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诺族小学生

基诺族小学生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传统社会组织生火烧水   摄影者:朱 敏基诺族父系血缘家庭,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子女几代在一个男性家长领导下,集体劳动,共同消费,家长有支配家庭的权力。其职责是组织劳力,安排生产,计划生活,登记财产,调节消费,对外联系。故基诺族的政治组织可以说是“三位一体”。随着社会的变革,基诺族的家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社会组织_中国基诺族

第一节 传统社会组织

img104

生火烧水   摄影者:朱 敏

基诺族父系血缘家庭,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子女几代在一个男性家长领导下,集体劳动,共同消费,家长有支配家庭的权力。其职责是组织劳力,安排生产,计划生活,登记财产,调节消费,对外联系。另一种是同一父系氏族的数代人居住在一幢大竹楼里,也有一个最年长的男性家长,但各个小家庭有自己的家庭经济,有共耕的习惯,但已按小家庭独立消费。

img105

2008年10月9日——我们一家人   摄影者: 陈海汶

前者如本世纪20年代巴亚寨的白腊车家,共有70人住在一幢长30多米、宽10多米的竹楼里,屋内除总火塘外,还有3个小火塘,全家做饭、吃饭、休息、举行家庭会议都在这里。火塘两旁为居屋,以长幼和婚否依次排列,家长去世后方可依次调动,实行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img106

我们是一家人(2005年)   摄影者:陈安定

后者如亚诺寨。20世纪40年代还余存着10余幢大长房。其中最大的一幢长房是木腊标家,房内共有28个小家庭,140多人。各个小家庭不仅有自己单独的房间,而且还有各自的火塘,以小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消费。大家庭只是在年节、重要农事季节以及婚丧嫁娶之时举行传统的各种活动。直至20世纪60年代,亚诺寨仍有60多人共居的大长房。

img107

传统居房   摄影者:张 云

基诺族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大家庭,而后又逐渐演变成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小家庭的确立自然是基诺族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它不仅摆脱了血缘家庭,同时也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基诺族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就较为稳定,婚后很少有离异的现象。

img108

楼 道   摄影者:朱 敏

每一个小家庭都住在一幢“干栏”式的竹楼里。竹楼用木架支撑,粗木做柱和梁。楼板和四壁用竹片排列铺成,屋顶用茅草覆盖。楼上住人,底层无壁用于堆放农具,设置碓磨和家畜栖息。住人的楼上用竹笆隔开,里屋按家庭人口多少分成若干间卧室,外屋为客厅兼厨房,在进门的一旁设有三足鼎立的火塘,用来做饭。家人劳动归来或接待客人,都围火塘而坐。喝茶、谈天、商讨家务、安排农活都在火塘边进行。

img109

祭品送到卓巴家   摄影者:张 云

小家庭的子女长大,“成年礼”仪式之后便可恋爱结婚。结婚是自主的,父母一般不干预。婚后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一幢竹楼难以容纳,子女即分家另盖新房。分家时由于耕地是村寨所有,且不固定,因而土地不作为分家的主要财产,主要分配的财产是牛和农具。牛是基诺族衡量家庭财产的重要指标,家庭富不富有,就看你的黄牛、水牛有多少。子女分家后又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单独从事生产和消费,但仍保持着和父母的密切联系。

基诺族的村寨是建立在父系家长制基础上的村寨长老制。每个村寨都有“卓巴”(寨父)、“卓色”(寨母)。他们是从两个不同姓氏的氏族中推选出来的,其条件是年长的男子,哪怕是聋子、瞎子、傻子,只要是年长者就可担任。他们的职责是带领村社成员进行宗教祭礼活动;决定过年日期,测算农业的节令等等。人们视长老为村社的象征,没有他们,村社就不会兴旺。除此之外,村社中还有“色努”“巴努”“达在”“扣普鲁”“乃厄”,连同“卓巴”“卓色”,统称为“七老”。“色努”“巴努”为“卓巴”“卓色”的继承人;“达在”负责通讯、收款、调节纠纷;“扣普鲁”管理财务;“乃厄”负责杀牛或迎来送往。

img110

基诺族初中教室   摄影者:李植森

img111

我们的教室   摄影者:张 云

外村人加入本村社时,要举行象征性的仪式,即要带着大米、鸡、盐巴、干巴等食物,到“卓巴”家做熟后,给每家送一份,即被认可为村社成员。倘若新建村社,则要先推选“卓巴”“卓色”。推选出来后,要杀一头牛,给“卓巴”“卓色”家各送一半,前腿送给“卓巴”家,后腿送给“卓色”家。

img112

婚俗礼仪——拴线祝福

img113

充满现代气息生活   摄影者:刘云川

清朝年间,由于基诺山隶属于傣族封建领主管辖,傣族领主又按照土司制度,在基诺族上层人士中委任了“帕雅”“扎”“先”。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度,国民党地方政府又在基诺族上层人士中委派了保长、甲长。故基诺族的政治组织可以说是“三位一体”。尽管如此,在生产、生活上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村社长老制。

新中国成立后,基诺族跨越世纪,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公社长老制,傣族封建领主委派的帕雅、扎、先,国民党地方政府任命的保长、甲长“三位一体”的政治统治制度已经废除。继1957年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第一个政权组织——基诺洛克生产文化站后,基诺族又经历了人民公社、区乡政权的转换,至1979年国务院确认基诺族为我国的单一民族以后,正式成立了民族乡,下辖7个村公所,45个自然村。民族乡建立了党委,村公所成立了党支部,自然村成了民族乡及村公所的领导人。他们是带领基诺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随着社会的变革,基诺族的家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青年一代普遍接受了小学初等教育,有的还受完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14~40岁的青壮年文盲已基本扫除。此外,人口素质的提高不仅使氏族血缘婚姻的遗迹逐渐消失,而且也使家庭文明的程度大为提高,青年男女择偶观念起了变化,夫妻感情更为深厚,家庭更加和睦和巩固,与外族外地通婚的人越来越多。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住房条件大为改善,砖瓦房逐渐取代了简易的草顶竹楼,新式家具、家用电器、现代运输工具普遍进入农户家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