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际关系 回答的技巧和方法,回答的技巧有哪些

回答的技巧和方法,回答的技巧有哪些

时间:2022-08-11 人际关系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对方所提的问题,能直接回答的就直接回答,不能直接回答的就可采取下列变通办法或干脆回避。答话的技巧很大一部分要看对方所提问题的意思。在回答之前,要认真分析对方问话的意图和目的。因此,分析对方的问话前提是成功回答的关键。答非所问,是回答提问的一种回避战术。与答非所问紧密相连的是无效回答。表面上看来马拉多纳的回答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仔细分析,他已经很含蓄地承认了那一球有手球的成分在内。

问与答,是一对矛盾。交往双方在这矛盾的统一体中相互了解,建立感情,发展友谊。回答,是对提间的反馈。问是一门学问,答也需要高超的技巧。正确的回答,决不仅仅是对方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因为问话的人目的不一、意图不一,往往会从你的回答中发现破绽。尤其是一些较正式的场合,有经验的交谈者能在接到对方的提间后,迅速思考并选择一个最佳的回答方法。

回答对方的问题,需要头脑冷静,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对于对方所提的问题,能直接回答的就直接回答,不能直接回答的就可采取下列变通办法或干脆回避。

答话的技巧很大一部分要看对方所提问题的意思。在回答之前,要认真分析对方问话的意图和目的。如果不加分析,随口即答,就可能被对方所控制,掉进对方已设好的“陷阱”里。因此,分析对方的问话前提是成功回答的关键。

假如对方所提问题的内容很模糊,或很荒诞,甚至很愚蠢,以致使我们不能用正常的语言来回答,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分析清楚对方意图的基础上,用设定条件的方法来回答,或者也用和对方一样的非常规的语言来回答。

有一天,阿凡提随国王出门。走到一条河边,国王问:“阿凡提,你说这条河里的水有多少桶?”这样一个问题,明显不是要得到一个确切的关于“多少桶”答案,而是国王想故意难倒阿凡提,让阿凡提在众人面前出丑。哪知阿凡提识破了国王的意图,因而他也用非常规的思维来回答国王:“如果桶有河的一半大,那么就有两桶水;如果桶有河的四分之一大,那么就有四桶水……”这种方法就是先假定一个条件:“如果……”条件不同,那么由此推论所得的结果就不一样。

一个人的妻子个子较矮,腿较短。有一次,她问丈夫:“你一定希望我是个身高腿长的姑娘,是吧?”对于这个问题,丈夫显然早有准备。身材短小是天生的,无法补救。再说妻子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害怕丈夫不再爱自己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照实说自己确实喜欢身高腿长的姑娘,无疑会伤了妻子的自尊心。因此,他作了这样的回答:“如果我真想找个高个子的,我早就和那样的女人结婚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娶了你,我就爱你这个人。”这段话,强调了自己更爱妻子具有比长腿更有意义的特质,使对方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

答非所问,是回答提问的一种回避战术。对方提出问题,除非是一些刁钻的、故意为难的问题,总是希望我们能作出明确的回答。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时我们却不愿意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那么这时可采用答非所问的方法来巧妙地转换话题,并且使对方不再就这一话题继续发问。

一次,日本影星中野良子到上海访问。有人问她:“你准备什么时候结婚?”中野良子笑着说:“如果我结婚,就到中国度蜜月。”中野良子的婚期,属于个人隐私,中野良子当然不愿意透露。她虽然没有告诉婚期,却说了到中国度蜜月,把这个问题既掩盖过去,又表现了她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球王贝利的高超球技不仅令千千万万的球迷心醉,而且也常常使场上的对手拍手叫绝。当他创造进球满一千个的纪录后,有记者问他:“您认为您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答道:“下一个!”这个答案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离开了人们关注的一千个已进球的范围,却反映了球王的敬业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看到这样的事:一位家长问老师:“我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教师回答:“要是抓紧点,他的成绩会更好。”显然,这个学生的成绩可能不怎么好,但老师却没有真话真说,而是委婉地用对学生的希望作答,既避免了说成绩不好而使家长在老师面前面子上过不去,又避免了有的家长迁怒于孩子,还向家长指明了以后的教育方法应改进的地方。

与答非所问紧密相连的是无效回答。它是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去作非实质性的回答。它与答非所问法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回答还是紧跟着所问的问题,如上面所举的“结婚”与“进球”的问题,而前者的答案则是对问题的否定或拒绝。

如,我们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听说你最近病了,得的什么病?”如果对方愿意告诉,那么他就会较详细地说明自己的病情及原因、治疗方法。而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则回答“不是什么大病”或“没,没什么病”。

无效回答并非都是无效的,有的时候表面上看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实际上回答却有很深刻的内涵。

如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四分之一决赛中,迪戈·马拉多纳无意识地头、手并用,球进网了!当值裁判判定此球有效,而对方球员则大喊冤枉,观众席上也骚动起来。事过不久,有记者采访马拉多纳,问他那一球到底是手球还是头球?马拉多纳回答说:“手球的一半是迪戈的,头球的一半是马拉多纳的。”表面上看来马拉多纳的回答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仔细分析,他已经很含蓄地承认了那一球有手球的成分在内。作为一代球星,他不愿意说谎;但作为一名受益者,他又不能指责或难为裁判。由此可看出马拉多纳不仅是杰出的运动员,也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

平常我们也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有人说你说过我的坏话,这是不是真的?”

“谁说的你去问谁吧!”

还有:“听说你准备结婚了,有这回事吗?”

“我还没听说呢!”

这是指对问题的回答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作为提问方怎么理解都行;而作为回答方,则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已经做了回答,就看你怎么理解了。这在汉语修辞中往往被称作双关。它具有含蓄、幽默与讽刺的功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沪剧《芦荡火种》第九幕中,刁德一审问沙奶奶时,叫阿庆嫂去劝沙奶奶,让她说出新四军伤员转移的地点;同时也是考察阿庆嫂的态度,如发现不对头,则可向她下毒手。所以,阿庆嫂怎么去劝,不仅性命攸关,而且事关大局。

阿庆嫂走到沙奶奶面前,只说了一句话:“你说呀!一说出来,不就什么都完了吗?”

这“什么都完了”,意思可以有两个:一是说出来就没事了,敌人就可以放了你,你就可以回家了;二是一旦你都说出来,那新四军的伤员可就处于危险之中了,恐怕真的“什么都完了”。所以,即使是狡猾的刁德一也没有听出阿庆嫂的话外音,反而以为她是在劝沙奶奶赶快说呢!而沙奶奶则明白阿庆嫂的意图,依照阿庆嫂的暗示,宁死也不向敌人吐露真情。

传说王安石的小儿子王元泽小时就博学聪明,有人给他家送来一头鹿、一头璋,这人想考考王元泽到底聪明与否,就问他哪只是鹿,哪只是璋?元泽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两种动物,因此,他想了想,说:“璋旁边是鹿,鹿旁边是璋。”

王元泽的回答,可说是模棱两可的回答。说他答得不对,找不出理由;说他答对了,他又确实没有说明哪只是璋,哪只是鹿。因此,模棱两可的回答在一些场合也不失为回避问题、掩盖真相的一种方法。

有的时候,还可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来回答。如:纪晓岚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辩才,曾当过朝廷的侍郎。大臣和珅是个奸臣,曾当过尚书,他对纪晓岚的才能非常嫉妒。一天,纪晓岚与和珅在花园散步。这时,一条狗从他俩身边跑过去。和珅指着狗故意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他是想利用双关谐音来骂纪晓岚。纪晓岚是何等人物,岂有听不出其话中之意之理?于是他立即朗声答道:“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此言一出,和珅反而十分尴尬。

纪晓岚与和珅二人在这里都用了谐音双关的语言技巧,问得刁,答得更妙。和珅“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反被纪晓岚用双关谐音手法戏弄了一番。

社会交往,需要交往双方的互动,才能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建立友谊。只一个人说,而对方一言不发,很难想像双方会发展更深的友谊。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为了回避对方的问题,拒绝自我暴露,装聋作哑也不失为一种可以运用的技巧。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斯坦举行会谈。一次会谈休息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对斯大林说,美国研制出了一种威力非常大的炸弹。实际上他是在暗示美国已拥有原子弹,对斯大林进行心理战,以使斯大林在谈判时有所顾虑和让步。杜鲁门说话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两眼死盯着斯大林的面孔,观察其反映。但是,斯大林像没有听见一样,面不改色。许多人后来回忆说,斯大林好像有点聋,没有听清楚。其实斯大林不仅听清楚了这句话,而且深解其意。会后,他告诉莫洛托夫:“应该加快我们的工作进度。”果然,两年后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西方社会大为震惊。

8年后,丘吉尔也用了此招。1953年6月,英、美、法三国在百慕大会谈。年已79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年事已高为借口,时常装聋。他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法国外长皮杜尔在一系列问题上讨价还价,使大家颇感头痛。艾森豪威尔幽默而又无奈地说:“装聋成了这位首相的一种新的防卫武器。”

装聋作哑,把对方亮在明处,自己隐在暗处,知己知彼,掌握主动权。斯大林对杜鲁门的问题不作反应,是为了拒绝向两位西方首相提供任何信息,从而保证苏联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在一种不为人们注目的环境下顺利进行。而丘吉尔在百慕大的精彩表演,则完全是为了牵着美、法两国代表的鼻子走。顺我意的,我就有所反应;不顺我意,我就装聋作哑。因此,装聋作哑,实际上也是一种回答。

有的时候,还可用假装糊涂法来避开对方的问题,这种回答方式的特点是对对方所提问题故意装出一副不理解的样子,或故意曲解对方问题的意思,而从另一角度去回答。

一对青年正在公园里说悄悄话。男的说:“我想,现在该把我们之间的关系定下来了吧?”女的答:“我们才认识一个月,你一定在开玩笑。我这个人可不太习惯开这种玩笑。”男的还能再说什么呢?

反问,即反过来问,答者变成了问者。反间虽然也是提间,但严格意义上说来,它不属于提问类,而是属于回答类的问题。因为反问是在对方提问之后,针对对方的问题而进行的,实际上也是对对方问题的回答。

在交谈中,巧于反问,可以一语中的,入木三分。日常的社交中,常见的反问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是讽刺型反问。考虑到交谈的情境和对象,以对方的推理来反问对方,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地主在半夜就催长工:“天亮了,还不起来干活去?”长工说:“等我捉完虱子就去。”地主气愤地说:“天这么黑,能看见虱子吗?”长工接着以地主的逻辑反问地主:“天这么黑,能看见干活吗?”长工的这个反问,使地主处于自打耳光的窘境。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晋代人许允,娶了个相貌不佳的妻子。新婚之夜,许允满脸不高兴,对新娘不搭不理。新娘很不高兴,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不高兴?

许允讽刺地问她:“你知道好妻子是什么样的吗?”

新娘不卑不亢,说:“古人讲的标准是能孝敬老人,尊重丈夫,说话和气,并且模样也不错。前几项我都做到了,只是模样是天生的。”

许允撇了撇嘴。

新娘子马上反问:“你是读书人,我问你,君子的品德,你有几种?”

“我都具备。”许允自负地说。

“哼”,新娘子微微一笑:“君子的品德之一就是看人要看德。你却以貌取人,重貌轻德,你能说你具备了君子之德吗?”

一席话说得许允张口结舌。他为妻子的才气所动,终于回心转意。从此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新娘子的反问,实际上就是用对方的“好妻子是什么样的”提问,类比推理“君子的品德你是否都具备了”来回答丈夫,取得成功。

二是论理型反问。战国时期的奋扬,被任命为城父的司马。临行时,楚平王嘱咐他好好保护太子建:“事太子如事寡人!”

为何太子建被逐出京城,去镇守城父呢?

原来太子建曾是聘秦哀公的长妹孟赢为妻的。孟赢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即古之骊姬、妲己亦不能相比”。大臣弗无极迎娶孟赢回来后,秉承平王的染指之意,施行了“调包计”:从随嫁的腾女中选一美女送东宫配太子,将孟赢送入平王宫中了。但他们又怕事情败露,于是就将太子建派到城父了。

第二年,孟赢生下了一子,平王为了讨好孟赢,许诺要立其子为太子,意欲除掉太子建。惯于逢迎拍马的弗无极又看透了平王的心事,造谣说太子建勾结齐晋二国谋反。于是平王密令奋扬:“杀太子受上赏,纵太子当死。”

在生与死、正义与邪恶的考验与抉择的关头,奋扬毅然挑选了充满杀机的危险道路:密告太子迅速逃跑后,他自缚来见平王:“太子逃矣!臣来请罪。”

平王大怒:“话出我口,入于尔耳,谁告建知?”意思是说:这事只有咱们两个人知道,又是谁告诉了太子建的?

奋扬说:“臣实告之。”

平王气得暴跳如雷,恨不得立即挥刀杀死奋扬。他厉声喝道:“尔既自纵太子,又敢来见寡人,不畏罪乎?”

下面是奋扬的回答。

“臣去城父时,大王命‘事太子如事寡人!’是臣奉先前之命,救太子如救大王!无罪何怕?如大王责备不遵后来之命,罪我而杀我,我为救太子而挨杀,死而光荣!光荣之死,又有何怕?何况太子没有反状,我没屈杀无罪之人,即使我被无罪而杀,死不愧心,又有何怕?太子无罪逃生,胜我之生,我死心甘,又有何怕?”

奋扬一番论辩,终使平王感动:“奋扬虽违命,然则忠直可嘉!”遂赦不杀而复原职。

平王认为奋扬有罪、当畏,而奋扬用了四个“何怕”来反问平王,有力地驳斥了平王的所谓有“罪”和当“畏”,坚定地阐明了自己的无罪无畏,唤醒了平王的良知,从而使平王感动而不再怪罪于他。

三是肯定型反问。回答者以反问的语句直接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种反问比正面回答更有力。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问大臣:“守天下难不难?”侍中魏征回答说:“非常难。”李世民说:“我任用德才兼备的人为官,又听从你们的批评意见,守天下还难吗?”魏征说:“古代的帝王,打天下的时候,能够注意用人和听从意见;一旦打下天下,只图安乐,不喜欢别人提意见,导致亡国。所以,圣人说:‘居安思危。’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能说守天下不难吗?”

魏征用肯定型反问告诫唐太宗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的道理,使唐朝在太宗年间一直国泰民安。

四是疑问型反问。就是用疑问来说明反问者的观点和倾向。如一位记者在看了一篇报道说某会议安排了5天的日程,结果只有半天安排开会,剩下的时间都是游览。于是他问道:“国家三令五中不许借开会之机游玩,为什么仍会有这种不知被报纸披露过多少次的怪事呢?”这种反问表明了作者对借会议之名游玩的不满和反感。

五是悬念型反问。就是以悬念来引发提问者的疑问和好奇心。譬如,小王问小李:“张×最近怎么样?”小李说:“你问他?他出事了你不知道?”这种反问肯定会引起对方的极大兴趣,接着就会再间具体的、详细的情况,因而谈话也就会顺利地进行下去。

六是反击型反问。对对方的问题除了采取上述办法外,还可采取反击的办法。但是,这种反击与一般的反击不同之处在于其反击是用疑问句来进行的。

王光英飞赴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时,一走下飞机就被记者们围住了。一位女记者问:“你带了多少钱来?”

对于这个问题,说多了,事关经济机密;说少了,又关系到个人的体面;什么都不说,显得太生硬。因此,这样的问题,很难回答。而王光英见提问的是个女记者,灵机一动:“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你说对吗?”

这下轮到记者小姐不知所措了。

一天,某国的一位外交官看见美国总统林肯正在擦靴子,他问:“总统先生,你经常擦你自己的靴子吗?”这个问话显然带有讽刺口吻,尤其是出于外交官之口,作为总统的林肯先生难免有所难堪。但是,林肯却非常机智,他不动声色地回答:“是啊,你经常擦谁的靴子呢?”

这位外交官对总统如此发问显然是很不礼貌的。但林肯考虑到作为总统的尊严和影响,因此他不动声色地予以反击,其回答十分巧妙而又犀利。从表面上看,他好像对对方的问话大惑不解:难道不擦自己的靴子,却去擦别人的靴子?而实际上,他的言下之意是:我为自己擦靴子没有什么不光彩、不体面的。如果你对此感到奇怪,那么,你是经常擦别人的靴子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才是真正不光彩、不体面的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