动过程的生动写照。再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物的有氧呼吸功能,经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在光能的作用下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细胞在氧的参与下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生物的有氧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物的有氧呼吸功能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这些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即表现为生命运动的过程。

以上从自然生命的宏观角度、个体生命的中观角度,以及各种生命体内部功能的微观角度探讨了生命物质有机运动的过程性。其实,在人们对于生命功能、生命现象、生命特征等任意一个方面,只要能够提炼得出来的认识元素,没有什么不是以过程表现的。比如,生命的新陈代谢是一个过程,生长繁殖是一个过程,自然选择是一个过程,物竞天择是一个过程,质变量变是一个过程,遗传变异是一个过程,熵增熵减是一个过程,细胞周期是一个过程,储能释能是一个过程,吐故纳新是一个过程……;食物链的存在是过程,生物圈的演化是过程,线粒体的运动是过程,红细胞的作用是过程,蛋白质的功能是过程,氨基酸的代谢是过程……。总之,只要是生命运动或对生命运动的认识,没有什么可以不表现出过程性特征的,因为从根本上说,生命是物质的运动,而只要是运动就必然表现为过程,如果不运动便不会有过程,但如果不运动便也肯定不会有生命。

(三)生命物质运动的生物学特征

泛义而言之,在讨论“生命”的同时讨论“生物”,似乎有点如将“一加一”与“等于二”拆开阐述一样多此一举。然而,为了强调生命的本质特征在于通过自然物质而表现出的生物性,还确有必要将其并列讨论。

毋庸置疑,在哲学意义上,生命即是自然物质循生物规律而运动的整个过程。不论我们将某种生命现象称之为“生命”,将某种生命个体称之为“生命”,还是将某个种群的类存在称之为“生命”,或者将整个生物界称之为“生命”,它都是表示的自然物质循生物规律而运动的整个过程。虽然生命现象、生命个体、生物种群的类乃至于整个生物界是意域、内涵各不相同的认识范畴,但构成这些概念的基本要素,即“自然物质循生物规律而运动”则是相同的。难道就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有!当然有,而且肯定有,其不同之处就在于自然物质的丰、缺、盈、亏,以及运动过程的长、短、简、繁不同而已。比如说生命的能量运动是一个过程,新陈代谢是一个过程,生长发育是一个过程,种群繁衍是一个过程,生物进化是一个过程……,尽管都是“过程”,但这些过程中所需的物质及条件、时间和程序则完全不可同质同量而语,一次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与时间,同整个生物进化所需的物质与时间肯定相去甚远,不过回到最核心的认识基点,只要是生命所表现的运动便肯定是生物运动——自然物质循生物规律而表现的运动。因此,探索生命的本质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回避探讨生命物质运动的生物学特征,其主要特征如下。

1.相同的物质基础 此话题已多次涉及,故不再展开阐述,结合本处的讨论仅对以下三点做简要强调:一是所有生命的基本物质都是碳、氢、氧、氮、磷等化学元素,自然界中尚未发现不由化学元素构成的生命,也未发现专用于构成生命的特定化学元素,各种生命的物质基础都是统一的;二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在其结构层次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参与各种生命运动的物质结构序列都不外乎化学元素、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生物大分子、多分子体系等,不论在何种生命中,它们的结构、性质与反应过程都遵循同样的理化规律;三是各种生命赖之以存在与运动的关键物质都是高度统一的,如不论低级生命或高级生命、不论简单生命或复杂生命,都是由理化性质相同的核酸、蛋白质组成的,而且其繁衍与进化也都是通过DNA实现的。

2.相似的基本结构 生命体都有一定的结构,而且以宏观视野考察,各种生命体的形态、结构炯然有别,殊异其趣,比如蚂蚁与大象便是体型上的悬殊差异,动物与植物便是类别上的本同末异……。即使同为蚂蚁,也还可再分为九个亚科、数百近千个种类,而同为自然界中的鸟类,目前已经知道的就有9603个品种……。谁都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千奇百怪,其形态结构更是出神入化般地竞奇炫异,如恐龙与地龙结构悬殊不异于天渊霄壤,怎么可能相似?诚然,若论及各种生命体的外部结构,确实没有什么明确的相似性,但此处强调的是生命的基本结构。何谓基本结构?学术界公认生命的基本结构便是细胞,虽然动物生命、植物生命,以及微生物生命其形态结构万别千差、形殊貌异,但追寻到各种生命体最基本的生物学层面,其基本结构无一例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所略有差异的是,各种生命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大同小异而已,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真核细胞细胞核,原核细胞仅有拟核而缺少核膜……。正是由于这些细微的差别,决定了各种生命体之基本结构相似而非相同的生物学特征。

3.相近的生活方式 一般而言,生命至少必须是活的生物体,而且凡是能够被称之为生命者,都须是能够以特有的方式经营其自身的生活。这里的所谓生活,其中的“生”表示“生存”,与“死亡”相对应;其中的“活”表示“活动”,与“静止”相对应。整个意思主要是指称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物体要表现其生命,最基本的状态便是确切而实在地“生”与“活”。虽然各种生物在可观察的状态层面其生活方式各有差异甚或差异甚远,如大白鲨的生活方式与小白菜的生活方式便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然而在不太容易简单观察的亚本质层面,各种生物“生”与“活”的方式却是相近的。比如“生”,与“死”相对应即表示有活力,按生物学上的科学术语即必须具有兴奋性,如果丧失了活力与兴奋性,生物体也就不再具有生命,即使如水熊类动物在中止新陈代谢期间,只要它没有彻底死亡,它就仍然潜隐地保持着生命的兴奋性与活力。可见,兴奋性与活力是任何生命经营生活所共有的生物学特征。再比如“活”,与“静止”相对应而表示生命的活动,不论生命体现象化的生活方式有多大的差异,它们接近于本质的基本生活方式仍然是比较相近的,新陈代谢便是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相近的表现之一。人所共知,不论什么样的生物种类或生命形态,只要仍在“生”与“活”,它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代谢,由此可见,拥有相近的基本生活方式确实是生命物质运动共有的生物学特征。

4.类似的生蕃规律 关于“生蕃”,在汉语言中表示“生殖”与“繁衍”,本文在前面讨论“生命是生蕃与死亡的统一体”时曾明确阐述,“以‘生蕃’与‘死亡’相对应,一方面是强调‘非死’之‘活’,着眼点在于生物之具有生命力而表现为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是强调‘繁衍’,着眼点在于生物所具有的生殖力”。作为生物,低级形态可如细菌、蓝藻,高级形态可如动物、植物。然而,不论它属于生物学中的什么界、什么纲,也不论其属于生物学中的什么属、什么种,在生长、发育与繁殖方面基本上都遵循着比较类同的生物学规律。比如,各种生命都具有各自的生长周期,虽然其周期可能长短不一,但大都会经历一个生、幼、壮、老、死的过程;各种生命都会经历一个具有“种群内一致性”的发育过程,而且其程序、步骤、模式、内部结构与外部特征基本上代代相似;各种生命都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繁衍后代,虽然各种生命繁殖的方式与策略不尽相同,但从根本上说所有生命的繁殖过程最终都表现为遗传基因的表达与实现过程……。若以现象而言之,生物之生蕃自是千汇万状、种类纷繁;若以规律而言之,生物之生蕃则表现得非常类同。

5.相通的进化机制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人们已不再怀疑今日之生命是通过漫长的自然进化发展而来的,对此,达尔文1859年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就生物进化的原理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他认为,所有物种的生育能力皆大于养育能力,且所有物种的个体皆来自于亲代的遗传并且一定表现出变异,自然资源的相对匮乏将导致种群的生存竞争,具竞争优势的个体不仅可得到更多的生存机会,而且将有更多的机会通过生殖而将自己的优势特质遗传给子代,如此这般通过漫长的遗传过程中变异的世代积累,使旧物种得之延续且新物种不断产生。不容否认,达尔文一方面比较客观地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为人们进一步探索生物进化的规律与机制打开了科学的通道。无数后来者在达尔文理论的基础上前仆后继、努力探索,目前已初步探明了各种生物进化趋于共通的基本机制。比如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流动、基因漂变,以及种群层次上的微观进化、物种层次上的宏观进化……,这些理论都从不同的层面或角度对生物进化的机制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更为可贵的是,科学家们所提示的生物进化机制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它对于人们通过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生命进化现象去认识进化规律、探讨生命本质在生物学方面基本上是通约的。由此即可充分说明,各种生物的进化机制是大体相通的,此现象无疑是生命物质运动比较确定的生物学特征。

6.相仿的适应策略 如果说“生命是生命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或许稍有几分片面或武断,因为确有一些极端低等的生物如某些细菌几乎可以超环境而生存,科学家已发现各种极端条件下似乎都可觅得它的踪迹,可见对它们来说环境并不显得十分重要。不过必须承认,环境之于生命,犹如太空之于星体那样互为依倚,虽然两者可分别而认识之,却不可偏执一端割裂而否定之。以21世纪世人所共据的科学常识,谁也不会否认生命与环境共济、共适而须臾不可离分的整体性。自然界中的生命,其起源、其进化、其兴盛、其灭绝、其贱如蝼蚁草芥、其贵如万物之灵、其摄取能量而生长发育、其传递信息而活跃生机……,只要生命活动在进行、在存续,生命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便确定无疑。倒是真的可以武断地说,生命本来就是对环境的适应。纵观数十亿载,横览五洲四海,哪一种生物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哪一种生命体不是自主适应环境的产物?因此,承认生命的本身就意味着必须承认环境,进而承认生命对环境的适应。

悠悠自然,芸芸众生,每一种生灵都源自于环境的造就,每一种生命都有适应环境的妙招绝技,如水生动物对水的适应,陆生植物对土壤的适应,如果将其环境进行一番对等的交换,除非它有水陆两栖的本领,否则必然导致生命因不适应环境而灭亡。我们说每一种生命都有适应环境的妙招绝技,那么自然界中上千万种生物所拥有的适应技能当是不可精确计数的天文数字。当然,这只是不同技能的表现状态,如果从接近于本质的层面考察,则可将所有适应技能概括为一些基本策略。比较有趣的是,各种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策略是比较相仿、接近的,比如,所有生物对环境的拒斥或适应都服从趋利避害的基本前提,而且其主要措施大都包括应激与反应、结构与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以及警戒色、保护色、拟态等。这里需特别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各种生命体适应环境的具体措施无穷无尽、千差万别,但概括而言之,其最基本的策略思想则是比较接近的。当然,这只是人们从生命文化的角度概括性的认识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