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切实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完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增强公共卫生管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八)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切实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坚持教育优先和适度超前发展原则,切实加大投入,巩固“两基”成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加快建设教育强县。

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完善区域教育规划和学校布点调整规划,优化教育结构,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施湄潭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认真实施校舍安全工程、“薄改”工程。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年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办学质量。完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到2015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加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到2015年,普高与职高招生比例达到1∶1的目标,将县职业高级中学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建立一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和再就业培训基地。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大力提升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努力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到2015年,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健全。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全面开放,依托县、乡、村三级成人培训校点资源,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形成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建设新区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到2015年,农村幼儿受教育率达95%以上。迁建完善县特殊教育学校,实现特殊学校招生,保障听力、视力残疾儿童少年就读需要,到2015年,“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

2.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积极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转化、推广、应用,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加强农村新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普及率,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到201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45%。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建立县内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加入全国技术信息与技术产权交易网络,培育技术市场,促进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风险投融资体系,创建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科技风险担保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部门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县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或共同组建技术开发机构,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与浙江大学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着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农村卫生投入,贯彻落实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整充实县乡两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行“门诊统筹+住院统筹”的补偿模式,探索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真正实现“农民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目标,确保参合率达到95%以上。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变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积极引导县城卫生资源向农村基层转移或流动,建立对口支援、巡回医疗制度,对口重点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要在彻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工作。财政卫生投入重点向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和中医药事业倾斜,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卫生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加强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确保疾病信息反馈及时.通。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增强公共卫生管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卫生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级卫生和药品监督执法机构。加强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等公共卫生建设,改善农村卫生落后的状况。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减少传染病、职业病的发生率。

4.发展文体广电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大力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浙江大学西迁历史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城镇影剧院、村(社区)文化室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惠农工程,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立完备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在县城完善“三馆一场”建设,农村、社区要逐步实现片区有健身场、运动场。坚持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发挥各体育协会的积极性,逐渐形成以社区体育形式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在农村要开展丰富多彩、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条件成熟时可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农民运动会。

大力发展广电事业。解决农村收听收视难的状况是广电事业的重点之一。到2015年实现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和99%以上。抓住国家实施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及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户户通”广播电视的机遇,做好前期规划和安装实施工作,到2015年要实现调频广播发射覆盖和中转站建设,使较边远的乡镇都能收听到广播电台节目,建立维护中心,形成长效服务管理体制。对已建成的地面卫星接收站加强维护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