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外社区形态演变与再生案例的小结

国外社区形态演变与再生案例的小结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伯克戴尔村的案例,体现了在城市社区形态中,新城市主义社区相对于传统的郊区化社区的优势。因此,这些中东欧城市社区再生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同样值得总结并有选择地借鉴到中国转型期的社区形态演变研究以及社区再生规划中。
国外社区形态演变与再生案例的小结_城市社区形态与再生

图4-8 洛丽内城社区再生规划

洛丽内城社区再生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将内城社区作为“商业区”考虑来进行物质空间改善和招商引资,更重要的是,它同时关注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关注那些低收入住宅、糟糕的后街(back street)和嘈杂的汽车站——社会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提升了这个内城社区的生活品质,从而实现了社区的可持续再生。

4.2.3 夏洛特伯克戴尔村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再生

夏洛特(Charlotte,NC)是北卡州最大的城市和美国第20大城市,是美国东南部地区最重要的金融、贸易和交通运输中心。其中心城区大约有70万人口,而整个大都市区范围内的人口约152万人(2005年数据)[2]。夏洛特作为美国第二大金融中心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开发商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有着乐观的预期,因此近年来沿着环城I—485公路出现了很多商业和混合型商业地产开发的项目。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使这个以银行金融业为支柱的城市受到了严重的经济冲击,新开发商业地产项目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有些甚至出现了需要偿还的贷款高于金融危机过后的市场价值评估的现象。

图4-9 伯克戴尔村的总体规划图

位于夏洛特北郊77州际公路25出口处的伯克戴尔村(Birkdale Village),位于富裕阶层集中的诺曼湖(Lake Norman)区(图4-9)。虽然有着高收入阶层的购买力支持,附近零星的商业地产开发却罕有成功。例如,仅仅三英里之隔,在77州际公路28出口附近的西卡托巴大街(W Catawba St),虽然距离夏洛特市住房品质最高的半岛游艇俱乐部社区(Peninsula Club Community)更接近,但始终没有聚集人气,长期以来空 置或是勉强维持经营。伯克戴尔村(Birkdale Village)吸取了已有商业地产开发的经验,采取新城市主义社区的较高密度、混合用地开发模式,使居民可以体验欧洲小镇式的生活方式。

伯克戴尔村总占地52英亩(约21hm2),包括340套多家庭住宅,集居住、零售和商业等功能为一体。在总体规划和设计上,这个社区设计体现出很多新城市主义特征:(1)采取了混合开发的用地形态,其中零售面积高达422 000m2,多采取一层底商的形式,二到四层则是多家庭公寓住房。这样的设计使伯克戴尔村即使在夜晚和周末也充满了商业的活力。(2)有区域性公共交通站点与区域交通相衔接,尽量减少小汽车的使用机会。而在社区内部采取步行绿道系统相连接,鼓励人们积极进行户外活动。(3)吸引了大量品牌店进驻,如有影响力的餐馆、咖啡厅、健身中心、电影院等,这些社区购物设施不仅使本社区中的居民享受到日常生活的便利,也吸引了周边的社区居民来消费,提升了伯克戴尔村的地方品牌。(4)采取欧洲小镇式的设计风格,设计有露天的社区活动中心。并通过季节性的社区活动组织,来提升社区文化氛围和凝聚力,如夏季露天音乐会、春季复活节捡彩蛋的儿童活动,等等。

到2010年为止,伯克戴尔村总体上可以看做是一个成功的新城市主义案例。很多新都市白领阶层都喜欢住在这个社区,因为他们喜欢“在阳台上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下面的街景”这样有活力的新郊区生活。此外,多功能的社区设施也给他们的生活增加了便利,特别是电影院和书店,可以让孩子们在大人购物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乐趣。在这个社区内更是囊括了美国年轻群体喜欢的几乎全部时尚品牌,如美国鹰、香蕉共和国、安·泰勒、美体小铺、维多利亚秘密、星巴克咖啡等,就像把一个郊区购物中心搬到了更加有趣的室外空间中。然而,即便是在作为成功案例的伯克戴尔村,笔者在访谈中也发现了居民对这种新城市主义社区形态的抱怨:狭窄的街道确实很考验驾车技术;距离过于接近的住房是否能促进邻里交流尚存疑问,然而妨碍隐私却是不争事实;另外社区中仅有的有机食品超市(Whole Food)也超出了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大量购物仍需驾车去附近的杂货店。

伯克戴尔村的案例,体现了在城市社区形态中,新城市主义社区相对于传统的郊区化社区的优势。虽然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产阶级家庭追求郊区的良好环境成为普遍趋势,然而伯克戴尔村的成功说明了,仅仅有良好的物质环境是不足以形成有吸引力的社区的,还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致密的社区交往。

4.3 国外社区形态演变与再生案例的小结

在中东欧转型的过程中,城市中的社区也开始进行重构。以上几个案例体现了典型的中东欧城市社区的转变:城市中心内城区绅士化,新兴的第三产业带动内城复兴,旧的工人阶级住房衰退,传统工业区更新。很多学者在中东欧城市转型的研究中,也指出了相似的趋势(Fassmann and Lichtenberger,1995;Harloe,1996;Szelényi,1996;Sailer-Fliege,1999;Ma and Wu,2005)。

中东欧三个城市中社区再生的案例,是与中东欧城市在转型期社会、经济制度背景剧变的影响密不可分的:首先,城市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形成,住房也重新被作为商品而具有价值。其次,全球化趋势影响下,外资不断注入,也加剧了去工业化和第三产业部门崛起的过程。再次,在城市规划的权力方面,虽然市规划的责任已经转移到了地方政府层次,但由于预算的限制政府掌握的预算还是极为有限的。最后,在城市建设投资方面,私人部门越来越多的参与,特别是在住房部门(Sailer-Fliege,1999)。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东欧城市开始编制各种尺度规划来促进市场原则下城市形态向可持续、健康的方向转变,然而,这些规划也有着数不清的失败案例。例如,一些规划简单而消极地对市场原则的缺失做出反应(比如在区位偏僻的地方建造商业),一些反映了规划者对他们干涉潜在影响的忽视(比如增加了车道,却使得交通更加拥挤),一些在政治压力下做出错误的再开发(比如将有历史价值的社区开发成为开敞空间),还有一些规划本身缺乏资金支持。因此,这些中东欧城市社区再生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同样值得总结并有选择地借鉴到中国转型期的社区形态演变研究以及社区再生规划中。

莫斯科奥斯托任卡的案例,说明了在历史保护名义下的绅士化过程中,虽然物质环境改善也体现了欧洲化的趋势,然而却过分寻求再开发利益,忽视了社区本身的价值,居民也没有从中受益。在布拉格瓦茨拉斯的案例中,伴随着区位优势在转型期凸显大量外资注入,在旧城社区内进行了以旅游和商务为主导的经济开发,而这些热钱不断推高房租而将整个城市推向经济危机的边缘,当全球经济不景气外资撤走时社区本身和地方居民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波兹南维尔达工业区的案例,为了保证局部的商业利益,增添了大量现代化商业设施并出现了门禁社区,但是这种新兴区域却将没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排除在外,不仅没有带动城市整体的发展,反而使城市空间变得隔离和碎裂化(fragmentation)。这些中东欧国家城市形态演变的案例说明,物质空间改善虽然在短期可以使社区得到提升,但是社区社会环境的不和谐终会在长期成为影响社区根本利益和发展的隐患。

总结西方欧美城市再生的国际经验来看,在西方欧美城市的生产方式从福特制向弹性专精转变的过程中,城市中的社区也经历着转型。传统工业衰退和制造业外迁,以及近年来的全球经济海啸,使这些西方欧美城市中的传统工业社区、商业社区和居住社区的城市形态也发生演变。以上几个案例体现了典型的欧美国家城市社区转型的历程:城市中心商业区的重振,制造业和工人阶级社区的高科技创意再生,区域性衰落的内城区更新,传统老工业社区的文化再生,新城市主义社区带动的近郊社区复兴。目前,欧美城市规划领域已经将“内城社区再生”列为重要的分支之一,并且已经积累了很多重要的复兴理论和实践经验(Grogan and Proscio,2000)。

与此同时,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社区再生的再开发过程使城市中的社区本身成为“增长机器”,这与近年来西方欧美城市整体的演变趋势相关:首先,战后开始的郊区化和机动车普及,使得城市中的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纷纷迁居到环境较好的远郊地带,导致了城市中心区和近郊税收的减少,难以负担对建成环境的维护,于是使这些地区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其次,全球和区域的经济状况对地方社区也产生了影响,传统工业和制造业已经逐渐转移到其他区域和国家,要增加税收就要为社区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在西方欧美城市社区再生的案例中,生活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被强调,社区形态应能促进社区的社会交往和户外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欧美国家的城市社区再生案例也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教训:仅仅用物质空间方法来解决城市问题是有局限的。它可以让社区看上去漂亮,却并没有彻底扭转导致城市衰退的本质。因此,在关注社区形态的社区再生中,不应仅仅采取物质空间改善的规划手段,而应对地方关系和社会网络给予特别的关注。然而,尤其在中东欧国家转型期的案例中,通常政府和开发商首先会过于强调物质空间改善——这些实践被证明是失败的,从中可以得出的教训是,在社区再生实践中,除了物质空间改善,还必须将社区社会环境的和谐和社区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纳入规划实践的考虑中。

【注释】

[1]2008 Population Estimates.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Population Division.July 1,2008.http://www.census.gov/popest/cities/tables/SUB-EST2008-01.csv.Retrieved July 2,2009。

[2]来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otte_North_Carolin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