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追寻麦草方格(二)

追寻麦草方格(二)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追寻麦草方格(二)1957年春节刚过,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的铺路队伍已经将铁轨铺到了腾格里沙漠。1957年7月30日,包兰铁路在银川接轨,开始了试运行,8月中旬,中卫固沙林场在中卫县贴出了收麦草、扎麦草方格的通知。刘慎谔、李鸣冈认为,麦草方格阻沙试验才刚刚开始,且麦草容易损坏。李玉俊他们和固沙林场职工作为技术指导,与当地民工一起扎麦草方格。两年时间里,在46公里的铁路两侧,扎设麦草方格16000千亩,铺设麦草五百多万公斤。
追寻麦草方格(二)_印象宁夏

追寻麦草方格(二)

img594

img595

img596

1957年春节刚过,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的铺路队伍已经将铁轨铺到了腾格里沙漠。沙漠上每天都出现千余峰骆驼抢运建设路基急需的物资,黄河上也不断地出现用船运来铁路路基需要的石料,可沙坡头沙漠的固沙研究并没有什么突破。3月16日下午5点,正在沙漠试验区工作的李玉俊和铺设钢轨的铁道兵碰到了黑风暴。

李玉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黑风暴刮之前十几分钟,你就可以看到两三公里以外,天全部是黑的,把太阳整个遮住了。在沙坡头黄河边上,有碗口粗的杨树被连根刮倒了,刮倒了不止两三棵,那是刮倒了一片。在黄河边吃草的毛驴被刮到黄河里面了,这个毛驴也没有找回来。黑风暴来的时候,我们就趴在沙丘上低的地方,因为那个时候有个风沙衣,把眼睛、头全部包上,等着这个沙风暴过去。如果你人站起来,由于瞬间这个风速,能把汽车都掀翻,把人旋到空中,甚至旋到空中七八米高再落下来,那落下来就可想而知,半死不活。”

这次沙暴让试验区里的阻沙栅栏和耐旱树苗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试验路基旁边的10余顶供铁道部工程技术人员宿营的帐篷被掀翻,卷进了黄河,部分器械遭到损坏,刚刚铺好的铁路路基几乎全部被掩埋,个别没有被掩埋的地段被掏空了铁轨下的砟石。李玉俊住的土房子,被沙漠掩埋得只剩下了一个屋顶。

风沙过后第二天,铺路机照常开始工作,固沙研究小组成员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人建议,可以从黄河里取水浇灌栽在试验路基旁边的野生树苗,李玉俊他们雇了10峰骆驼,给试验地的树苗开始浇水,栽种的树苗出现了一点生机,但这种方法,能在40公里面积的大沙漠上普及吗?因为沙坡头地区大片沙漠上是没有水的,李鸣冈给树苗停止了供水,果然试验地栽种的16种植物,只有油蒿、籽蒿成活了20%,其他全部死亡。试验证明,成活是一个假的成活,而此时包兰铁路的铁轨已经通过了沙坡头,正在一步步地铺向宁夏的首府——银川。

img597

焦急的固沙林场职工用了各种手段,带领民工仅在迎水桥至孟家湾这16公里的沙漠铁路两侧,就地铺设卵石、粘土12万立方米,设置高立式栅栏43000平方米,但收效甚微。

李玉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到了1957年的4月份,苏联专家来了,说这个平铺草效果不好,他就给你介绍苏联的经验,苏联扎的是方格,材料是芦苇,他就在沙丘上亲自作了示范,扎的是1米乘2米这么大的方格,他说可以把沙子挡住,不至于把你种的树种的草连根拔掉了。”

王汉武(中卫铁路固沙林场工程师):“这一扎,麦草不走了,给了一个启发,这么一看平铺式不搞,就搞方格,究竟是多大的方格起作用呢?没经验就搞试验。”

在当地,芦苇很少,李玉峻他们又用麦草代替芦苇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大家感到扎草方格阻沙效果明显。1957年7月30日,包兰铁路在银川接轨,开始了试运行,8月中旬,中卫固沙林场在中卫县贴出了收麦草、扎麦草方格的通知。

李玉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卫县非常支持。他们的县委书记讲,不要说你们科学院教授、技术人员、工程师要我们中卫县供应麦草,就是让中卫县人民供应黄金,我们也供应。”

王汉武(中卫铁路固沙林场工程师):“保护铁路与中卫县有很大的关系,原来腾格里沙漠前沿已经到西园乡了,到藤家滩了,这里再不治理,中卫县就有可能让沙给埋了,所以那时候中卫县也着急啊。”

1957年12月,沙坡头的沙漠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麦草方格,试运行的火车仿佛也在检验着这些扎制成网状的麦草所起的作用。1958年8月1日,包兰铁路正式运行,翁元庆带领的铁道科研和设计部门的技术人员离开了沙坡头。中科院的科研人员此时完全可以选择将下一步固沙工作交给中卫固沙林场,回到中科院沈阳林业研究所。

img598

img599

img600

刘慎谔、李鸣冈认为,麦草方格阻沙试验才刚刚开始,且麦草容易损坏。他们想的是,在沙漠里能不能再种一些能成活的乔木、灌木,保证植物在无灌溉的条件下能在沙漠中生长,达到长久保护铁路的目的。此时对沙坡头治沙提出中肯意见的苏联专家彼得洛夫又来到了沙坡头,同样提出沙坡头的沙漠上植物树种单一稀少,他回国后愿意寄一些苏联沙漠地区的耐旱树种的种子来。两位科学家报请中科院,申请能将试验站留下来,继续深一步研究这一课题。最终,刘慎谔离开了沙坡头,李鸣冈被任命为沙漠研究站的站长。临走时,刘慎谔将自己的宝贝女儿留在了沙坡头。

戴枫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通车,通车以后不是还经常有风沙埋铁路吗?你得想着用什么办法能让沙子不要埋铁路或者尽量少埋铁路?”

李玉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小小的一个沙坡头火车站,就有27名工人在这里负责清理沙子,一场大风有时候要使火车停下来四五个钟头,最多停下来9个小时,就是要清理沙子。”

就在沙漠所的科研人员寻找和选育能在沙漠中存活的耐旱树种,能更长久地保护铁路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从1958年下半年,大跃进的浪潮席卷全国,中卫县同全国一样成立了若干个人民公社。李玉俊他们和固沙林场职工作为技术指导,与当地民工一起扎麦草方格。1958年至1959年,沙坡头沙漠上的大会战,中卫县的老百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两年时间里,在46公里的铁路两侧,扎设麦草方格16000千亩,铺设麦草五百多万公斤。苏联专家彼得洛夫寄来的耐旱植物品种和国内新疆、内蒙古等地的6个耐旱品种,也在沙漠试验区开始成活。但随后的“粮食低标准”、“反右”却让中科院沙漠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中卫县固沙林场的职工,中卫县的农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img601

王汉武(中卫铁路固沙林场工程师):“1959年下半年开始了低标准,三年自然灾害,1960年1961年那个时候定量相当少了,技术员每月才是14市斤粮食,固沙林场职工算是轻体力劳动,每月才是27市斤粮食。”

img602

戴枫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没啥吃的,就连高粱面、玉米面都没有。我们有一个同志吃纯高粱面,大便干燥,那实在不行喝肥皂水啊。”

img603

王汉武(中卫铁路固沙林场工程师):“当时我都浮肿了,在沙坡头造林的时候,我都爬不上沙子了。”

戴枫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不容易,是不容易,考虑你是工作人员,困难是大家困难,你脑子里边总是想着自己的工作,将来你怎么把这工作做好,不能说困难时期我就躺倒不干了,那是不行的,饿着肚子也得上山,上沙坡头去,到那顶上去搞观测。”

为了保证沙坡头固沙造林任务的完成,同时不至于饿死在沙坡头参加固沙造林的农民,1960年,中卫县将时任中卫县县委副书记的老红军马生杰派到固沙林场当场长。在最艰难的时期,马生杰曾下令,允许在沙坡头扎麦草方格、固沙植树的农民吃草籽。

img604

img605

这是1960年沙漠研究所的一名科技人员在沙坡头为一位来参加固沙造林的当地老乡拍摄的照片,我们不知道这位农民的肚子已经几天没有进过粮食,不知道他是否吃了场长允许吃的草籽,不知道他年终能不能分到粮食。我们知道的是,他在沙坡头每天1元4角钱的劳动收入属于集体。我们看到的是,在他身后编织起来的沙障和渐渐多了起来的耐旱树种。

1960年6月1日,铁道部在沙坡头设立了火车站,普通客车在此停留一分钟。1963年后反右扩大化,中科院中卫沙漠研究所开始分批接受再教育人员的“五七干校”,就设在中卫的固沙林场。所幸的是他们依然干的是治沙工作,采集树种、选育树种他们还在一起。

戴枫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就那样把我们分成好多组,一说劳动,一样,扛起锹就走。”

通过观察试验,第一批接受再教育的戴枫年、李玉峻、石庆辉还和固沙林场的职工们,找到了削平高大沙丘的办法。

王汉武(中卫铁路固沙林场工程师):“沙丘很高,要把它削平,怎么削平呢?就是在沙丘的三分之二以下扎上草方格固定,上头的这半截让风削掉,把高大的沙丘削平,这样再把沙障固住。”

高大的沙丘,就这样被他们用麦草方格并借用风力一个个地削平、固住。通过几年的试验,他们还发现,方格扎得密了,风沙会将麦草方格埋掉;方格扎得疏了,既起不到阻挡流沙的作用,又经受不住沙坡头风沙的侵袭而容易折断,影响方格的寿命,只有1米x1米这样面积的网状草方格抗沙的效果最好。

img606

戴枫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草方格只是固沙的早期的最初级的一个手段,有了这个草方格,那些旱生植物才能在这沙地上站得住,慢慢地才能从外地引进一些新的植物品种,这样它才能起到固沙的作用,才能保护这16公里沙漠的铁路。单凭草方格,几年换一次,那里头没有植物能行吗?”

img607

1964年,李鸣冈在总结前8年治沙研究的基础上,向铁道部递交了《包兰铁路中卫段铁路治沙造林设计修改方案》,明确提出把机械固沙与生物固沙结合起来,最终建立以植物固沙为主的固沙带,从此奠定了沙坡头治沙的理论基础。这项设计在中卫林场职工的精心施工下,产生了巨大作用。

经过8年的沙漠治理和事业研究,沙坡头沙漠治理有了一套完整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这个理论能发挥作用吗?

编导:程天林    

撰稿:程天林    

摄像:胥陆林 佟伊生

   宋小庆 张维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