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教学指导基本课型

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教学指导基本课型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一旦确定,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对主题进行分解,分解主题的目的是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便于操作,小组成员分工更明确。学生的“活动方案”用于指导他们进行实践活动,制定方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规划能力。

金凤区高桥小学 李月萍

金凤区回民一小 朱东琴 陈燕秋

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不是自由,也不是放任不管,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是要发挥指导作用,学生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根据三个阶段的特点及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不同问题,我们把教师指导的基本课型大概分为选题指导课、活动策划课、专题研讨课、方法指导课、设计制作课、实践体验课、活动交流课、成果展示评价课等。

一、选题指导课

学生主题的确定,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确立能够进行实践活动的主题,主题一经确定,就要对主题进行分解,分解后的子主题就是学生将要步入探究的抓手。

(一)基本环节:创设情境,确定主题—针对主题进行质疑—从质疑的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形成子主题—小组填写“活动方案”—完善“活动方案”。

案例1 金凤回一“水培吊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指导教师:李月萍 实施年级:四年级 时间:

(二)指导任务

1.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问题与兴趣。在指导任务上,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重点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或兴趣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通过情境创设或自主选择,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这样的过程使主题活动方向性更强,更易于操作。

2.分解主题。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一旦确定,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对主题进行分解,分解主题的目的是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便于操作,小组成员分工更明确。分解主题的过程其实是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确定好主题后,小组成员围绕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问题经过整理、筛选,便形成子主题,子主题就是一个个的问题,这时,小组成员便可以把这些问题进行分工,分头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地点去完成。所以,指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我们在五年级进行“我手中的布贴”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提问“布贴需要哪些材料?”“布贴制作的步骤是什么?”“12生肖布贴画的研究创作”“水果世界布贴画的研究创作”“成语故事布贴画研究创作”“美丽的风景布贴画研究创作”“动物世界布贴画研究创作”等,这些问题就构成了一个个子主题,我们小组就可以在这些子主题里确定自己的目标来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方案。

3.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方案”的设计。学生的“活动方案”用于指导他们进行实践活动,制定方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规划能力。

(三)指导注意事项或建议

1.主题活动的开展,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情境的创设。虽然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的活动,但自主的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活动目标,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自主的目标中选择有价值的主题活动。情境创设就成了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序幕,序幕开的好,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这一主题产生想要探究的心理,这样的情况下,主题活动的成功性是显而易见的。

2.审视小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学生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教师必须审视学生计划的可操作性,预期的目标,采取的方法是否可行,是否能够按照计划完成,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计划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有修改、完善、交流的过程,通过修改、完善、交流,学生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就有了可操作性,探究的方向性更强,实践的途径更清晰。

二、活动策划课

团队组建好,活动主题一经确定,小组就可以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方案的制定,确立学生活动探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形成小组成员分工实践和合作实践两种形式。

(一)基本环节

分组,评选组长——创设情景、确定活动主题——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全班交流,调整完善活动方案——分配小组成员职责

案例2 金凤回一传统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指导教师:陈燕秋 实施年级:五年级 时间:2月23日

(二)指导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放任学生随意的探究,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有序有效的实施探究活动,所以,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正确的指导是教师在活动之前必须做好计划和课前的准备,保证每次活动能按时有序有效进行。

1.教师:

(1)引导学生确立活动的主题。

(2)分小组,建立小团队。

(3)引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并填写。此活动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后,全班再交流,最后确定。

(4)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活动中小组内所遇到的各种事务,将其分工给大家,能者多担任几项,共同工作,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共同成长。

2.组长:

(1)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2)讨论、分配组员职责,提出具体要求。

(3)管理各组纪律,形成互相监督制。

(4)安排表达能力强的组员进行本组方案的交流。

(三)指导注意事项或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单单是技能指导,同时小组的建设、发展也是教师指导的重点。有了团结的研究团队,活动探究的实效性就更为突出。

1.建议在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分组,每组应该有动手能力强的,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有管理、调解能力强的,不爱动手的,有调皮捣蛋的等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便于小组实践探究、发展。

2.组长的人选一定要慎重。他们是教师的小帮手,许多探究的程序都要通过组长的组织、安排,才能顺利、有序的完成。同时,教师还要让组员评选组长,由综合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这样大家才能服从组长的安排。

3.明确组长、组员职责。

组长职责:管理小组纪律、组织小组内展评、协调组员的矛盾、检查材料工具、互帮互学的安排、督促不爱动手的组员积极参与实践。

组内其他成员职责:

组员职责细化:小组内分工要细。在“传统剪纸”这一主题活动中小组成员分借还工具管理员、收发作业管理员、收拾桌面倒垃圾管理员、填活动表管理员,修改铅笔稿管理员、修改剪纸作品管理员、帮扶装裱技艺管理员。各尽其职,使小组活动人人参与,按时有序有效实践,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4.注重小组长的培养,帮助他们管理小组,教会他们处理小组成员的矛盾,成为教师的小帮手,更关键的是成为本小组的小老师。

5.组内的事务先由组长安排、处理,有矛盾时先让组长解决,实在化解不了,教师再出面解决,一是维护组长的权利,尊重他们的处理,二是让组长学会更科学、灵活的处理组内出现的问题,提升组长的管理能力。

三、专题研讨课

(一)基本环节:明确课时目标—课时重点—明确研讨的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掌握正确的技能或方法—布置作业。

案例3:“我手中的布贴”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课教学设计

指导教师:朱东琴 实施年级:六年级三班 时间:2011年5月12日

(二)指导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把学生活动过程中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确立研讨活动的主题。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通过比较比较说出存在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类。

3.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意识。

(三)指导注意事项或建议

1.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主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因。问题的发现一般在欣赏分析点评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学生在“我手中的布贴”这样的主题活动专题课上,通过欣赏分析,发现在人物的设计神态上,布料颜色的搭配,不同的人物所选取布料的厚度、颜色是不一样,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

2.问题归因后,必须鼓励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对孩子们制作的布贴作品评价而言,孩子们凭借的是一般的直观感觉,对作品做出“像不像”、“美不美”的评价,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综合、判断、想象、联想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这些在短时间内通过仅有的作品来判断是很不够的。只有在发现问题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动手制作中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才能将这种创新能力转化为具体实践的成果。

3.指导学生点评作品时以多鼓励为主,多找优点,体现民主意识,组长要负责,要有你说我说大家都说的意识,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在解决问题后,要安排再次动手实践的环节,使问题得到不断改进,制作不断完美。

四、方法指导课

技能与方法的指导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不要去讲怎样观察,怎样操作,让学生动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摸索技能和方法,在反复做的过程中,技能不断强化,方法不断优化

(一)基本环节:“问题导入—方法指导—案例分析—练习巩固”,也可以是“案例分析—要点归纳—实践应用—归纳总结”。

案例4 金凤回一“观察绿豆发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指导教师:李月萍 实施年级:四年级 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