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时间:2022-04-1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共南岸区委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深对“以人为本”的认识,以“社会事业发展年”为契机,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共南岸区委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深对“以人为本”的认识,以“社会事业发展年”为契机,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3年,南岸区在继续实施南岸区科技工作“十五”计划的基础上编制了《南岸区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其后四年间,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区级财政投入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1000万元,科普经费46万元,全区镇级投入总计109万元。南岸区自确立科教兴区战略以来,坚持发展科技政策,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依托科研院校,引进科技人才,建设科技大厦,开展科技研究,发展科技企业,形成科技创新成果不断诞生,实用科技推广更加广泛,推动了工农业生产加快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1998年、2002年、2005年,南岸区连续三次获得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2004年10月10日中国科协命名南岸区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自2002年接受重庆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复查后,南岸区从2003年开始以创建一流的现代学校为目标,调整教育布点,结束了厂办校、镇办校的历史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四年来多渠道筹资9.48亿元,重点抓了珊瑚实验小学和龙门浩职业中学的整体置换、市110中学和辅仁中学扩建、新建融侨学校等十大教育项目建设工程,硬件设施明显改善。素质教育持续推进,教育“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建设成效突出,全面实施“双高”普九,办学质量逐年提高。2003年至2006年的3个学年间,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为98.6%、99%和99.2%。2006年,9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同龄人口升入大学的比例达54%。2003年规范农民工子女入学程序,确定3所学校为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基点校,2004年调整布局扩展为7所,解决了进城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2006年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1.8万名学生免除了杂费,对城乡低保特困家庭的学生实行免收杂费、课本费,补贴生活费的政策,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特困家庭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保证适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权利。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2003年9月建成重庆市各区县中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善的南岸区文化艺术中心,并在全市率先建成国家二级数字图书馆。其后,“锦绣南岸”区情展厅、重庆开埠史陈列馆等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2003年至2006年间,成功组织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欢迎仪式表演等大型节庆文化活动23次,举办各类演展660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2005年9月南岸区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真武山社区、古楼湾社区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www.guayunfan.com)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和医疗救治体系,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2003年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四年来,区公共卫生中心、市五院门诊大楼、区四院整体迁建等项目顺利推进。设立“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基金”1000万元,专门用于困难群体看病吃药和健康体检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近200万元。2005年南岸区荣获卫生部授予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至2006年,建成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让广大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2003年以来,体育事业获得全面发展。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动员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有计划地加快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到2006年底,全区部门、街镇和社会单位修建完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共557个,占地71.61万平方米;建成全民健身网点35个,全区人均体育占地面积达1.59平方米。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领导和社会体育组织、体育骨干队伍、场地设施建设,开展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竞赛等活动。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竞技体育成绩显著,获全国各类竞赛金牌17枚、国家级体育先进荣誉25项次。2006年8月成功举办区十一届运动会。江南体育中心、两江四岸健身长廊等重点体育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1990年后,持续开展双拥模范区创建活动。全区基层双拥模范单位不断涌现。1995年12月南岸区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区称号。1997年南岸区通过了直辖后的重庆市双拥工作复查验收,获重庆市双拥模范城区称号。2000年后,驻区部队根据各自特点,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协助维护社会治安,支持地方公益事业,参与抢险救灾和扶贫帮困工作,开展军(警)民共建文明活动。全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双拥目标管理考核、双拥会议、军地合署办公、双拥信息通报、战士立功奖励等多项制度,全区双拥工作呈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点,双拥实效突出,成绩显著。2003年在全市首创了军民共建“2+2工程”[5]。构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牢不可分的军民关系网络结构。2004年1月,经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检查组的检查验收,南岸区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一双拥共建工作的最高荣誉称号。

在村民自治工作中,南岸区始终抓住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1992年7月,区政府就表彰了一批工作突出的村和村委会成员,授予和平、四南等8个村村民自治示范达标村称号。1993年南岸区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村达标创建活动。1994年贯彻中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各村相继建立村委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工作制度和村规民约。至1997年末,全区先后有5个镇、55个村,获重庆市村民自治示范(镇)村称号。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在年底的换届选举中,严格按《组织法》规定,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了各村委会成员。2000年贯彻重庆市《全面推行乡镇政务公开,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的通知》精神,全区各镇按照政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限、形式和管理“五规范”的要求,建立了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制作了政务公开栏,实行了镇务、村务、组务三级联动的民主公开制度。当年,南岸区获市政府授予的重庆市村民自治模范区称号。2003年5月全区统一制作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牌,对公开栏的内容、程序、时限、管理进一步作出规范,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11月南岸区获民政部授予的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称号。

2005年,区委、区政府就无障碍设施建设连续出台3个文件,召开动员大会,要求在城市建设中,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使用的原则,加强新建、改扩建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年末完成盲道8766米,其他无障碍设施19项。2006年完成江南体育中心无障碍设施建设,全区建成盲道12公里,其他无障碍设施32项。受到老年人、残疾人的普遍欢迎。9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国家老龄委授予南岸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城市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