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教育的本质与特性

生命教育的本质与特性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教育”的高调引入,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还是作为一种实践层面的具体教育,在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界都引起了震撼的效果。生命教育理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广义的“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思潮,它从生命的本质和特性出发,审视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内容、方法等。

第三节 生命教育——老年教育的深层诠释

2008年8月,高峰老师在他的论文集《老年教育的感悟》,收录的论文《老年教育与老年生命教育——汶川地震给老年教育的启示》中,提出了“老年生命教育”的理念,为此关于生命教育、老年生命教育等话题引起了老年教育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并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这充分显示出以高峰老师为代表的老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具有高度的学术敏感性和强烈的责任心。这篇论文可以看做是“生命教育”引入老年教育的开端。“生命教育”的高调引入,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还是作为一种实践层面的具体教育,在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界都引起了震撼的效果。

一、再谈“生命教育”的提出及涵义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伴随而生的各种问题,使人们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感和归属感。而学校教育,由于工具性的价值取向疏离了“人”,以至频繁地出现对生命的漠视甚至践踏的严重问题。因此,“人类要幸免于难,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且在美国创建阿南达村和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继此之后,1979年在澳洲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明确标举了“生命教育”(Lifeeducation)的概念。生命教育理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迅速发展,渐成潮流。美、英等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中小学大力推行生命教育。日本也于1989年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杀人等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目标。在我国台湾地区,也将生命教育看作是“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的一项教育事业,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推动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2001年作为“生命教育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生命教育发展也相当快,编写有《爱与生命》系列教材,教育方法和形式灵活多样。相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我国内地生命教育的开展还相对滞后,直至2004年,辽宁省与上海市始率先在中小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而在全国范围内,生命教育理念至今未被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类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是一种生命关怀下的教育,或者是生命视野下的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生命意义的抽象的教育理念。狭义的生命教育则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更加关注实践层面和操作意义,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一)广义的“生命教育”

广义的“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思潮,它从生命的本质和特性出发,审视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内容、方法等。

1.生命的本质与特性

关于生命的阐释,构成了教育的哲学基础。目前,国内外的哲学家、教育家对生命的本质、生命的特性以及生命的层次类型等都做了一定的研究,为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角度。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生命的本质,生命的特性、层次、类型等,在此选列一二,但不再展开。

生命的本质是能量,这是一个全新的能量,与其他的动能、热能完全不一样,生命能量主要作用于生命物质,让生命物质产生生命运动。而生命作为能量可以单独存在于大自然界。

生命的特性,从哲学角度看有:①有限性;②无限可能性与独特性;③自由与超越性。其中,超越性是哲学家们普遍认为的生命的实质。生命有超越生命的能力。生命不仅创造出更多的生命来时时更新自己,而且从自身创造出非生命的东西,如教育、文化、科学和艺术。

有的学者从人类学的角度认识生命,认为生命具有:①未完成性。这一特性显示着生命的可塑性、可能性以及需要性等。②文化性。生命的不完善性是文化产生的前提。个体生活在客观存在的文化世界中受到历史沉积的文化的限制。③超越性。生命始终就是在自然性与超自然性、历史性与未来性、现实性与可能性、有限性与无限性,这些对立的两极中同时存在,人的生命不存在于任何一极,而是在这种否定于统一中不断创造和超越。

还有的学者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具有:①统一性;②层次性,从而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生命的层次及类型,从生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看,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①自然生命;②精神生命;③社会生命。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及社会生命是生命整体的三维,每一维都是全息的,他们互相关联、影响、包容和嵌套,共同构成人的完满生命。

从生命自身的发展层次来看,生命是四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①自然生命;②价值生命;③智慧生命;④超越生命。四种生命有机融合,以提升个体生命为基本追求

2.生命视野下的教育

(1)教育的本质。生命视野下关于教育的本质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即活动说和过程说。

“活动说”主要是把教育视为生命的生成活动。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并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教育可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还有的学者将教育看作是人类自身的“解放行动”。

“过程说”将教育看作一种生命的过程。教育成为生命不断展现、生长、生成并超越的连续性过程。还有的学者认为,教育过程就是一种生命情感的化育过程。生命情感是引向生命深层的普遍关怀,因此,个体生命经由教育润泽,生命情感得以翻升。

不论是将教育视为一种活动还是一种过程,尊重和理解都是教育的关键。教育要尊重生命的本体地位,尊重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尊严,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且尊重生命的成长机制。

(2)教育的目的及价值。关乎生命的教育目的,从其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反思型、建构型以及超越型教育目的。

反思型教育目的,侧重于引导个体反观自身生活、生命。“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不仅包括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而且包括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认知与情感、理性和价值和谐发展的教育”。

建构型教育目的,侧重于对自我的引导和重塑。“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的生存方式,是属于‘生活世界’的,它的功能不仅在于文化的复制,还在于确立社会秩序和个人价值观念,通过交往帮助学生建构社会角色,推动人的价值生命的实现”。

超越型教育目的,侧重于对生命的超越的价值追求。教育要引导人从生存走向存在,“走向完整、和谐、无限的境界,引导人的生命进入‘类生命’”。

虽然教育的目的各有侧重,但是“生命意义感的获得”这种教育的价值观是得到普遍认同的。生命意义感是生命本性得以确证与实现的感受,是生命本性的体现、生命能量的焕发所得到的感受。教育的价值就在于让人寻求并体验这种感受,逐渐领悟到生命沉淀的精华。

(二)狭义的“生命教育”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一种具体的教育形式,更加关注实践层面和操作意义。

1.生命教育的概念

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在全面考察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要观点后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2.生命教育的目的

生命教育系指导个体去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种价值性活动。在积极方面,要让个体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达成自我实现及关怀人类的目标。在消极方面,要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3.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层次

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①生存意识的教育。也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具体又包括生命安全的教育、生活态度的教育以及死亡体验的教育。②生存能力的教育。主要在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以及安全防范和自救能力的提高。③生命价值升华教育。要重视个体对生活的热爱,还要注重审美教育,让个体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层次有:①认知层次。认识和了解身体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熟悉与人相处的法则以及知道爱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方法。②实践层次。具备维护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能力,并能够加以履行。③情意层次。具有人文关怀,社会关怀和正义关怀,能够不断地自我省思,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4.生命教育的载体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学校教育的重要形态,其载体主要是课程。生命教育课程集中体现了其教育的目标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统一。如有独立的生命教育课,为生命教育设置专门的科目和课时,编定专门的生命教育教材,并配备专门的教师,以体现生命教育的系统性。此外,还有综合课,生命教育作为综合课程里的单元教授,在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生命知识教育的同时,又能实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学校可根据人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来确定生命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教师的师资培训以及教育方法的应用等,并细化、制定教育的目标。通过课程这一载体,将生命教育全方位地推行。

二、生命教育的引入是对老年教育的深层诠释

从理念上说,生命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也是老年教育的前提和最高追求,因而“生命教育”引入老年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体现了老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已经敏锐而准确地“触摸”到了大教育的脉搏,让我们欣慰地看到,老年教育也能自觉主动地跟随大教育的潮流,不再滞后、脱节、掉队,虽然脚步踉跄,但归入教育行列的目标在望;另一方面在现代教育众多理念中选择“生命教育”理念引入老年教育尤其对口、准确和适时。

(一)生命教育对老年教育诸多理念加以整合

近年来,老年教育从各类教育中吸收和引进了一些教育理念,如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育、全纳教育、休闲教育、现代教育等等,众多教育理念都从不同的侧面阐释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方法等,各有侧重。而生命教育理念则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它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生命”也成为贯穿老年教育始终的唯一主线。明确了这一主线,我们便清晰地发现,众多教育理念其实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主线而提出的。终身教育是为了满足人的终身学习的需要,其中包括老年人生命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其中包括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以人为本教育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主体性,其中包括尊重老年人的生命价值,等等。如此一来,生命教育理念,以“生命”为主线,自然就将众多教育理念整合起来,使我们站在“生命”的角度,重新审视各种教育理念在老年教育中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和不同作用。

1.终身教育是老年教育的发展基础

终身教育倡导教育要贯穿人的发展的一生,覆盖人的发展的全部。从生命的视野看,人永远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教育则是保障一个人一生发展的“精神面包”。因此,教育绝不能人为地中断于人生的某个时期,相反必当关怀人的一生发展,包括老年生命的发展,如此才能体现它的永久性和终身性。这就为老年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此外,人作为一个身体、情感、性别、社会以及精神等的存在体,其教育发展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因此终身教育不仅要考虑给予其学习的终身保障,而且还必须同时关怀人的发展的全部需要,其中包括生命发展的需要,当然也包括老年人生命发展的需要。老年教育就是为满足老年人生命发展的需要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生命的需要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基础。

2.素质教育是老年教育的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倡导全面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人的素质指的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即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从生命的视野看,老年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老年人已有的素质和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和提高,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因此,提高生命质量是老年教育的培养目标。

3.以人为本教育是老年教育的教育原则

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主体。认为教育过程是人的生命活力在不同主体间的转换和产生新的生命力的过程。“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集中于人的精神及其成长,体现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其中构建充满人文精神的、积极的师生关系,引导师生共同生成和确立主体人格,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主要途径。建立一种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关怀的、互动的、双向促进的良好关系,促进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友爱和亲情般的温暖,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启发和教育,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在这种体验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的价值体验,感受到人的自主与尊严。因此,以人为本教育就是以人为主体,尊重生命的教育,所以,它应该是老年教育中要处处体现的根本原则。

(二)生命教育对老年教育的本质加以提炼

教育的本质、目的、培养目标和规律是教育学的根本性问题。老年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同样是老年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因此,从老年教育诞生起,关于老年教育的本质和目的问题就一直是老年教育理论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生命教育理念使老年教育的本质更加清晰和明确。

1.关于教育的本质研究的深化

关于教育的本质研究,《老年教育学学理探索》一书中总结为:

从历史到如今,研究教育的本质的入视点有三个。第一个是从教育的社会功能或教育的“为他”结果方面来认知教育本质,由此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知识传承来为社会育人育才。第二个是从教育的人学性质或教育的“为人”方面来认知教育本质,由此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发展。有学者指出,这种教育本质论虽然超越社会本位而达到人本位,但仍未超出从教育的结果方面看教育的本质,它“主要也是讨论人的发展目标及实现途径”。第三个是从教育的生命意义方面来看教育,更重要的是使解答“触底”,把教育看做是人的生命方式。有学者提出“教育即生命”,要从“本真”的教育来看教育的本质,这样做“不仅实现了工具式教育轴心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这些学者提出了他们的教育的“生命本真观”:教育“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促进生命的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这种教育,区别于以往的‘社会的教育’、‘物的教育’、‘工具的教育’,甚至抽象的‘人的教育’,是一种生命化的教育”。(《老年教育学学理探索》,南京出版社,2008年第68页。)

由此可以看出教育的本质研究从“为他”到“为人”再到“为生命”的不断深化的脉络。

2.关于老年教育的本质研究的深化

老年教育发展25年以来,对老年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研究也有一个深化的过程。1991年,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中国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这就是著名的“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20字宗旨。这一宗旨透视出的老年教育的本质,是从社会功能出发,培育健康老人服务社会。随后,有学者提出了老年教育是“素质教育”、“完善教育”的观点。这一观点,反映了老年教育的本质已超越社会本位而达到人本位的高度,指出了老年人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再后来,中国老年教育的元老级理论家罗炳权先生,在《实践与探索》第十五辑上发表的《为建立与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老年教育体系而努力》一文中,提出“全面提高老年人素质,创造幸福生活”的老年教育最高理念。这一理念,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观念出发,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提出的。“创造幸福生活”涉及了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的基本目的,已触及到了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制高点。

由此可见,老年教育理论界对老年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研究,先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上来界定老年教育,到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再到与生命的关系上界定老年教育,逐步探索出老年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生命本质和价值的提高。

3.生命教育理念直接深化了老年教育的本质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对教育本质的研究通过不断深化,最终探究到生命的本质上。同样,老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也已经研究探索出老年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生命本质和生命价值的提高,触及到了生命这条主线。同时,20多年来的办学实践和办学成果,已经证明老年教育本身就是老年生命发展延续的一种基本状态,是老年人追求生命质量、提高生命质量的自觉活动。由此可见,理论与实践二者是殊途同归——都探寻着或隐含着和围绕着生命这一主线。但是,毕竟是探寻着、隐含着和围绕着生命这一主线。而生命教育理念的引入,则明确地彰显着生命的主题,使人更直接、更醒目、更清晰地看到了老年教育的本质,有令人一目了然、豁然开朗之感。此外,虽然老年教育始终没有离开生命这一主线,所开展的多种教育形式从广义上说也涉及了生命教育,但却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并不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的。生命教育形式的引入,将使老年教育在原有轨迹上更加彰显生命的意识和意义,更加明确生命教育的目的,从而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生命教育。让老年人通过老年教育而使生命得到润泽,使生命发展得到成全。

三、生命教育在老年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1997年,叶澜先生从改革传统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号召,这是中国大陆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2004年,清华大学开展了生命教育的拓展训练活动。2004年11月,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在沈阳启动。2005年3月,《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正式公布。2005年12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首届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吴甘霖先生在论坛上做了题为《中华生命教育的前景与策划》的主题发言,提出了生命教育的九大策略。2006年12月,“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并决定自2007年起全面关注青少年生命教育并列入科研计划,争取尽快发布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白皮书。2008年8月,高峰老师就提出了老年生命教育的命题,自此,生命教育的理念传播和实践探索由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一跃而迈进了老年大学的校园。但如何在老年大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则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重视生命教育应当成为老年教育新的教育使命

目前,生命教育的理念在老年教育界虽然得到了老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广泛认同,但是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在老年大学及各级各类老年学校的实施,仍然需要一个逐步开展的过程。首先是认识问题,作为老年大学的校长和各级管理人员,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发动者和引领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之纳入学校教育目标中,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加以推动。作为学校和各科教师,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响应者,要把生命教育和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开展生命教育。

(二)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命教育

现阶段老年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并非一定要另起炉灶,也不必再创造“老年生命教育”的概念,不然将引起误解,以为“老年生命教育”是与老年教育并列的教育形式,或者被认为是以“老年生命教育”来替代老年教育。此外,作为生命,老年人的生命与任何年龄段的生命没有本质区别,因而强调“老年生命”往往会引起歧义。所以,实施“生命教育”要从各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生命教育可以和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

(三)积极开展如何引入生命教育的研究

生命教育引入老年教育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但是,理念的引入容易,具体地实施“生命教育”则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要在老年教育中倡导生命教育的同时,还要经常组织专家、学者、教师等,就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教材、实施状况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要结合各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出符合本学校具体情况的原则、方法和校本课程,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生命教育。

(四)重视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建设一支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证。鉴于老年大学现有的师资情况,培养专门的生命教育师资目前尚不现实,因此可以对现有教师,通过集中教育培训、加强生命教育观念的宣导、举办读书会、现场观摩教学、观看视听教学资料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强调教师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使教师认识到,教育就是对老年学员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和老年学员的价值同时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同时得以提升。

总之,人的生命包括了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因此,生命教育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立足于自然生命之上的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其目的在于认识生命存在的形态,了解生存的基本需求,维护身体健康,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其二是建立在精神生命基础之上的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就是在教育中启发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自我生命意义的开发,努力实现生命的发展与更新、丰盈与完善。这是立足于发展中的人,培养健全的人、完整的人、全面的人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老年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就是从生理和精神层面对老年学员进行科学思想、和谐人格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引导老年学员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进而启发生命智能、深化价值反省、追求生命的终极意义,以期活出天、地、人、我共融共在的和谐的生命形式。通过生命教育引导老年学员塑造整体人生,提升生命境界,最终实现其生命价值,这是老年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