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契丹人与傣族的融合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契丹人与傣族的融合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时间:2022-07-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契丹人与傣族的融合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傣族,是聚居于滇南、滇西南古老而强盛的民族。若对猛廷瑞和奉氏族属考证,从中可看出蒲人中的契丹与傣族融合问题。《云南通志》称猛廷瑞是孟佑后代,是契丹后裔的蒲人无疑。笔者认为,现居昌宁邑林的契丹人,一支属猛廷瑞后代,一支属广邑州知州阿都鲁后裔,这两支纯属契丹后裔。

契丹人与傣族的融合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傣族,是聚居于滇南、滇西南古老而强盛的民族。汉晋时期永昌郡内的“鸠僚”,至南诏大理国时期称为“金齿”“银齿”“黑齿”(即漆齿)、“绣脚”“绣面”“茫蛮”等,原兴古郡内的“鸠僚”,被称为“白衣”和“裳魔蛮”,他们是同一部族中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各个部分。《蛮书》卷4云:

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并在永昌、开南,种杂类也。

上述几种傣族称谓,在南诏时出现于永昌、开南(今永平)二节度辖区内。而永昌节度辖区是今保山临沧、德宏西部一带,世居民以傣族为主,还有“蒲人”的先民。

元初,把大理时期“金齿”“百夷”(皆傣族)为主的居住地分归东、西两部安抚使司管辖,东路为镇康路,即今镇康、永德一带;西路为建安路,即今德宏州。傣族以“金齿”“百夷”并称,初见于元李京《云南志略》,明后,始称“百夷”,明万历《云南通志》写作“僰夷”,与僰人(白族)相混。主要聚居区,南诏前居永昌西南和开南以南,南诏、大理国时期逐渐向永昌以东和开南以北发展。明代,又把傣族称为“小百夷”和“大百夷”,钱古训《百夷传》云:(www.guayunfan.com)小百夷,居其境(麓川)之东北边……车里亦谓小百夷。

《滇略》卷9云:“大百夷,在陇川以西。”清代,不再称大百夷、小百夷,而称“旱摆夷”(傣那)、“水摆夷”(傣泐),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傣族”。云南境内有“傣泐”“傣那”“傣绷”“傣雅”(即元江花腰傣)等自称。

图18﹣4 德宏傣族

据文献记载,滇西南契丹人少数融合于傣族,始于明初“改土设流”。《明史》和云南地方史都把契丹土官写作“蒲人”。这种契丹后裔的蒲人,少数融合于芒市傣族中,有的还保留“蒋”的姓氏;多数居顺宁(今凤庆)、大侯(属顺宁府,今云县)、猛猛(今双江)三地的契丹人,亦融合于当地蒲人。据《明史·云南土司传》云:“顺宁附境”有猛猛、猛撒、猛缅,所谓三猛也”。

尤中教授认为:

三勐之地,也显然是蒲蛮与百夷等族的共同杂居区,称“勐”之地的居民以百夷为主,但仍属于以“蒲蛮”为主的顺宁府统辖,说明三勐境内,必然有蒲蛮与百夷相杂。[14]

这种提法,与蒲、夷所处地域实际是符合的。又据道光《云南志钞》载:

猛猛土巡检罕庭珑,其先罕甸,元末明初开辟荒土,招集夷民,建立村寨,众皆悦服,推之为长。

这里提到元末明初开辟猛猛地方,招集其夷民,主要包括百夷和蒲人,但近代双江却以傣族、拉祜族为主,只有少数布朗族。看来明代蒲人,大多融合于傣族之中,更多的是通过婚姻关系。如明大侯州与顺宁土官之间通婚,大侯州的百夷土目奉学婿与顺宁知府猛廷瑞,成为蒲人中的契丹后裔与百夷通婚的事例。

由此看出顺宁土知府猛廷瑞与大侯州土舍奉氏关系密切,不但缔结姻亲,而且政治上也连成一气。若对猛廷瑞和奉氏族属考证,从中可看出蒲人中的契丹与傣族融合问题。雍正《云南通志》曾记载猛廷瑞事略云:

(顺宁府)土知府,元时蒲蛮孟佑之后,内附,赐姓猛氏,授土知府,至猛閧。明初归附,仍授世职,六传至猛廷瑞,以助奉学构兵,革职,改设流官。

《云南通志》称猛廷瑞是孟佑后代,是契丹后裔的蒲人无疑。据《蛮司合志》载:

顺宁土知府猛氏,大侯土知州奉氏,世为婚姻。万历中顺宁猛廷瑞与兄猛思贤争袭相攻杀,而大侯奉赦、奉学兄弟亦然。学常与赦分州治,各设官置,称上、下二衙,虽赦居上衙、学居下衙,属相抗无次第。

《明史·云南土司传》云:奉赦、奉学构兵,在明政府的压力下,猛廷瑞斩奉学后,学兄赦守大侯如故。至于大侯奉氏族属,史料已作肯定。《土官底簿》载云:“大侯州知州刀奉罕父刀奉偶,原系伯夷人。”天顺三年(1460年)土知州为奉安法保,弘治七年(1494年)为奉禄,皆为世袭。至此,可以确定奉赦、奉学兄弟应是奉禄后人,即伯(百)夷人(傣族)。[15]

至于猛廷瑞先祖孟佑,是否即史料提到的“熟蒲”,据笔者数次到姚关和昌宁考察,从姚关大乌邑《世世昌》和司由庄《蒋氏族谱》中得知:猛廷瑞原为四世祖,因协助明将邓子龙在姚关抗击缅酋有功,后奉姚关守备调往征亦登亦林(今昌宁邑林,契丹人聚居区);又从邑林契丹族谱和老人蒋崇朝处得知,今邑林契丹祖辈曾为猛姓,明后改蒋,与《明史》所载符合,据邑林《蒋氏墓志铭》载云:

上溯历代宗祖,乃四易其姓,曾有猛姓,有猛大老爷、猛二老爷、猛三老、猛四老爷……旧址今凤庆。次姓阿,有阿育王。再姓莽,居莽水澜沧江边一带。因莽滚老祖征战有功,蒙帝恩赐姓蒋,始祖蒋相翼。

笔者认为,现居昌宁邑林(原称蒋家山)的契丹人,一支属猛廷瑞后代,一支属广邑州知州阿都鲁后裔,这两支纯属契丹后裔。故今邑林契丹供奉的祖先牌位,都写着“猛、阿、莽、蒋”四个姓氏。由此可以看出,邑林之“猛姓”与凤庆“猛姓”乃是契丹的“同宗共祖”,联系起明代庆甸、大侯、猛猛中的猛姓与傣族之奉姓缔结婚姻,历代久远,称为“熟蒲”的契丹人逐渐融合于以上三县的傣族是不难理解的。[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