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诺族的基诺是什么意思

基诺族的基诺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民族教育发展校园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摄影者:刘云川处于原始大家庭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基诺族,长期以来教育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基诺族的教育只能通过语言来进行。
民族教育发展_中国基诺族

第一节 民族教育发展

img163

校园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摄影者:刘云川

处于原始大家庭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基诺族,长期以来教育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无论生产知识传播,社会理论道德的熏陶以及历史文化的流传,都是借助于语言的。其形式有长老的传统教育,有约定俗成的乡归民约教育,有节日群众活动场所的教育等等。

基诺族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和劳动技能,常为孩子制作各种各样的小玩具,如小弹弓、小竹刀、小背箩、小纺锤等等,让男孩从小就练习打弹弓,打竹枪,捕捉小猎物;女孩从小就练习采集野果野菜,纺线、缝衣。从少年时代开始,父母就带孩子实践山地农业生产,以及狩猎和采集,使他们学会并熟练地掌握各种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一、文化教育事业的初建与发展成果

基诺族是一个没有文字、只有口碑传说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前,基诺族的教育只能通过语言来进行。传统的方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和集体活动教育,其中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劳动教育、宗教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刻木记事的数字教育等形式;集体活动教育主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舞蹈、体育活动、祭祀活动等教育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基诺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先后建立了小学基础教育、中等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新型的学校教育形式取代了基诺族传统的教育形式,经过全体教育工作者多年的不懈努力,为基诺族培养了大批人才,使基诺族人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1.小学基础教育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西双版纳全境。1953年1月西双版纳自治区(州)人民政府成立。西双版纳自治区(州)党委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地区的恢复和发展,立即动手恢复和重建学校教育系统。1956年李其庆、程和锦、李明洋等青年教师从景东等地被派到基诺族地区创办小学。他们经过积极发动基诺族群众,分别在巴亚和巴卡建立了两所小学(其中巴亚小学春季开学,巴卡小学秋季开学)。接着,在巴来又建立了一所小学。当时,基诺族地区的小学全部是一名教师制的小学校,如巴亚小学的教师是李其庆,巴卡小学的教师是李明洋,巴来小学的教师是程和锦。从此,170多名基诺族儿童走进了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小学教育,他们成为了基诺族的第一代学生。1957年秋季,为了加速发展山区的教育事业,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决定在基诺山建立中心小学,委派杨世德组建并担任中心小学校校长。同时,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为了解决基诺族女童入学的问题,还派遣杨世德的妻子樊宗兰到该校任教。樊宗兰是基诺山的第一位女教师,对帮助女童入学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1957年冬季,西双版纳州文教科又派谴苏有权、徐朝举两位教师到基诺山任教。到1957年底,基诺山地区共有教师7名。新组建的中心小学校建立在巴亚寨。巴亚寨是当时基诺洛克生产文化站的所在地,因此新学校的名称就叫“基诺洛克中心小学”。1956年,巴亚小学建立时仅有教师1人(李其庆),学生76名。1957年,巴亚小学改为“基诺洛克中心小学”后,有校长1人(杨世德),教师2人(李其庆、樊宗兰),学生70多人,分为3个年级(其中有一个是复式班)。中心小学还承担了指导整个基诺山地区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的任务。

1958年6月,景洪县召开了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政协委员会,基诺洛克中心小学杨世德校长被提名为政协委员,参加了政协会议并且列席了人民代表大会。景洪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景洪县人民委员会的领导成员。随着行政体制的变化,基诺洛克生产文化站变成为基诺洛克区(后来又变成为基诺洛克公社),管辖5个乡,即巴亚乡、巴卡乡、巴来乡、洛特乡、司土乡。教育主管部门由西双版纳州文教科转到了景洪县文教科。景洪县文教科在秋季又派遣了中师毕业生马兆昌、王洪录和初中生罗正升等4位教师(其中刘开义不久调离)到基诺山任教,并开办了司土小学、洛特小学。1958年底,基诺山有学校5所,教师10人,学生400人,做到了每一个村公所都有一所小学。各小学校建立了少先队组织。学校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组织教学工作,中心小学的学制为6年,开设有政治、语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等课。教师们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由中心小学抽专人编写了油印本的《汉语和基诺语词汇对照》,作为学生学习基诺族民族语言、开展“双语”教学的工具书。

1959年,景洪县文教科先后从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学校和思茅民族师范学校分配了杨应祥、李海英、冷晓雷、董琼仙、施美华、罗延元、李玉仙、罗正仙等8位教师到基诺山任教,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诺山新进教师最多的一年,为基诺山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这些教师中,施美华、李玉仙、冷晓雷被补充到巴来小学,罗延元、罗正仙被补充到洛特小学,杨应祥被分配到亚诺新办学校。

1960年,基诺洛克区(乡)区级机关从巴亚迁移到了小腊公路20千米的一个盆地,中心小学也随之搬迁。中心小学搬迁之后,在巴亚寨仍然设立村完小,称为“巴亚小学”,原中心小学教师施美华继续留在巴亚小学任教。1960年2月,为了适应基诺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景洪县委任命马兆昌为中心小学副校长、李其庆为教导主任。中心小学领导班子由杨世德、马兆昌、李其庆三位组成,杨世德同时兼任区文教助理。1960年秋季,景洪县文教科又分配了思茅民族师范学校毕业的王辉、刘国芳、李顺久、王采富等4名新教师到基诺山任教。其中王辉、刘国芳分配去新办札果小学,李顺久分配去新办曼旭小学,王采富补充到巴来小学。1960年底,基诺山地区的学校发展到9所,教师增加到了24人(其中勤杂工2人),学生达到了880人。

从1956年基诺山开办小学教育以来,教师们热爱基诺山地区的边疆民族教育事业,扎根基诺山区,艰苦创业,勤俭办学,为基诺山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当时,基诺山区中心小学的教学安排紧密围绕云南省教育厅教学计划安排草案,并且结合基诺山当地的实际情况,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校在教师少、学生多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复式教学、教师超工作量的劳动和工作等方法解决存在的困难。教师们还一边工作,一边提高,不断地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写出了许多教学论文,如程和锦的《我在民族地区进行汉语教学的体会》、王宗富的《图画教学的体会》、王鸣永的《低年级的算术教学》、施美华的《我校的文娱体育活动》、李海英的《关心学生的生活》、李其庆的《为光荣自豪的事业而跃进》等。基诺山区教师们取得的各项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和赞扬:基诺山中心小学被评为“先进单位”,并于1960年2月出席了景洪县的先进代表大会;4月,出席了思茅地区的先进代表大会;7月,出席了云南省教育系统的群英会,学校获得了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奖状,杨世德校长获得了奖章。1961年,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刘鼎铭、办公室主任张贡兰到西双版纳视察时,特地视察了基诺洛克中心小学,并与学校师生合影。这些教育成绩的取得是与基诺山地区广大教师的辛勤努力工作分不开的。我们从当时保存下来的档案资料中就看到基诺山学校的教师超额完成工作量的情况。

1960年冬,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要求整个工业、农业、商业、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都要贯彻执行。1962年,云南省根据中央八字方针的精神,对学校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精简了部分教师,他们或调换工作、或送入学校继续深造、或回到农村。同时,景洪县文教科又从思茅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中分配了7名中师毕业生到基诺山的学校工作,其中董俊贤、许时坤补充到中心小学,黄惠媛补充到巴卡小学,苏美云补充到洛特小学,周正祥补充到札果小学,李有学补充到巴来小学,周培荫分配到大曼伞新办学校。全体教师经过充分讨论,于1962年制定了全文22条的《教师守则》。其内容包括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好功课,教好学生,做一个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钻研教材,熟悉教材,认真备课,准时上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

1962年,基诺族的第一届高小毕业生共19人,当年报考景洪中学(现在的西双版纳州一中学校)被录取的有10人;没有参加考试和落选的毕业生中,有2人被吸收到基诺区里工作,1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5年是基诺族办学的第一个十年,基诺族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学校教育从无到有,全区已经创办了公办小学11所,民办小学2所,教师34人,学生900多人,共有4届高小毕业生,总计140人。这些学生成为了基诺族中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在边疆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1966~1976年基诺族办学的第二个十年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基诺族的教育事业和全国各地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阶段。1977年,全国恢复了招生考试制度后,基诺山的教师在基诺区(乡)党委的领导下,整顿思想,调整班子,调整师资队伍,强化管理,基诺山的教育事业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中等教育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基诺山区初级中学的建立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1969年,基诺山开始创办初中教育,学制为3年,由4所小学开办附中班,每一个小学办附中班1个班,当年招收学生共180人(其中民族学生150人)。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影响,基诺山地区中等教育的发展和全国各地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直到1981年,基诺区所在地才正式开始筹建初级中学。1982年1月4日,基诺洛克公社中心中学正式建成,揭开了基诺族中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到1982年,基诺山已经培养出了1420名初中生,128名高中生和中专生,20名大学生(包括大专生)。

3.成人教育的实施

20世纪50年代,基诺山地区开始实施成人教育活动。基于基诺族文化水平低的发展现状,主要是在基诺山地区开展以“扫盲”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成人教育。

基诺山地区最早参加扫盲运动的记载是《攸乐山生产文化站曼(雅)亚乡两年来的工作情况与1957年生产工作意见》,其中谈到:“现在山区已办了三所学校,共有学生181人,曼雅(亚)乡已有一个学校80多个学生。群众也开展了学习文化运动,参加学习的青年205人,能识字50人以上。”

当时,在一份名为《关于民族地区汉文扫盲的情况》的文件中说到:“基诺洛克是一个直接过渡的地区,攸乐族人民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解放后,由于党和上级的正确领导,随着生产的发展,我区在1956年秋季开始建立了第一批学校。从此,没有见过学校的山区人民的子女,得到了学习的机会。由于攸乐人民长期受地主、头人们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人民受尽了没有文化的痛苦。解放后,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阶级觉悟的提高,群众迫切要求学习文化。这样,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曾经先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扫盲运动。早在1958年12月~1959年1月,就在中心小学主办了民师培训班,共培训民师60多人,分布在各乡寨。民师回去后,在全区各乡寨开展了扫盲工作。学习中,学员们学习积极性高涨,干劲很大,有的合作社成立了扫盲班(如曼东)。”1960年寒假期间,全区师生投入了农村扫盲工作。

基诺山地区采用了多种形式提高基诺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1956年,基诺山在创办学校的同时,又用“扫盲”运动的形式发展成人教育,提高基诺族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为基诺山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到“文化大革命”前,基诺山农村已经成立了7个文化室与扫盲班、4个业余初小班、3个业余高小班。

二、基诺族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基诺族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从口碑教育发展到现代学校教育,创建了基诺族现代科学文化教育体系,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了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较好地处理了经济与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基诺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img164

小 学   摄影者:张 云

1.文化机构的建立

基诺族的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后又有了新的发展。1980年,基诺山建立了文化站,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文化站成立后,就开始整理收集基诺族的口头民间文学,同时为研究基诺族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帮助,还为各级文化事业单位及《景洪市志》的撰写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为基诺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img165

基诺族一年一度的特懋克节在景洪市基诺族乡巴卡村委会巴卡新寨隆重举行。图为基诺族群众自编自演《播种舞》   摄影者:张 云

img166

完成通讯工程   摄影者:刘云川

1992年12月,基诺族乡文化站组织举行了首届民间体育运动会,这次运动会组织了7个村公所的文艺队演出了24个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节目,观众达1000人次。此次运动会弘扬了基诺族民间体育,也是对基诺族民间舞蹈、音乐、艺术的促进和发展。此后,民间体育运动会每三年举行一次。1992年度的“特懋克”节联欢会,演出了19个民族民间文艺节目。当年的“泼水节”文艺晚会上,基诺族乡在“勐泐神采”大型民族民间艺术表演中,荣获西双版纳州一等奖,还获得景洪县第二届农村文艺表演三等奖、音乐创作二等奖。乡文化站每年都要举行“特懋克”节联欢会、元旦联欢会、春节联欢晚会等活动。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也取得很好的成绩:《基诺族抵达草房》在省级刊物《山茶》上发表;《基诺族的特懋克节》《基诺族人名趣谈》被县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五期选用,并在《民间文艺》发表;《首届民间体育运动会结束》等新闻专题稿由西双版纳电视台发表,一年发稿约10700字。还完成了《贺新房》《特懋克节》两部民族风情片的拍摄工作。

1964年,基诺山建立了广播站,配备有1名工作人员。1993年7月,基诺族乡政府所在地有线电视系统投入使用,总投资13万元。1999年,全乡已有乡政府所在地、茄玛、亚诺、巴卡三队、回鲁、曼伞一队安装有线电视,均由村寨集资,由市广播局与乡广播站负责安装,丰富了基诺族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img167

校园课外活动

2.新时期的办学热

基诺族的现代教育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发展过程,直到改革开放后,基诺山的教育事业才逐渐好转并走上正轨。1981年,在省、州、县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由国家拨款37000元,连同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基诺山建起了1所750平方米砖木结构的全寄宿制民族小学,招收初小毕业生150人入学。1981年,基诺洛克区还在区公所所在地建立了1所初级中学。1982年1月,正式建成了基诺洛克公社中心中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诺族群众越来越加深了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的认识,办学热情高涨,出现了群众出资办学的热潮。1983年,司土新寨的群众集资7000元,国家资助了2000多元,建起了一栋168平方米的小学,这是基诺山第一所砖木结构的村寨小学。在80年代,基诺山人民群众在教育集资上的投入人均为200元,小学面积达到37635平方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1987年,基诺山成为西双版纳州最早普及初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区。全区共有小学43所,其中全寄宿制民族小学1所、半寄宿制高小2所,此外,还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的小学生有1893人,在校中学生524人。到1990年,基诺族有文化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6.02%,而且男女在文化上的差距不明显。整个基诺族中,16岁~40岁的4115人中受过三年以上初等教育的有3457人,占84.01%。基诺族中有初中毕业生832人,高中、中专生193人,大学生34人。在近5000名妇女中,有大学生6名,高中和中专生60多名,初中生300多名。在教师队伍中,民族教师达69名,占教师总数的74%。在15岁~59岁的劳动适龄人口中,有文化的人口达93.25%,居云南各民族第一位。2000年,基诺族乡在校学生达到2405人。

img168

基诺族学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及地方政府加大对基诺山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基诺山的教育事业有了飞速发展。基诺族人积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兴办学校并积极送子女入学。州科委还曾在乡政府驻地办过1个山区科技培训中心。由于基诺族全民重视教育,其文化素质和初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已经走在云南省各民族的前列,基诺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从景洪县教育局计财科提供的1992~1999年的资料来看,国家、地方政府和群众的集资较为彻底地改善了基诺族乡的办学条件,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19561999年的40多年间,正规学校教育在基诺族中迅速发展。1996年基诺族乡通过普及六年义务教育验收,1997年又通过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评估及青壮年扫盲验收,1998年全乡完成全民扫盲工作。1997年全乡有小学43所,在校生195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15周岁人口中的文盲率为零,基诺族已经有了自己本民族的大学生。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中专、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已经有253人。

img169

认真听课的小学生   摄影者:张 云

img170

中学生学习电脑——西双版纳报提供

3.中等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新发展

基诺山初级中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基诺山从1969年开始开办初中教育,学制为三年,有4所小学开办附中班,每个小学办附中班1个,当年招收180名学生,其中民族生150名。1981年开始筹建公社中心中学。1982年1月4日公社中心中学建成,把原来小学毕业的学生统一集中。1984年5月,景洪市教育局下文件正式成立了区中学。9月,区中学正式挂牌命名,当年有4个初中班,招收105名学生,在校生共187名,其中民族生185名,教职工15人。到1990年发展为8个班,当年毕业生85名,招收100名学生,在校生共390名,教职工31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基诺族地区从1969年开办初中教育以来,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群众的支持下,为基诺族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

2000年,基诺族乡新建一栋总面积729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还修建了一栋总面积为960平方米的教学楼,其中有6个教室、2个图书室,改建学生食堂200平方米,使学校能够满足基诺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img171

现代化教育设施

img172

社会各级关心基诺族少年儿童成长   摄影者:张 云

基诺族从一个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古老民族,经过短短的几十年的发展,走完了人类社会上千年的历史进程。基诺族人民受尽了没有文化的痛苦,迫切要求学习文化知识,基诺山的成人教育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运动。1960年寒假,全区师生投入农村扫盲工作。1965年,基诺山农村设立了7个文化室和扫盲班、4个业余初小班、3个业余提高班。基诺族的人才培养路子进入改革开放以后更加拓宽,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基诺山的发展,投资在基诺山修建了科研大楼,建立了科技培训中心,狠抓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先后举办了橡胶、砂仁、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科技培训班10多期,参加人数达400多人次。还培养出基诺族的技术能手170多人。到了2010年7月,基诺族中学共有9个班级,525名学生和40名教职工。于2010年8月31日,经有关部门批准,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中学并入景洪市第三中学(位于勐养镇)。

教育的发展以及科技的普及,使基诺族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基诺山基诺族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帮助和大力扶持下,加快初等教育的普及和中等教育的发展,群众才能学到科技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我们相信,通过坚定不移地改革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基诺山基诺族的教育事业才会发展的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