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求高层次人才培养之路

探求高层次人才培养之路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83年天津大学召开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算起,28年中学校共召开了六次教学工作会议,不断探求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之路,不断探求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之路,并在教育思想和理念上,产生了3次跨越。这次转变开拓了天津大学探求高层次人才培养之路。

探求高层次人才培养之路

天津大学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治学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优先”、“质量第一”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探求高层次人才培养之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在1982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时任天津大学校长的史绍熙提出了“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意见。1982年4月12日,学校召开了以“坚持严谨治学,培养合格人才”为主题的教学工作会议,通过了学校拟订的《贯彻治学严谨、严格要求的意见》。自此,“双严”成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原则。

从1983年天津大学召开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算起,28年中学校共召开了六次教学工作会议,不断探求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之路,不断探求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之路,并在教育思想和理念上,产生了3次跨越。

第一次跨越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高考后,天津大学在加强教学工作的同时,居安思危,认识到20世纪90年代将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人才培养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教学工作存在着专业口径窄、实践环节薄弱等7个方面的问题。随即,学校在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改革,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的思想,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热潮,建立起了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直至1985年形成了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五个转变”,即:从单纯的工科技术人才培养转向综合型开拓人才培养;从专业的对口培养转向多适应的宽口径培养;从标准化、规格化的统一培养转向多样化的因材施教培养;教学重点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从注入式转向启发式,从一次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在1986年召开的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上,学校便明确提出了在新时期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本科生要按照“全面”、“多样”、“创造”、“开放”的模式进行培养。这次转变开拓了天津大学探求高层次人才培养之路。

第二次重要跨越起于1995年,学校开始思考21世纪的人才培养方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多次教育思想大讨论。1997年初召开的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出一流人才必须解决好3个问题,即全面素质教育、创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问题,形成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四个转变”,即由注重专业对口教育向注重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造能力培养转变,由单一培养模式向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转变,由注重单纯的学科系统性向注重综合性培养转变;树立“六大观念”,即质量观念、效益观念、适应观念、创新观念、综合观念和特色观念;提倡“三个结合”,即在人才培养中要做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业务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相结合,科学精神培养和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这次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天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进入21世纪,天津大学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教育思想跨越,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天津大学于2000年4月开展了“创新工程”大讨论,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判断与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在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确立了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在2006年召开的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上,学校以“质量与创新”为主题,提出要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骨干人才的要求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用教育教学的创新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创造一流的教学工作,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确立了“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使之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

2010年6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选定在天津大学召开,天津大学也成为“卓越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参加该计划,使得天津大学成为了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引领者。

近年来,天津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使学生既有宽广的视野、宽厚的基础,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推进十大系列基础课程建设、优秀课程建设、重点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天津大学通过综合培养的模式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类学科竞赛成为学生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近些年天大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生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获国际奖47项,国家奖157项。天津大学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前茅,毕业生们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深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