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_思想政治课教学艺二、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纷繁复杂,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有许多问题往往是由于情绪波动、内心矛盾和冲突等原因所产生的。正确分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有利于我们对疏导教育更为科学的认识。学习和升学竞争的压力,已成为困扰青年学生的最严重的心理障碍。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_思想政治课教学艺

二、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纷繁复杂,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有许多问题往往是由于情绪波动、内心矛盾和冲突等原因所产生的。

1.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学生心理如流水一样,是不停地“流动”的,心理活动的阻塞现象或心理失衡、失调,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障碍”。正确分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有利于我们对疏导教育更为科学的认识。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情感障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我调节、自控能力差和情感反常。主要有:①激越式。即情绪高涨,易激烈,易冲动,喜怒无常,受到刺激后,情感引发反应失调,常常出现某种异常事件。②低弱式。情感脆弱,情绪低沉、焦虑、恐怖、怕这怕那,一遇到外界打击,精神就承受不了,就会出现意外现象。(www.guayunfan.com)

(2)意志障碍。意志障碍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为的目的性和一致性。主要有:①意志缺乏。行动放任自流,办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缺乏主见和长远的眼光,谁说都信,别人给他出坏主意他也干,很容易上当受骗。②意志倒错。意向矛盾,目的与行为相违背,明知不对,硬要坚持,多在无意义、无价值的事情上表现出顽强的固执。

(3)智力障碍。智力障碍主要表现为智能活动上的不协调和低能。主要有:①记忆障碍。记忆亢进、缺损,记忆力衰退,好遗忘,考试焦虑,学习成绩低下,厌倦学习生活,对前途丧失信心,悲观厌世。 ②思维障碍。思维贫乏,判断、概括和推理能力差。虽然学习刻苦,但学习成绩仍很差,这样的学生往往情绪低落,心情烦躁,自卑感也较强。

(4)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发展内在的不协调,即在一种或几种人物特征的强度上超过了正常范围,出现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主要有:①偏执人格。表现为异常固执,自我批评过高,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在学习、生活中我行我素,无所顾忌,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生摩擦,人际关系紧张。②反社会人格。表现为思想、信念和行为常与社会相矛盾,总以相反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并从社会的消极方面找出自己错误行为的根据。别人什么都不对,只有自己对,什么都看不惯,经常与学校、老师对着干。

(5)性心理障碍。在性心理方面,表现为性无知,典型的就是“小学阶段害怕发育,中学阶段担心不发育”;有些学生表现为性敏感,发现有人多看自己一眼,就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意思了。[3]

2.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1)学习、升学竞争的压力

素质教育的理论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知道了,新课改、新课程也在2001年启动了,但在现实中,一些学校仍然在搞“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把学生班分为火箭班、实验班、重点班、普遍班,考试排名次,公开公布学生的分数,搞题海战术,经常利用学生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补课,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精神负担加重,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以考试的分数论英雄,这种分数竞争机制是一种无形的、力大无比的导向,无情地排斥其他方面。它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就是只要文化课考试成绩差,这个学生就被全盘否定,在个别教师眼里,就算是朽木不可雕,在学校里得到的将是“地狱”般的待遇,而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则过的是“天堂”般的生活。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必然造成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痛苦和折磨,以至于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前途不抱希望。

学习和升学竞争的压力,已成为困扰青年学生的最严重的心理障碍。一位初中学生写道:“害怕以后考不上大学,没有脸见父母,真的好怕。”另一位初一学生写道:“一听考试,脑袋发胀,我在为‘分’拼命,恨死‘分’了”;还有一位初三学生写道“生活没有乐趣,我们这一代根本没有朝气蓬勃的样子,只是学!学!学!”一名年仅12岁的女学生在留下遗书后,自缢身亡,她写道:“敬爱的父母:你们好!我十分感谢12年来对我的养育,可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我只有一死,因为作业太多。女儿绝笔。”某地一名初二的男生坠楼身亡,这位14岁少年没有留下任何的遗书,裤口袋中装有尚未做完的试卷……

(2)家庭人际关系

家庭是人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中的重要角色——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而且是终身教师,家庭中父母的关系,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深。

在众多家庭因素中,父母间的不良关系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父母关系不和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孩子生活在父母的要求总是不一致、充满矛盾的环境中,家庭中缺乏宁静、平和、幸福的氛围,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由于父母不和、缺少对孩子的关怀,使孩子感到压抑、焦虑、烦躁,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青少年的成长需要一个健康、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在对学校教育的效果起促进、干扰或抵消的作用上,家庭教养方式大致可分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专制型的家庭对子女严加监督,很少对子女予以表扬,让孩子无条件地接受父母的一切命令,对犯错误的子女厉声呵斥、拳脚相加。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孩子经常受到心灵和肉体的伤害,因而常常把不满情绪郁积在心或转移到同伴身上去,形成胆怯、执拗、自卑、孤僻、不诚实、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特征和行为,这也不利于学生个性、智力的发展。放任型的家庭教育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一切行为听之任之,百依百顺,对孩子过分“关照”,甚至溺爱,过高评价、有求必应。过多的宽容、迁就使孩子随心所欲、意志薄弱,渐渐形成高傲、冷漠、任性、自私、脆弱等不良性格特征。民主型家庭的父母关心子女成长,子女取得成绩或犯了错误,父母总是给予客观恰当的表扬与批评,采用说服、启发的方式,对孩子不娇惯,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精神。这种家庭的子女往往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易于和他人合作,情绪稳定。

离异家庭也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每年夫妻离异超过百万对,在父母离婚后,1/3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理想抱负。父母离异后子女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丝毫不低于其父母,于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们便常出现心理障碍问题,而孩子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这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这些出现心理障碍的孩子自甘堕落、道德败坏,就放任自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心理负担加重。大量事实证明,那种“自由型”、“问题型”的家庭易造成学生心理异常,人格扭曲。

(3)学校人际关系

学校人际关系主要是学生与老师形成的师生关系,与同学朋友形成的伙伴关系。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民主的师生关系、不民主的教学现象,师生间情感缺乏沟通,紧张型、冷漠型的师生关系总是屡见不鲜,不少教师严守着传统的“师道尊严”,高竖着教师的“权威”,过分地扮演着“学习的惩戒者”,把“听话”作为最有价值的道德标准,把对“听话”学生的培养作为自己工作中的最大满足。视学生为“小大人”甚至“小军人”,不允许学生说错话、做错事、“越轨”,如果学生暴露出“问题”,常常得到的是严厉的斥责、讥讽、赶出教室、禁止到校,甚至是不人道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在此,师生关系演化为一种主宰与臣服的关系。教师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不爱护而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逆反心理,教师对学生认识的偏差会给学生造成压抑心理、厌学心理。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痛苦,甚至恶化师生感情,同时也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交往。由于学生间错误的竞争观念,再加上受某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的欺负、威胁等,导致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一些学生在班集体遭到否定、排斥、冷落,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人格遭到践踏,必然产生敌对、自卑、焦虑、恐惧,内心充满困惑和矛盾等心理障碍,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人。学生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和理解。

(4)社会环境因素

当代中学生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变革的正负效应并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影响。如,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以权谋私和奢侈腐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良莠混杂和多元文化的冲击,都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刺激,使其产生心理失衡或失调,出现偏激、迷茫、焦虑、冷漠等心理障碍。我国现阶段,几千年来的封建遗毒和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文化中各种消极的不健康因素,都能诱使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5)学生自身因素

①人生观、世界观未形成。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阶段中,这一时期正是他们半成熟、半幼稚时期。他们年龄小,知识浅薄,缺乏社会实践经验。②心理结构缺陷。人的心理是由各种心理成分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统一体。中学生心理各种成分的发展很不平衡,心理结构还不健全,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和打击。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