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仙境原来非梦幻_民国厉以宁的生平事迹

仙境原来非梦幻_民国厉以宁的生平事迹

时间:2022-05-1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仙境原来非梦幻_民国厉以宁的生平事迹厉以宁游历过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高峡飞瀑,参观过不少历史遗迹,这些都在诗词中留有印记。但当时火车只是经过凤阳县境,厉以宁亲自到凤阳小岗村考察,是在1999年。1979年,厉以宁只是车过嘉兴,并没有逗留。南湖给厉以宁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厉以宁到过国内许多地方。厉以宁用一首七律描绘了他第二次襄樊之行的欣喜。厉以宁从少年时代就熟悉的湖南,20世纪90年代的变化同样是惊人的。

仙境原来非梦幻_民国厉以宁的生平事迹

厉以宁游历过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高峡飞瀑,参观过不少历史遗迹,这些都在诗词中留有印记。他每每触景而生发出一番感慨,感慨之中蕴含着他对改革开放的由衷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正义的呼唤,对丑恶的鞭挞,抑或阐发人生哲理,表达了一名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人文情怀,这种深情耐人寻味。

改革开放深得民心,为中华大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经济学家施展才华提供了大舞台。冲出牢笼的厉以宁格外活跃,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年年都到各地考察、调研、讲学,他的经济理论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力。同时,他也深切地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用诗词记录下他的感受。

安徽凤阳,中国农村土地承包最早从这里开始。小岗村就是家庭承包制的发祥地。四十几年前,就是从这个小村开始大包干,带来了一场席卷中华大地的伟大变革。1979年,厉以宁到浙江杭州参加《政治经济学辞典》审稿会,车过凤阳,他为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的精神状态所感染,为农村土地承包制给农村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感到兴奋,在火车上写下一首七绝:

七 绝[64]

由北京赴杭州,车过安徽凤阳县境(www.guayunfan.com)一九七九年

淮上农家换笑颜,

曙光已在晓云边。

山川垅亩还依旧,

却见人人争下田。

但当时火车只是经过凤阳县境,厉以宁亲自到凤阳小岗村考察,是在1999年。

五绝[65]

参观凤阳小岗村归来,忆四十年前安徽旧事

一九九九年

皖山曾白头,

当日有何愁?

报上丰收曲,

村民两泪流。

短短二十个字,再现1959年安徽农村的悲惨情景。厉以宁记得很清楚,1959年秋季的一天,他接到一封信,是安徽宣城农村的大姨母(袁是琨)寄来的。信中说,粮食不够吃,能否寄些全国粮票去?当时家里粮票很紧张,就硬挤出一些,兑换成全国粮票寄去了。又隔了几个月,一天下午,厉以宁下班回家,见到外祖母、母亲、以平弟都在哭,原来宣城来信说,大姨母、大姨父老两口都因饥饿、浮肿而死去了。

1993年,厉以宁(右一)在山东沂源县农村考察

厉以宁去杭州途中路过浙江嘉兴,他的思绪回到半个多世纪之前:就在这风景秀丽、水平如镜的南湖上,一次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划时代会议秘密地在一艘小船上召开了。从这天起,积弱积贫的中国社会开始有了转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而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抚今追昔,厉以宁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绝:

七 绝[66]

由北京赴杭州,车过浙江嘉兴

一九七九年

火炬初燃在小舟,

时明时暗几多秋。

是谁再激南湖水,

今日春风惠九州。

1979年,厉以宁只是车过嘉兴,并没有逗留。厉以宁去南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南湖给厉以宁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2001年,他为纪念党的生日而写的七律中,第一句就提到了南湖。

七 律[67]

建党八十周年前夕观电视剧日出东方》有感

二〇〇一年

烟雨南湖泛小舟,

山河破碎万般愁。

东升旭日销尘雾,

一片丹心战逆流。

血染红旗创伟业,

重提彩笔绘神州。

英雄泉下应含笑,

地覆天翻八十秋。

1979年杭州《政治经济学辞典》审稿会期间,厉以宁住在著名风景区九溪十八涧。此时正是春天,风和日丽,溪水潺潺,花香四溢,更见钱塘两岸人民安居乐业。面对如此景致,厉以宁不禁思绪万千,国家的灾难、个人的不幸,一齐涌上心头,他既感慨“只怨东风来太迟”,又呼吁“莫怨东风来太迟”,寒冬终于过去,“春光已在绿杨枝”,奋起直追,机不可失。这期间,他一气写下四首七绝:

七 绝[68]

杭州九溪十八涧

一九七九年

其一

正是采茶扑蝶时,

漫山花放小桃枝。

钱塘两岸家家乐,

只怨东风来太迟。

其二

可叹东风来太迟,

人生一次少年时。

不堪回首当初事,

待把心潮化作诗。

其三

何故东风来太迟,

阴森寒夜长如斯。

苍天无意留冬住,

原是人间颠倒之。

其四

莫怨东风来太迟,

春光已在绿杨枝。

亡羊之鉴须牢记,

教训永存后代知。

厉以宁到过国内许多地方。每到一处,除了考察以外,就是访寻过去曾给自己留下难忘印象的故地。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46年,厉以宁十六岁由湖南去南京上学,曾路过江西九江。当时九江是一个虚有盛名,实际上破破烂烂的城市,街道狭窄,旧石板道,房屋矮小。四十九年后,他再到九江,简直认不出来了。新建的大桥,横跨波涛滚滚的长江之上。一首饱含自豪之情的《南歌子》在厉以宁脑海酝酿。

南歌子[69]

四十九年后重访九江

一九九五年

险浪身心外,

宏图巧手中,

千帆顶上过长虹,

车似流星南北送春风。

初到方年少,

重来花甲逢,

老街旧巷已无踪,

唯有浔阳楼下夕阳红。

九江长江大桥

改革开放使中华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厉以宁1995年、1997年两次去湖北襄樊,从这座有近三千年历史的古城两年来的快速变化,深切感受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1995年厉以宁第一次去湖北襄樊,从重庆经三峡,再从宜昌到襄樊。当时襄樊像一个大工地,到处是推土机、搅拌机、运货车的隆隆声。两年后,当厉以宁于1997年由武汉到襄樊时,却难有故地重游的感觉,竟如初次造访一样新鲜。新栽垂柳行行,诸葛亮曾隐居的隆中,一代书法家米芾的米公祠都修缮一新。过去汉江边一片荒芜,如今修成了沿江大道。新建筑既体现了这一历史名城的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厉以宁用一首七律描绘了他第二次襄樊之行的欣喜。

七 律[70]

时隔两年,重到襄樊

一九九七年

双桥争跨汉江流,

一路鲜花伴客游。

车队延绵通巴蜀,

商家忙碌下荆州。

垂杨广植城中静,

古迹重修四野幽。

燕子归来应不识,

旧街今又建新楼。

厉以宁从少年时代就熟悉的湖南,20世纪90年代的变化同样是惊人的。他在多首诗词中都写出了湖南的新气象。

南乡子[71]

湖南涟源至冷水江途中

一九九二年

远处雾茫茫,

农户新楼粉色墙,

山影几重溪水碧,

流长,

西去潺潺伴夕阳。

荷叶满池塘,

三两村童捕蝉忙,

大路尽头杨柳岸,

飘香,

叶卖声声玉米黄.

采桑子[72]

汨罗江畔

一九九四年

农家母女莲塘去,

虾活鱼肥,

菱角累累,

堆满前舱荡桨回。

归途好景知多少,

杨柳低垂,

细雨霏霏,

野鸭成双贴水飞。

鹧鸪天[73]

湘南农村见打工妹回乡探亲

一九九九年

小妹相迎小弟随,

村头渐近步如飞。

当年含泪离家去,

今日笑容结伴回。

猪仔壮,土鸡肥,

青砖红瓦屋前堆。

爹娘细问他乡事,

直至四更月已垂。

七 律[74]

游湖南资兴南洞庭

一九九九年

湖中倒影览群山,

细雨频添碧水寒。

小岛轻舟迎客至,

老枝新叶报春还。

坝前犹记漓江秀,

峰转顿知天地宽。

仙境原来非梦幻,

随风飘落在人间。

厉以宁清楚地知道,20世纪80年代的湖南并不是这样的。即使当时湖南省的一些领导人有意加快改革的进程,但受到的牵制过多,难以如愿。以股份制改革为例,随着股份制的主张一再受到批判,湖南又能有多大作为呢?1988年,厉以宁来到湖南君山。这里生产的君山银针茶为茶中极品,驰名中外。沏一杯银针,看着起起伏伏的茶叶,厉以宁似乎悟出了点什么,他在一首七绝中写道:

七 绝[75]

湖南君山

一九八八年

茶中极品有银针,

三次升浮三次沉。

世上谁人无挫折,

任凭起落自宽心。

当时,全国的改革形势都是如此,并非湖南例外。改革所遇到的阻力,从1989年以后增大了。1991年,厉以宁赴新疆考察,乘车由库尔勒越过天山到吐鲁番,此时虽已是盛夏,骄阳似火,但天山顶上仍是白雪皑皑,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处境何其相似。触景生情,厉以宁又写了一首七绝。

七 绝[76]

由库尔勒乘汽车越过天山到吐鲁番

一九九一年

岭下浮云岭上鹰,

西风时有恋山情。

虽然八月骄阳下,

积雪微融又挂冰。

然而仅时隔半年,1992年2月,厉以宁到广东时,听到了“春天的故事”,邓小平讲话如春风吹拂大地,改革开放又焕发了生机。厉以宁兴奋不已,下面这首《相见欢》,表现了他的喜悦。

相见欢[77]

在广东佛山、顺德、中山过春节

一九九二年

驱车直下珠江,

细思量,

何故这边常绿那边黄?

创业绩,

人尽力,

任飞翔,

难怪这厢温暖那厢凉!

厉以宁坐火车从广州回北京。途经湖南衡阳,他觉得湖南应当向广东学习,加快改革,而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应当放在首位。在火车上,他写了一首七绝。

七 绝[78]

衡阳回雁峰

一九九二年

北雁年年遵祖制,

衡阳转首一来回。

岭南分外山川秀,

何不乘风破例飞?

果然不出厉以宁所料,从1992年起,湖南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厉以宁手书诗句

厉以宁在贵州考察时,感慨很多。1994年到遵义,在遵义会议会址,他想到了影响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这场伟大会议。厉以宁认为“满江红”是一个非常难填写的词牌,过去他一直不敢填“满江红”,理由是自己的功力不够。在遵义,他对陪伴前去的学生孟晓苏说,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大悲剧是“一个对革命战争一无所知的老外,偏偏成为红军的指挥者,结果使根据地丧失殆尽,使红军几乎覆没,这是惨痛的历史教训。幸亏召开了遵义会议,否则中国革命前途不堪设想”。他决心用“满江红”这个词牌来抒发感情,以表达自己对这段革命历史的纪念。

满江红[79]

遵义会议会址

一九九四年

稠密枪声,

烽火里,

瑞金惜别。

终突破,

几层围堵,

几番追截。

滚滚湘江空阻挡,

茫茫云海惊飞越。

为抗日,

奋勇踏征途,

心如铁。

天下事,

从底说,

应记取,

红军血。

见高楼灯火,

一宵难灭。

统帅重谋军旅计,

前方果报疆场捷。

西北望,

不怕路迢迢,

关山叠。

1994年厉以宁老师在黔北农村考察时与小学生交谈

然而,贵州的自然风景和少数民族风情给了厉以宁不少诗意。厉以宁夫妇在贵阳游览了红枫湖。红枫湖又有“百岛湖”之称,是贵州高原最大的人工湖泊,湖中有岛,岛中有洞,洞中有水,山水相映,景色天成,美不胜收。厉以宁夫妇在苗族村寨尽情欢乐,一桌风味鱼虾宴,一杯杯农家美酒,跳竹竿舞,欣赏苗族婚俗“抢亲”。不知是酒醉人,还是苗家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陶醉,总之,从厉以宁这首《采桑子》中,我们看到他确实醉了。

采桑子[80]

贵阳红枫湖

一九九四年

苗家少女新装试,

头饰叮当,

胸饰叮当,

一曲山歌迎客忙。

乡村米酒甜如蜜,

劝饮三觞,

强灌三觞,

不觉归途夜气凉。

到2002年为止,除湖南和海南而外,福建是厉以宁省内每一个地级市或专区都走到的又一个省份。厉以宁在福建留下的诗词不少,而福建的秀美山川也留在了他的诗词中。1996年,厉以宁来到福建泰宁,在此填了《渔歌子》一首:

渔歌子[81]

福建泰宁

一九九六年

两岸青山雾渐收,

春江水碧小篷舟,

蕉叶绿,柳丝柔,

一生几次画中游?

福建泰宁是两宋名城。泰宁山水美在金湖,金湖由金溪溪水蓄积而成,自古就有“金溪十八滩,滩滩鬼门关”之称。金湖有福建两大宋代建筑之一的甘露寺,“品”字形的庙宇坐落山中,寺外老林鸟啼蝉鸣,远处湖面波光滟滟,晚钟余音袅袅,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厉以宁写出了“一生几次画中游”!

“奇秀甲于东南”的武夷山名满天下,那里有“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还有九十九座千姿百态的山岩以及各具特色的景点,听来都令人神往,到福建能不到武夷山?1996年福建之行,厉以宁也到了武夷山。武夷山的灵性在于水,清泉、飞瀑、溪流,特别是如玉带环绕着武夷山的九曲溪,使寂静的大山焕发出生机,透着灵气。人们到武夷山总要泛筏于九曲溪上。下面这首词就是厉以宁为武夷山之行而作。

浣溪沙[82]

武夷山

一九九六年

九曲通幽似画屏,

远山有影却无形,

浮云淡淡水盈盈。

滩下漩涡流更急,

竹排起伏又斜倾,

几人自若几人惊。

1998年,厉以宁夫妇到了福建西部龙岩。龙岩不仅是革命老区,而且是客家人聚居之地。客家人原籍中原,动乱年代一个个家族南迁,来到当时所谓的蛮荒之地福建、广东,靠家族凝聚的力量,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这里扎下根来,并由此走向全世界。厉以宁在龙岩参观土楼后题词一首:

武夷山九曲溪

浣溪沙[83]

闽西龙岩土楼

一九九八年

今日山村见古风,

人情道德一楼中,

乡邻和睦乐融融。

南渡屡经颠沛苦,

拓荒换得杏桃红,

客家凝聚力无穷。

据说,龙岩境内土楼加在一起有近万座,有人说不止此数。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居建筑奇葩,土楼的出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它们结构奇巧,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土楼内聚族而居,和睦相处,敬祖睦宗,团结互助,耕读为本,传承着古朴的民风。所以,厉以宁这首词洋溢着对祖国文化的赞扬。

厉以宁、何玉春夫妇在泉州老君岩留影

厉以宁诗词中对祖国山河的描述很多,值得专门写文章评点。[84]这里再举三首有代表性的佳作,一是2000年5月在四川攀枝花所写的《踏莎行》;二是2001年10月初在山西壶口所写的《风入松》;三是2002年3月底在广东徐闻所写的《南歌子》。

踏莎行[85]

攀枝花市

二〇〇〇年

乱石荒滩,

金沙古渡,

千秋沉睡贫如故。

大军十万四方来,

新人立誓开新路。

心血凝成,

汗珠浇铸,

勤劳换得城乡富。

移民父老嘱儿孙,

雨中多种红花树。

四川攀枝花是新兴的工业中心、移民城市,位于雅砻江汇入金沙江处。攀枝花树即木棉树,开红花,所以词中有“雨中多种红花树”之句。厉以宁这首词在《攀枝花日报》刊出后,收到雷雨声先生的和词。《踏莎行·和厉以宁教授》:“汉相亲征,红军巧渡,南丝古道荒如故。移民会战凯歌传,钢花照亮成昆路。机遇重来,辉煌再铸,东西互补同奔富。金沙水暖沃群芳,凤凰独爱英雄树。”

风入松[86]

壶口瀑布

二〇〇一年

黄河直下断崖边,

风吼浪滔天。

奔腾千里倾情泻,

似惊雷,

震撼山巅。

峡谷彩虹雾雨,

水冲乱石年年。

身随云朵到滩前,

睹景夜难眠。

漫坡红叶军民血,

想当初,

烽火家园。

今日波涛如昔,

声声紧扣心弦。

南歌子[87]

广东徐闻

二〇〇二年

海浪轻轻拍,

花香阵阵浓,

菠萝黄绿荔枝红,

路过郊村疑在画廊中。

创业民间富,

人和万事通,

更看巧手夺天工,

串串珍珠耀眼映星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