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发开放热土上的新课题

开发开放热土上的新课题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各类开发区尤其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技术与管理的创新点和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不断推进,金桥开发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金桥开发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开发开放热土上的新课题_充满活力的热土:金桥开发区党建创新研究

一、开发区党建:开发开放热土上的新课题

开发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地域空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主要职能是在实行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方面,发挥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它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外贸出口的生力军。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开发区时挥笔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近30年来,开发区的发展从沿海到内地不断壮大,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发区党建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组成部分,是随着开发区的兴起而逐步发展的党建工作新领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

(一)金桥开发区概述

我国开发区是在经济特区建立之后兴办的特殊经济开发区域。基于开发功能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区。近30年来,开发区在投资环境、经济总量、效益水平、改革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1984年以来,我国的开发区已经发展出多种类型,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保税港区、省级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尤其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技术与管理的创新点和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1)

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以下简称金桥开发区)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7.38平方公里,分南区和北区两部分,西连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北接外高桥保税区,南近张江高科技开发区。金桥开发区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外资企业集聚,跨国公司众多,开发区内的非公经济组织主要是中外合作、合资、独资企业。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有62家在区内投资了100多个项目,从业达到16万人。

金桥开发区从诞生伊始,就聚焦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一批闻名遐迩的世界名牌——通用汽车、惠普电脑、日立空调、夏普家电、索尼彩电松下彩电、可口可乐饮料、克里斯汀迪奥化妆品、锐珂医疗等都来到金桥开发区落户。20多年来,金桥开发区已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家电、生物医药及食品加工为四大支柱产业的现代科技工业开发区,是上海第一家通过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论证的国家级示范区。2009年,开发区全年工业总产值1 672亿元,同比增长12.2%;规模约占浦东新区的31%,上海市的7.5%;营业收入2 599亿元,同比增长14.6%;上缴税金162.56亿元,同比增长76.44%;工业企业利润163.7亿元,同比增长84.35%,在上海50个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2010年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的势头,工业总产值超2 000亿元,达到2 097.3亿元,同比增长29.2%;销售收入超越3 000亿元,达到3 199亿元;上缴税金达到267亿元,同比增长50%。

(二)开发区发展的基本特征

开发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承载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使命。金桥开发区的发展表现出其自身的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空间结构急剧转换。金桥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不断地吸收国内外资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不断推进,金桥开发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竞争力的日益增强,推动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产业功能布局的调整。金桥开发区通过对第一、第二产业的调整改造和结构升级,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先进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得到显著提高,一个现代科技工业开发区迅速崛起于浦东大地。

第二,资源要素高度集聚。金桥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国家重点支持,享受了许多优惠政策,按照符合国际通行的规则办事,对外开放度高,是一种特殊的政策空间。国家赋予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开发区享有一定的经济事务管理权,运行机制高效规范。因此,金桥开发区在审批外来投资项目上具有简便、快捷、高效的特点,逐步与国际规范接轨。开发区制订了具有竞争优势的投资政策,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开发区管理机构在企业投资项目立项过程中,把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纳入统一的市场体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开发区空间范围内的重组,构筑起现代产业的集聚空间。

第三,增长方式快速转变。金桥开发区以外商投资和先进制造为主业,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增长效应显著。近年来,金桥开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进一步找准金桥“二次开发”的定位,结合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和区内企业发展需求,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共同推进的金桥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金桥开发区的升级转型。

第四,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金桥开发区的投资企业来自世界各地,在金桥开发区工作的员工来自四面八方,这使得金桥开发区具有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共存于一个特定的区域文化体系中,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正是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国际化人才,带来了不同背景的文化,构成了开发区区域文化的多元性,各种文化共同汇聚、相互碰撞、协调融合,为金桥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第五,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金桥开发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与周边区街(镇)联动。在金桥开发区“一盘棋”的大格局中,开发区加强与周边街(镇)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联动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二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金桥开发区对土地进行全面梳理,对存量土地量身确定使用性质、规划参数和招商经济指标等土地精深化开发的“附加值”,定向开发,精耕细作,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开发利用的水平。积极支持进区企业原地增资,“梅开几度”,推进开发区的“零资源招商”。在不增加新的土地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容积率、加层扩建、“借地升天”等办法,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构建促进功能开发和拓展的平台。开发区重点构建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代产业开发区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带动区内第三产业发展的投资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推进碧云社区城区化发展的商业、教育等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四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创建生态型绿色家园。金桥开发区以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提高工业废弃物处置能力,积极推进废水循环利用,实现水资源和能源的集约使用,注重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开发区ISO14000示范区环境建设水平,并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五是注重和谐社区构建。金桥开发区从国际化社区建设要求出发,统筹社会资源力量,综合推进科教文卫、商业服务等各项实事工程,逐步建立符合国际社区管理要求的碧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和谐金桥、平安金桥”建设,完善社会综合治理网络,努力打造最佳人居和生活环境。

总之,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金桥开发区既是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区域,也是党建工作具有发展空间的区域。由此,如何推进整个开发区的区域党建工作,成为摆在开发区党建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三)浦东迈出开发区党建第一步

广义的开发区党建是区域党建内涵的延伸,其工作覆盖面包含区域内的国有企业党建、社区党建、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等各个方面。狭义的开发区党建是指承担开发和建设任务的经济实体中的党建。由于在金桥开发区内绝大部分经济组织是非公经济组织,因此,开发区党建更多地是指面广量大、承担开发和建设任务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开发区党建随着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而发展壮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伊始,浦东新区就明确提出“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的目标,强调党的建设必须自觉遵循党的执政规律,适应开发开放国家战略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要求,为开发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证。开发区党组织作为活跃在开发开放热土上党的战斗堡垒,必须努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入,土地成批规划和开放,一大批无行政隶属关系、无资产纽带关系、无组织人事关系的非公经济组织在各开发区快速催生和孵化。在开发区大发展、快变化的条件下,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不断出现“空白点”和“盲区”。浦东新区创造性地提出“两稳定一合适”(企业经营稳定、党员队伍稳定、合适的支部书记)、“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和“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组织建设要求,坚持因企制宜、因时制宜加强党组织建设,做到“开发建设到哪里,党的组织就推进到哪里”,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最活跃的细胞上。1993年3月,浦东新区建立了上海第一家新经济组织党总支,集中管理档案关系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的党员。随着开发规模扩大,党员数量增加,浦东在四个国家级开发区相继成立了综合党委,负责入驻开发区无行政主管单位的党建工作。开发区党建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开辟了新的领域并不断发展壮大。

2003年,浦东新区区委针对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两个缺乏”(缺乏专门工作力量、缺乏经费支持)的困境,率先采取“社会化招聘、契约式管理、派遣式用工”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党群工作者,派遣到各开发区,优化配置党务人才资源,极大地缓解了开发区党务干部匮乏的矛盾。近两年来,浦东新区又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党群工作者的薪酬保障体系,探索基层党务干部职业化发展路径。自2001年以来,浦东新区采取“区管党费出一点、各级财政贴一点和‘两新’组织党费全额返还”的方式,即“一返两补”制度,有效解决了开发区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不足的困境,为加强开发区党建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持和财力保障。

(四)开发区党建面临新情况和新挑战

开发区范围内积聚了大量的非公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民资企业),因此,开发区党建工作的重点是非公经济组织党建。从总体上看,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深入程度、运行机制、功能特征、资源来源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党建工作,突出反映在四个方面:

第一,党建工作参与经济运行的方式不同。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以国有、集体所有制的形式存在,此时的企业资源掌握在国家、集体手中,企业党组织享有对本企业资源相当程度上的支配权,企业则为党组织的运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和物质条件,企业党建工作也运用自如,没有定位不清、动力不足、资源匮乏等困惑。但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的投资人完全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在企业内几乎可以决定一切。因此,开发区党建工作参与到企业经济运行中更多的是通过贴近企业各主体对象的实际,以关心企业、服务企业的方式来实现。

第二,党建工作的支持保障体系不同。由于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的决策权、管理权、分配权等各方面的支配权都掌握在投资人手中,党组织难以直接过问和干预。因此,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开展和加强党建工作更多的是来自上级党组织强有力的支持和依托。

第三,党建工作的功能作用表现形式不同。在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中,由于财产完全归投资者个人所有,因此,生产经营具有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然而,非公经济组织的利益主体是多元的,既有投资人的个人利益也有职工群众的集体利益,既有国家整体利益也有企业的个体利益,既有社会公共利益也有企业各自的经济利益,加之市场经济及企业趋利性的特点,必然带来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群众、投资人与职工群众之间的利益的不相协调性和矛盾性。党组织既要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又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及投资者、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双方利益发生矛盾时,既要保证企业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实现,又要维护好企业主体各方的利益。因此,开发区党建工作的功能要求更多地表现为引导、凝聚、协调和服务。

第四,党建工作的资源来源不同。传统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大多沿袭机关事业单位的体制和机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党组织可以依托强势的行政组织,直接发挥其在组织内和体制内的资源优势。但在开发区的非公经济组织中,由于党组织不在经济组织的权力框架之内,缺乏强势的行政依托,掌控能力偏低,可支配资源极其有限。因此,开发区党建工作的资源更多的是来自上级党组织的政策保证和制度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