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防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内容之一,而军队现代化则是国防现代化的重点,这是因为我军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以现代化为中心,并不是忽视和降低革命化、正规化建设的地位。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四、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人民军队思想,针对新时期我军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抓住了军队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新理论。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纲领和实际工作的指南。

(一)确立现代化为中心的建设方向

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是我军建设的三项指标。革命化体现人民军队的本质、军队的政治素质和传统作风;正规化体现军队组织、管理和军制水平;现代化体现军队的武器装备、指挥、作战和协同等方面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能力。新时期,我军在革命化、正规化建设方面尽管也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但这些矛盾并不是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而现代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严峻,矛盾更突出,为此,必须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将其置于全部工作的中心位置。邓小平深刻指出:“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要承认我们军队的人数虽然多,但是素质比较差。”1987年1月,中央军委明确了军队的理论化建设是我军全部工作的中心。

以现代化为中心,不仅是解决新时期我军建设主要矛盾的必须,而且也是我军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又是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总任务的客观要求。国防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内容之一,而军队现代化则是国防现代化的重点,这是因为我军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以现代化为中心,并不是忽视和降低革命化、正规化建设的地位。“三化”是相互联结、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以现代化为中心,必然带动其他“两化”相应地发展。现代化建设也需要革命化和正规化的保障,需要依靠广大指战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而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需要革命化去激发,需要正规化加以融会。

(二)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

军队的体制编制,包括军队领导指挥机关、作战部队系统、院校各处科研系统、后勤系统的设置、编组、任务区分和相互关系等制度,以保证军队各级各类组织有机地编成,人和武器有效地结合。科学合理的体制编制,对整体的战斗效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体制编制改革的着眼点,就是提高战斗力。

邓小平在主持我军裁减100万的同时,就是抓住了我军的体制编制的改革,这就是精简和整编相结合的军队整顿工作。邓小平指出:“搞好军队的编制整顿、体制整顿,可以适当解决军队的其他问题。”几年来,我军在贯彻邓小平和军委提出的“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四条原则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精兵的原则是兵贵精不贵多。精兵既是质的概念又是量的概念,是质与量的统一,达到高质适量。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军队都把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作为军队建设的方针。我国确定精兵之路,不仅要顺应当代军队发展的基本规律,又要符合我国的实际。譬如,我国陆地面积大,军队建设主要出于保卫国家利益、反对侵略、实行自卫的需要,因此,军种比例上仍然要以陆军为主体,但在陆军中,适当增大技术兵种的比例;由于我国海、边防线长,故必须重点充实海、边防力量,加强值班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预定作战对象和任务不同,需要因地因任务制宜进行科学编组,建立既相对统一,又有独立组织作战和后勤保障的多个战区。这就是必须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三)以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建设的根本标准

军队是暴力斗争的工具,战斗力是军队建设水平的集中表现。军队战斗力的实质是军队全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和,是军队夺取战斗胜利或遏制战争爆发的现实力量。因此,战斗力的客观标志,在战时主要体现在作战能力上;在平时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和威慑敌人的能力上。

毛泽东从创建人民军队开始,就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关系革命战争胜败的重要问题来抓。从而确保军队无往不胜。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以来,结合和平环境的新形势和现代战争的要求,反复强调把提高军队战斗力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落脚点,他在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问题。”1988年12月,军委扩大会议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明确提出:“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军队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从而明确地指明军队建设的准绳和目的。提高现代战争条件下军队的战斗力,主要表现在提高如下五种作战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电子对抗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和野战生存能力。现代战争,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出现,新军兵种的产生,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方法更新,要求军队总体效能大幅度提高。为此,必须提高指挥控制和协同作战的能力;由于战争突然性,部队机动性增大,战场变化更趋急剧,作战样式的转换更加频繁,要求军队迅速捕捉战机,争取时间,赢得作战主动权,为此,必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由于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广泛应用,对于夺取战场主动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必须提高电子对抗能力;由于现代战争战场范围广阔,战场条件复杂,物资消耗巨大,极需提高应急保障和持续保障能力,提高立体保障和自卫防务能力,为此,必须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由于现代高技术战争,新兵器威力的增大,军队的生存受到的威胁增大,为此,必须提高野战生存能力。

军队在和平时期没有参与战争的情况下,战斗力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着,不易从作战效果的外化形式表露出来,唯有通过平时的训练、演习和抢险救灾等场合加以检验。做到指挥果断,协同有序,战术灵活,技术精湛,保证一声令下,开得动、打得准、联得上、合得成,圆满完成训练、演习和党赋予的各项应急任务。

武器装备是组成军队战斗力重要的物质基础。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武器装备的建设是新时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武器装备的发展受国家经济力量的制约,为此,必须努力把国家经济发展起来。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标准,既要参照世界军事强国的水准,又要不脱离我军的战略性质,体现我军特色。总的原则,遵循毛泽东规定的“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但决不与超级大国搞军备竞赛,紧紧把握国家防务的需要为限度。

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必须贯彻邓小平“科研要走在前面”的指示,走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多研制,多搞技术储备,少生产,有重点地装备少量部队,现有装备新旧并存,全军梯次更新。多研制,多搞技术储备,以保证科研上的一流水平;少生产,少装备部队,不仅适应我国经济力量不足的特点,也符合当代武器装备更新周期短的特点,减少浪费,保证发展速度,取得少花钱、多办事的效益。

(四)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战斗力是人与武器相结合的体现。军队现代化建设包括武器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两个方面。武器现代化要人去实现,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不会改变。随着人对科学技术的创造和运用,使得人的作用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发展;由于人借助于先进的技术装备,人的作用将更多地通过“物化”的形式展现,不仅提高了脑力的功能,延伸了五官和四肢,而且涌现众多的“无生力量”来替代“有生力量”;由于科学技术上领先,军事战略和作战理论的先进,从而获得了战略上的优势,人的作用将在战前以超前对抗的形式显示其威力,达到遏制战争制服对手的目的;由于人与高技术结合的综合效能的发挥,敌我双方将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活动从事“交火”之外的空间相对抗,因此,不见面的间接对抗形式成为今后作战的重要方式;由于作战系统的“智能化”,谋略的直接对抗登上战争舞台,人的作用通过人的智能和谋略借助现代化装备来发挥。这些发展,显示了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人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突出。

邓小平以伟大战略家的洞察力,密切注视世界军事斗争的发展,接连发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干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等指示和号召。现代化战争需要有现代化素质的人,现代化素质靠教育造就。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就是要求全军所有部队将教育训练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抓好教育训练,符合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军队战斗力的增长,在战时主要通过“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实践达到,在和平时期则主要通过教育训练来实现。军队教育训练不仅是战斗力生成的途径,而且也是培养各种人才、锻炼战斗作风、增强部队凝聚力的重要措施。教育训练是联系相当广泛的实践活动,是联系军队建设各方面的纽带,军队建设的各项成果,往往需要通过教育训练的实践来检验、改进、完善和提高。

军队教育训练的重点是干部,要办好各级各类军队院校、大力培养掌握现代技术、驾驭现代战争的指挥人才和专业人才。“要提倡苦学苦练”。只有苦学苦练,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才能掌握新的本领,养成过硬的作风。

(五)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

新时期,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不仅有对外抵御侵略,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的职能,而且还有对内镇压敌对势力颠覆破坏、反“和平演变”、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安宁的职能。邓小平指出:“对军队来说,由长期的战争环境转入和平环境,这是最大的不同。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从而指明了必须分析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的新问题,既要发扬传统,又要注意在实践中创新,以永葆政治工作“生命线”的活力。

1987年1月,《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新时期我军的政治工作,必须服务于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性质,保证军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军政军民团结,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动员和团结全体官兵,把我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就是我军政治工作基本指导思想。”上述“两服务”、“四保证”,正确体现了新时期发展马列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的核心,是对林彪关于“突出政治”的一套空头政治谬论的彻底否定,是新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的重大发展。

新时期邓小平引导我军政治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大体概括为六个方面:

第一,适应军队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必须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保证我军政治上永远合格,是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第二,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统一全军的思想,把忠实维护国家建设、维护改革开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对“和平演变”作为政治工作的重点。

第三,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合格军人列为政治工作的目标。

第四,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发挥军队内各级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政治可靠的人手里,作为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第五,以树立永远是战斗队的观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五种革命精神”作为政治工作的着眼点。

第六,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把建立新时期政治工作理论体系作为发展政治工作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