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及其启示

中医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及其启示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上大学学了《中国哲学史》,了解了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由此我产生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中医是对生命本质理解的医学体系。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医是建立在对生命本质理解的基础上的医学。西医缺乏对生命本质意义的解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绝大多数人在外科及病情恶化快速的严重病变的情况下求助于西医。中医是对生命本质理解的原因还在于中医强调医者圣人心,行医者要具有很好的仁德之心,怀着仁德之心去医治他人。

中医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及其启示

早年在家中,父亲藏有一些中医的书籍,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姚氏医案选》等,常常翻看,对中医产生了兴趣。一次祖母不幸摔断了腿,父亲和我上山采药,父亲自己配药,祖母的腿竟然好了。对中医更加有了好奇之感,大学毕业之后,把父亲《金匮要略》《姚氏医案选》偷偷带到西安,闲暇阅读,也买一些中医的书看看,久而久之,对中医就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医深信不疑。我上大学学了《中国哲学史》,了解了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由此我产生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中医是对生命本质理解的医学体系。

世界上的医学体系大致上可分成:一是神学体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超自然物的神灵力量所造成的。二是科学论医学体系。经由设立假说、实验设计,并利用演绎、归纳等方法呈现结果,或借由科学仪器侦测所产生的医学,是近现代医学的主流,例如西医。三是自然论医学体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或人的生活方式不正常所造成的,如气候的变化、饮食习惯、人的情绪变化等。中医属于第三种,是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医是建立在对生命本质理解的基础上的医学。理由如下:

第一,上工治未病。《黄帝内经》称之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后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亦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理论。另外在《灵枢·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金匮要略》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上工治未病”。揭示诸病当预防于早,勿等病成再治。这就是中医治疗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同时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从中医理论来看,人没有病时防病,有了病及早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恶化。一个好的国家治理者,在问题没有发生的时候,预见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阻止问题的发生,一个好的管理者,在问题没有发生时,采取措施及早防微杜渐,理顺问题,引导组织向好的方面转化。从中医理论来看,管理的本质不是“管”,而是“理”。

第二,独特的哲学观。中医有三个哲学观:相似观、整体观、辩证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我的一位朋友,脚趾出了问题,到医院看病,医生认为要截肢,由于医院人多手术排不上队,自己看书,寻求病因,自己开药医治,竟然治好,幸好没相信西医去截肢,否则后半生就要坐在轮椅上。西医缺乏对生命本质意义的解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正是对生命意义有完整的解读,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第三,治疗手段的全面性。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即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定为某种性质的“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原则与具体治法。治疗手段和方法丰富多彩,既有一般内服药物的内治法,又有药物外敷、热熨、熏洗等外治法,以及独特的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气功等非药物疗法,还有以药膳为代表的日常食疗法。完整的中医处方,至少包括四项以上:情治方面的指导;忌口;运动的建议,如游泳、跑步、气功等;中药的使用,或针刺、艾灸、推拿等。故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是以身心合一的角度全盘考量。西医主要通过医学器械、化学检验确定病情,然后使用化学制剂、先进医疗设备达到杀死病原体或抑制治病途径而治疾病,称为对抗疗法。通常有些病人在患顽固疾病、慢性疾病或原因不明的疾病,或者因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所限,或者是患者所能获得的医疗资源所限,没有治疗的办法时,会求助于中医。但绝大多数人在外科及病情恶化快速的严重病变的情况下求助于西医。

我认为中医是对生命本质理解的医学体系的原因就在于中医是从“道”入手,西医则从“器”入手。从“道”入手掌握了生命的整体本质和全面特性,从“器”入手则只了解生命的具体点特性。中医是对生命本质理解的原因还在于中医强调医者圣人心,行医者要具有很好的仁德之心,怀着仁德之心去医治他人。

中医对我们的启示在于:在治理国家方面,要有医者心,了解国家和社会运作的原理,当代国家治理的乱象说明治理者缺乏整体观,缺乏医者心。在教育方面,教师要有医者心,要有整体教育观,不仅教人学本领,而且要医治心灵,教人做人。企业家要有医者心,从整体、长远设计企业的未来,革除企业发展的各类病态。

造成当代中医衰落的原因在于医者缺乏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没有对医学从哲学高度去理解,专而不博。进而推论,当代中国教育问题、国家治理问题以及企业问题、人生问题,都与我们这个民族放弃了自己的哲学传承有关。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卷结尾说:中国哲学未来必将大放异彩。诚哉斯言。

2013年10月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