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类型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类型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知识的实践教学是基于社会事实的价值辨析,也有两种基本形式。教师要创设一个真诚、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身心引入一定的生活场景,这是人文知识实践教学的起点。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类型

实践教学过程是学习者凭借直观的物化工具,将知识内化为个体经验的过程,由于知识关涉的对象和生成方式不同,知识内化为个体经验的形式也会有所差异。根据知识关涉的对象和生成方式上的不同,可将知识分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自然知识的生成主要是通过对纯粹物质事实与事件的观察与实验,社会知识的生成主要是通过对社会活动、事件的记录、模型化和价值分析;人文知识的生成是通过对各种具体价值规范及其历史实践的总体批判性反思。正是由于这种知识对象与生成方式上的不同,三种知识的实践教学形式也有所不同。

(一)自然知识的实践教学——基于经验事实的真假判断

自然知识是一种描述性知识,旨在通过一定的概念符号和数量关系反映不同层次自然界所存在的“事实”和“事件”。自然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性,无论是谁,也无论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中,只要他遵循一定的自然科学范式,他都能够理解某种科学知识,能够对某种科学知识的真伪进行逻辑上或经验上的检验。这种知识的检验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证实、证伪或逻辑上进行证明,得出真与假的结论。

自然知识的实践教学是基于经验事实的真假判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模拟知识的发现过程(或对知识进行验证),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演示或证明,而是提出问题,向学生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种材料、设备以及其他服务。当然教师同时还充当激励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学生碰到依靠自己力量不能解决问题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不但识记和理解了科学知识,而且掌握了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形成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探究能力。例如,实验、野外考查、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二是学生参与和知识关涉程度高的物质生产活动,考察相关知识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的效用,获得利用自然科学知识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方面的基本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参观实习。

(二)社会知识的实践教学——基于社会事件的价值辨析

社会知识是一种“规范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旨在借助一定的理论传统和价值立场,对社会事实或事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化、类型化或模型化的分析,并得出或暗示有关的实践建议或策略。与自然知识相比,社会知识有自己的特殊性。社会知识不是一种普遍性和指示性的知识,而具有文化性和功能性。所谓文化性,是指社会知识是从日常生活语言中选择出来的,因而与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主导价值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功能性,是指它本身具有某种或明或暗的价值区分、评价标准,并能因此引起社会反应的功能。社会知识的真理性在于它们所指导的社会实践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社会知识的实践教学是基于社会事实的价值辨析,也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组织学生接触社会事件或事实,选择一定的理论和价值立场,对这些社会事实或事件进行解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访问,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以此接触社会事件或事实,并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二是组织学生直接参与社会活动,成为某些社会事件或事实的当事人。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选择一定的价值立场,开展营销、诉讼、专业实习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方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但对社会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深刻,而且提高了自己参与实际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三)人文知识的实践教学——基于生活场景的精神交流

人文知识是一种具有反思性的人生体验性知识,旨在通过个体对已有的价值实践的反思,丰富个体对人生意义的体验,提升人生境界。人文知识是作者个体独特的人生遭遇和内心经历的结果,具有个性色彩。其表达方式经常不是通过逻辑的或实证的渠道来进行的,而是通过隐喻的渠道进行的。因此,同样的素材会出现多种多样的体验和回答。人文知识的真理性在于它们能否帮助个体从日常生活的习惯、程式中摆脱出来,以一种新的眼光来重新打量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理由,并为学习者提供新的、可选择的生活方向。

人文知识的实践教学是基于一定生活场景的精神交流,基本形式是将学生置身于某一生活场景之中,唤醒学生已有的某些经历,从而产生移情体验,引导学生开展对话交流,获得对人生意义的感悟。教师要创设一个真诚、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身心引入一定的生活场景,这是人文知识实践教学的起点。移情和对话使自我经历与人文知识之间建立起一种关联,从而使个体获得某种精神感受,为自己的生活开启一扇窗,打开一道门,开辟新的人生意义空间。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EB/OL].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

[3]刘长江.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处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4)

[4]于恒.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实验科学,200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