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寰球广阔任由之_民国厉以宁的生平事迹

寰球广阔任由之_民国厉以宁的生平事迹

时间:2022-05-1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寰球广阔任由之_民国厉以宁的生平事迹厉以宁有一对儿女。厉以宁夫妇可谓儿女双全、外孙孙女双全。何玉春远在东北,女儿留在家中,由厉以宁的外祖母和母亲两位老人抚育。妻子回来了,厉以宁的心放下一半。何玉春进门后一举一动流露出的爱女之情,深深打动了作为父亲的厉以宁。厉以宁为女儿的成长深感骄傲,鼓励她继续努力。当厉放于1998年获得澳大利亚莫纳石大学博士学位时,厉以宁再次作《减字木兰花》祝贺。

寰球广阔任由之_民国厉以宁的生平事迹

厉以宁有一对儿女。女儿厉放是姐姐,儿子厉伟是弟弟。后来,女儿生一儿子,取名厉澳,儿子又生一女儿,取名厉莎。厉以宁夫妇可谓儿女双全、外孙孙女双全。他们把自己的爱都给予孩子,为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而欣喜,但也希望他们做雪后的青松,破浪轻舟,立远大志向,飞万里长空。厉以宁不少诗词对儿女和孙辈寄托着感情和希望,读来让人感到舐犊深情。

厉以宁与何玉春婚后一直如牛郎织女,一个北京,一个辽宁鞍山,一年相会一次。1958年末,女儿厉放出生了,当时产假只有一个多月,所以何玉春休完产假就离开嗷嗷待哺的女儿回鞍山去了。作为父亲的厉以宁,面对此情此景,无可奈何,唯有在诗词中倾诉衷情。他用的词牌就是“诉衷情”。

诉衷情[38]

厉放一个月即断奶,何玉春匆忙返回鞍山上班

一九五九年(www.guayunfan.com)甜甜午睡脸儿红,

吻别泪流中。

时光白驹过隙,

转眼到今冬。

摇小手,

兴浓浓,

笑临风。

倚墙张望,

试叫妈妈,

可展愁容?

何玉春远在东北,女儿留在家中,由厉以宁的外祖母和母亲两位老人抚育。1960年春节前,何玉春因为工作繁忙,推迟了探亲。厉以宁以词代函,询问归期。

捣练子[39]

无 题

一九六〇年

除夜近,

问归期,

万绪千头怎好提。

只道今年冬雪早,

小儿重试旧棉衣。

1962年,刚刚三岁半的厉放得了麻疹并发肺炎,孩子呼吸急促,高烧不退,望着小脸烧得通红的孩子,厉以宁心急如焚。病中的孩子更需要母亲的照料,而此时何玉春还远在辽宁鞍山,他急发电报将妻子叫回。

妻子回来了,厉以宁的心放下一半。匆匆赶回家的母亲,急切地想见到病中的孩子,但又担心孩子受到惊吓,进门前不得不放缓脚步。一路的旅途劳顿全然不顾,整夜披衣守候在孩子床前,侍水喂药。何玉春进门后一举一动流露出的爱女之情,深深打动了作为父亲的厉以宁。他的这首《南乡子》也格外情真意切,似乎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动态的爱女图。

南乡子[40]

记厉放患麻疹并发肺炎,何玉春连夜自鞍山赶回北京

一九六二年

急电促回京,

仆仆风尘两地行,

未进家门先缓步,

轻轻,

小女今宵怕受惊。

淡月照中庭,

最贵人间母子情,

彻夜披衣床角坐,

天明,

再测高烧可退清?

对儿女,他充满了殷切的期望,厉放要上学了,他提醒道“花开温室怯春寒,知否高山松柏树?”厉伟蹒跚学步,他祝愿如小燕“飞起,飞起,明日长空万里”。词中描绘出的是一幅幅充溢生活情趣的画面,记录的是孩子成长的足迹,润入心田的是珍贵的亲情。

调笑令[41]

记厉伟学步

一九六四年

穿户,

穿户,

小燕巢边寻路。

轻轻两翼低挥,

停停又复起飞。

飞起,

飞起,

明日长空万里。

木兰花[42]

送厉放上小学

一九六七年

红绸辫结迎风舞,

雪白衬衣新绿裤。

邻家小女伴随行,

袅袅歌声墙外路。

聪明莫被聪明误,

招手遥呼重嘱咐。

花开温室怯春寒,

知否高山松柏树?

厉以宁被下放到江西南昌鲤鱼洲劳动改造,难遮风雨的茅草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都承受了。一贯豁达的他,一直用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着孩子,鼓励这只刚刚出巢的小燕子,要以四海为家,要有志在天涯的远大志向。在鲤鱼洲,厉以宁为厉伟写了一首《南歌子》。

南歌子[43]

为厉伟作,鲤鱼洲

一九七〇年

学走黄泥路,

初尝绿菜瓜,

鲤鱼洲上放牛娃,

含笑临风恰似向阳花。

何必京城住,

欣然四海家,

平湖尽处起云霞,

飞过长堤一日到天涯。

1974年厉以宁夫妇与儿子厉伟于北京

“文化大革命”中,女儿厉放也同当时的许多年轻人有着同样的命运:下乡插队落户。1977年春,“四人帮”已被粉碎,但上山下乡的政策仍在执行,厉放自北京大学附中毕业后,赶上插队的末班车。作为父母,厉以宁也同当时的父母亲一样,有着一千个、一万个不放心。此时他自己的处境并未好转,不能给孩子什么帮助,但他要给女儿以信心,支撑着她踏上那条坎坷的道路,这也是她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厉放启程赴下放地昌平农村时,他用这首词给女儿送行,愿她如雪后青草,茁壮成长。

调笑令[44]

送厉放到昌平马池口公社西坨村插队

一九七七年

飞雪,

飞雪,

大地生机未绝。

且看三月春晴,

又是漫山草青。

青草,

青草,

雪后成长更俏。

厉放生于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从小就尝过饥饿的味道。“文化大革命”中家庭遭打击,自己高中毕业后又去农村插队,也可以说历经磨难,因此对学习机会倍加珍惜。插队回来她在师范学校就读,又经过几年刻苦自学,终于在1982年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第一期研究生,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厉以宁为女儿的成长深感骄傲,鼓励她继续努力。他在一首《鹧鸪天》中写道:

鹧鸪天[45]

为厉放获得硕士学位作

一九八五年

数载坎坷志未消,

登山且莫问山高。

野无人迹非无路,

村有溪流必有桥。

风飒飒,路迢迢,

但凭年少与勤劳。

倾听江下涛声急,

一代新潮接旧潮。

当厉放于1998年获得澳大利亚莫纳石大学博士学位时,厉以宁再次作《减字木兰花》祝贺。他这首词同上一首一样,没有多少祝贺的言语,更多的是激励,告诫她要珍惜似水年华,要谦虚谨慎,奋斗不止。

减字木兰花[46]

贺厉放获博士学位

一九九八年

艰辛历尽,

风雨当年凭自信。

更上层楼,

莫让时光似水流。

扬鞭再赶,

创业从来无早晚。

处世惟谦,

天外须知还有天。

儿子也是父母亲的骄傲。厉伟,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即将跨出人生重要一步的他,没有选择在父母身边寻求一份安逸,而是决定离家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去开创一番事业。看着羽翼丰满的儿子即将起飞了,厉以宁心中无比欣慰,然而也不无担心,儿子毕竟是第一次独自闯荡人生。为此,他写下七绝一首,为儿子送行:

七 绝[47]

送厉伟去深圳

一九九一年

一叶轻舟下急滩,

舵非亲掌不知难。

浪中礁石虽艰险,

坦荡心怀路自宽。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这里为有志者提供了大展才能的天地。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春风再度鼓春潮,深圳前进的步子迈得更大了,也为创业者搭起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到深圳不到三年,厉伟和妻子崔京涛就与几位同学一起,成立了延宁发展有限公司。延宁,大概是子承父业之意吧,不过父亲终身只是理论研究者,儿子却要亲身实践了。正因深圳是试验田,有许多新的事物需要去探索,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去开拓,要干一番事业,就必须有勇气,有眼光,随时准备迎接挑战。厉以宁在祝贺延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时,赠词一首,起首两句就是“留意,留意”,提醒年青一代多想创业的艰辛,爱子之心溢于言表。但他更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愿这些青年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1996年,厉以宁和妻子何玉春在广西百色农村

调笑令[48]

致厉伟、崔京涛并贺延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一九九四年

留意,

留意,

别是一番天地。

已知创业艰难,

结伴同行上山。

山上,

山上,

南海大潮在望。

几年过去了,厉伟担任了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副会长。“厉伟无疑是资本时代的成功者,但对于自己创造的多项第一和事业的成功,他却有着这样的理解:‘成功只是相对而言,成功多半是跟自己比较的,因此,成功感来自于不断地超越自我。’”[49]深港产学研基地是北京大学创办的。厉伟到了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于又回到了母校。“要为母校尽绵薄之力,这种使命感时刻鞭策着他。他认为,北大的毕业生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后才投入商海的,如果给他们时间,二三十年后,他们一定会回报母校更多的奇迹。这就是厉伟的北大情怀。”[50]

厉以宁对外孙、孙女更是疼爱有加。1995年9月,厉放在澳大利亚生下一男孩,取名厉澳,又因厉澳的英文名字读音与“狮子”相近,乳名就叫“小狮子”。厉以宁欣喜万分,即填《鹧鸪天》一首,以表良好的祝愿:

鹧鸪天[51]

喜闻厉放产一子,取名厉澳(乳名“小狮子”)

一九九五年

昨夜我家添小狮,

遍传喜讯亲朋知。

越洋创业原非梦,

异国情缘亦好诗。

勤学习,莫忧思,

寰球广阔任由之,

遥看一色海天处,

正是轻舟破浪时。

厉澳两周岁时,女儿从澳大利亚寄来一张彩照,画面上小外孙稚嫩的笑脸,更勾起他无尽的思念,无奈路途太远,只好将自己真诚的祝愿存放在一首《调笑令》里:

调笑令[52]

为厉澳两周岁题照

一九九七年

春雨,

春雨,

小树长高几许。

今朝犹绕膝前,

转眼翩翩少年。

年少,

年少,

处处天涯芳草。

厉伟的女儿乳名厉莎,户口本上的名字是“厉延琳”,是厉以宁为纪念母亲袁是琳而取的。厉莎满月那天,作为爷爷的厉以宁特作《采桑子》一首:

采桑子[53]

为厉莎满月而作

一九九八年

笑谈云雀飞何处?

南也由她,

北也由她,

小小竹笼不是家。

今朝预祝来年事,

学本无涯,

思更无涯,

好学勤思夸厉莎。

厉莎周岁了,爷爷的一首《钗头凤》,不仅有着对孩子未来的希望,而且也再现了小孙女蹒跚学步、憨态可掬的模样。

钗头凤[54]

记厉莎周岁

一九九九年

粉裙裤,花间路,

晃摇迈出人生步。

杏红腮,笑容开,

不须牵手,

试上阶台,

乖!乖!乖!

望高处,飞尘雾,

未来当学常青树。

畅胸怀,自成材,

漫长年月,

怎做安排?

猜!猜!猜!

厉莎两岁就能背几首唐诗,也能背爷爷为她写的这首《钗头凤》,特别是词中的“乖!乖!乖!”三字,吐字尤为清楚。厉以宁欣喜之余,为她再作《南歌子》一首。

南歌子[55]

听厉莎背诵唐诗,此时厉莎两岁零一个月

二〇〇〇年

含笑园中立,

手扶绿叶枝,

书包斜挂展新姿,

细语轻声对客背唐诗。

双眼明明亮,

启蒙处处师,

果然从小爱求知,

日后成才最贵在无私。

2001年1月底,又是春节,女儿、儿子把他们的孩子都带回北京家里过年。正月初一那天一清早,厉以宁夫妇带着外孙厉澳(当时五岁半)、孙女厉莎(当时两岁半)去天安门广场游玩。游人正在广场放风筝,厉澳、厉莎也嚷着要放风筝,厉以宁夫妇只好满足他们的要求。晚上回家后,厉以宁兴致勃勃地填了一首《忆秦娥》。

忆秦娥[56]

春节厉澳、厉莎来京,偕何玉春带他们去天安门广场

二〇〇一年

新春节,

广场早起飘微雪,

飘微雪。

一牵一抱,

绕开冰屑。

小儿竞要风筝蝶,

货摊无奈排长列,

排长列。

我虽老矣,

爱孙心切。

词中的“一牵一抱,绕开冰屑”、“我虽老矣,爱孙心切”,反映了厉以宁夫妇在经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赢来了孙儿孙女绕膝撒娇的幸福时光。

2002年厉以宁夫妇和外孙厉澳、孙女厉莎在银川西夏王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