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寻实现超越

追寻实现超越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永杰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但他已成长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2003年的春天,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来海门做学术报告,系统阐释了新教育理念。这一报告有如春风吹过每一个教育人的心田,理想的种子在萌芽。“小鸟之歌”上的作品已有80余篇正式发表。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路上,一次次打磨,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改进,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他的课堂了。

张永杰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但他已成长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他的成长轨迹对许多有梦想、有追求的青年老师具有借鉴意义。

2003年的春天,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来海门做学术报告,系统阐释了新教育理念。这一报告有如春风吹过每一个教育人的心田,理想的种子在萌芽。

张永杰,这个小伙子更是心潮澎湃,激情满怀。后来他激动地告诉我:“我要让课堂成为快乐的学堂,成为幸福生活的源泉。”我从他自信的目光、坚定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他对教育、对理想课堂的虔诚追求。

1.从模仿走向创新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张永杰很善于学习,别的老师外出听课,听完了有一些思考有一些痕迹就过去了。但是他不同,他经常性地把名师的课堂进行复制。在一次次“复制”中,逐渐领悟课堂教学的奥妙。有一次,他参加市教研活动并执教公开课,将孙建峰、支玉恒老师的一些教学妙招巧妙融合在了一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是他的聪明之处、讨巧之处。后来,每每上到公开课,他往往采用杂取多人教法合成一人教法的做法。渐渐地,我发现他上课的感觉越来越好了。

后来,有一次他还是采用老办法上公开课,但是上砸了。他十分迷茫,我告诉他光学习名师们的表面功夫,学到的只是皮毛,三招两式很快就会用完,要读书、读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准自己课堂上的发展方向。我向他推荐了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的诗篇》,王崧舟的《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周益民的《回到话语之乡》等书籍。

我推荐他加入南通市“情意”语文工作室。在工作室领衔人的引领下,他把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放在了儿童课外阅读上。先后执教了《爷爷一定有办法》《小猪变形记》《挑战大作家》等30余节课外阅读课,逐渐形成了立体阅读、读写互动的教学特点,在海门提到课外阅读课,他也开始小有名气。

一次次地磨砺,他的课堂渐趋成熟,先后获得海门市赛课一等奖,南通市优课评比中一等奖。

2.从课堂走向课程

语文不能再仅仅教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应该树立起课程观,探索建构丰富的语文课程,将学生带入到提升语文素养的高速路口。在学习韩兴娥的海量阅读课程,常丽华的古诗词诵读课程,周益民的民间语文课程的基础上,张永杰思考着将零碎的课外阅读课系统化,开始实践他的“儿童阅读生态读写课程”。

他刚开始做的时候有点模糊,只是让家长和孩子读起来。他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与家长谈小书房的建设、大声朗读、持续默读等问题。为了让阅读更深入有效,他设计了阅读手册,编写了几十篇阅读指导方案。他跟孩子们共读了数百本图画书,数百本故事书。

后来,他的实践更加系统化。每个月,他选择一个切合儿童生活的主题。有蓝天中的美人鱼——树叶主题;童年的月亮爬上来——月亮主题等。围绕主题,阅读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等,开展与之相应的活动,撰写诗歌、感想、童话等,整整一个月师生共读,共活动,共聊,共写。他班上孩子们的优秀作品都发表在班级小报“小鸟之歌”上,到目前为止,已有圣野、梅子涵等九位儿童文学作家为小报题词。“小鸟之歌”上的作品已有80余篇正式发表。

当零星的课堂变成课程以后,他和他的孩子们通过共读、共活动,通过对话和相互用文字交流,实现了真正的共同生活,而且是难忘的幸福的共同生活。

3.从外练走向内修

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路上,一次次打磨,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改进,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他的课堂了。他也从“教坛新秀”一路成长为“海门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然而,在课堂里,他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我提醒他是否记得朱永新教授的“成功保险”。他马上意识到要静下心来,好好修炼内功。

的确,只有学识达到一定水准时,课堂才会发生质的飞跃,才会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他再一次翻开《论语别裁》《静悄悄的革命》;重新捧起《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语感论》,把阅读思考结合课例写成了一篇篇随笔、反思,近30篇发表在省级杂志上。

每天晚上,他有计划地观看“网易公开课”,自学“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学习微课制作方法,了解互联网+时代的课堂变革。

读书、观课、自学、反思成了他的必修课,成了他通向理想课堂的桥梁。

相信,这个小伙子一定会在理想课堂的追寻路上,不断超越,茁壮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