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研究的方式和途径的分析介绍

科学研究的方式和途径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们则应自觉、积极争取项目,文华学院科技处给青年教师争取项目,提出了如下建议。笔者在2013年1月文华学院召开的科研工作会上,提出作为新建院校的文华学院的科研工作只有确立新思路,才能有新的突破,并提出以下五条意见,希望开展广泛讨论。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形成科学研究的骨干队伍,基地具有承接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

三、科学研究的方式和途径

推进学校的科学研究除了提高认识以外,还要探索适合的方式和途径。

1.以项目为突破口

科学研究活动的载体是科研项目,有时也称为科研课题,它是在某一限定条件下,为实现预定研究目标或任务而执行的一次性任务。科研项目依其性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开发三大类。其中,基础研究(包括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拓展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认识,产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深刻理解自然及其运动规律,它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应用研究是指以创造和研制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新规范为目标的研究活动,它获得的是新科学或技术知识,但又不直接指向某个特定的实践目标。技术开发则不同,它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所获得的理论成果的指导下,通过对材料、装置、系统、方法和过程的实用性研究,形成能指导新产品生产的成套技术的创造性活动。

当前,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为高校开展科研、服务社会提供了大好机遇。然而,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扎扎实实做好科研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稳稳地抓住项目主管方抛出的绣球。

学校应十分重视并组织、鼓励、推动教师们争取科研项目。华中科技大学有重视科研项目的传统,认为只要有了大项目,才有大成果,才能获大奖,才能培养出院士。因此,学校领导除了动员以外,还分别和教师一道去争取项目,因而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例如,2012年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获得500多项。教师们则应自觉、积极争取项目,文华学院科技处给青年教师争取项目,提出了如下建议。

1)要坚信实力是根本,基础很重要

申报的项目能否最终胜出,关键取决于申报者及其团队在项目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前期工作基础及对当前申报项目的把握程度。如果把立项项目看成“果”,那么基础和实力就是“树”,只有先栽树,才会后结果,树大果多,树壮果硕。因此,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用“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精神潜心于专业研究,不断充实理论基础,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实践技能,形成一定特色,努力使自己在所属学科领域有影响、有建树。

2)精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和突破口

青年教师大多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要逐步学会“分时”控制方法,协调地担负起教学和科研两副担子,充分利用自己的基础和优势,从小项目做起,不惧怕挫折,不放弃“参与”,逐步做大做强。

3)加强学术交流,启迪创新思维

学术交流是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正如中国科协原主席周培源先生所说,学术交流活动是科学技术工作中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一种形式。通过同行之间的思想接触,学术交流,自由争辩,可以沟通情况,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认识得到发展,从而有可能产生新的科学假说,开辟新的研究途径。

4)关注项目信息,精心选择课题

对各类纵向项目,要关注各类科研项目主管单位和学院科技处发布的项目申报信息。对于横向科研,还可主动深入地方和企事业单位,从当前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的市场需求中争取研究课题。选题要瞄准国内外学科研究前沿,瞄准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凸显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或技术难点的独到见解。

5)重视项目申报书的撰写

项目申报书应清楚地陈述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可能的创新点和预期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等。它既用来说服评审专家以获得支持,又用于指导项目的实施。要精心提炼,反复推敲,表述清楚,图文并茂。此外,还要注意到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在申报书填写要求上的区别。

2.提出新思路,实现新突破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学校科研工作进展到一定的时候,会出现原地徘徊的现象。例如,有的研究型大学,项目逐年增多,科研经费也在逐年增长,但没有质的变化,出不了原创性成果和在国内、国际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不少新建本科院校,使足了劲,争取到了一些项目,每年还可以争加几项,但就是没有质的变化。这时,学校的科研走到了一个节点,只有改变原有思路,提出新的思路,突破节点,才能势如破竹,使科研工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研究型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关注基础理论的前沿问题,或抓住国家重大需要的现实问题,组织团队,聚集力量,联合攻关。

笔者在2013年1月文华学院召开的科研工作会上,提出作为新建院校的文华学院的科研工作只有确立新思路,才能有新的突破,并提出以下五条意见,希望开展广泛讨论。

1)建立协同发展的重点基地

每个学部要对本学部所属学科专业及国内外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状况、社会需求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找到社会发展亟须而其他高校没有研究或研究较少的一个领域,从而确定重点发展方向。围绕这一方向,和社会相关企业、单位建立密切联系,组织教师及社会人士组成重点研究基地。这个基地,既是教学基地又是研究基地。学院将给予重点经费投入、提供相应场地、配备科研编制。学院在学部重点基地的基础上,建立1~2个学院的重点基地。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形成科学研究的骨干队伍,基地具有承接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

2)将教学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师职业是学术职业,为了做好育人工作,既要掌握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又要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教师面对学生不同,面临的情景不同,肩负的任务不同,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如,大学生发展的规律,学习的规律,德育和智育的区别,人为什么会产生思想问题;大学生的愿望与理想、目标与追求,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与要求,大学生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大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等等。国家和省市为了鼓励教育教学研究,将教育类项目从社科基金中单列出来,投入了大量经费,供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开展研究。我们要把教育教学研究纳入科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将其研究项目、成果、奖励与其他科研项目、成果、奖励同等看待,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3)多数人靠政策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曾说,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政策。对多数教师要靠政策和制度的激励、约束。如在教师工作量、产出及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奖励制度中,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明确提出科研的要求。

4)发力借势

建设一所大学,资源条件很重要,资源条件包括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和资源转化。科研同样需要资源,对于新建院校,在科研资源不丰富的情况下,要重视发力借势,资源转化。重视现有延聘教师(从高校退休教师中聘任的教师)的资源转化。这些教师长期在高校工作,有丰富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经验,广泛的人脉,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带头开展科学研究,指导青年教师申请课题和开展研究,开辟课题的来源渠道,实现充分的转化。要重视兼职教师的资源转化,通过奖励政策,鼓励他们以文华学院的名义申请课题、发表文章,实现资源转化。要重视高校兼职教师的资源转化,但求所用不求所有,通过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跟他们做博士后研究,青年教师参与他们研究团队开展研究等方式,实现资源转化。学院地处中国光谷,周边有大量的研究院所,借助他们的力量开展科研,实现资源转化。此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实现资源转化。例如机电学部李元杰教授,善于从学生中发现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并指导他们开展研究,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名2008级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多个项目,自行设计并获国家专利4项;一名2009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2项,省级竞赛二等奖1项。这也是一种发力借势、资源转化的有效形式。

5)健全科学研究的组织体系

对新建院校而言,教学组织体系比较健全,科学研究的组织体系有待加强。除学院有分管科研的副院长和相应的职能部门外,应在院学术委员会下设科学研究委员会,对学院科学研究进行研究、评价。各学部要有分管科学研究的副主任或学部助理,并建立相应的委员会或小组。在学院形成健全的科学研究组织体系。

科学研究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每所学校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索,不断提出新思路,实现新突破。

【注释】

[1]任学文.永远的“哈军工”[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阳仁宇.陈赓办学思想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1).

[3]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史编写组.哈尔滨工程大学50年通鉴(1953—2002),2003:89.

[4]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史编写组.哈尔滨工程大学50年通鉴(1953—2002),2003:22.

[5]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史编写组.哈尔滨工程大学50年通鉴(1953—2002),2003:23.

[6]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史编写组.哈尔滨工程大学50年通鉴(1953—2002),2003:45.

[7]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史编写组.哈尔滨工程大学50年通鉴(1953—2002),2003:88.

[8]Clark B.The moder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ctivities with teaching and learning[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7,68(3):241-255.

[9]刘献君.对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8).

[10]Schimank U,Winnes M.Beyond Humbold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European University Systems[J].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2000,27(6):397-408.

[11]Biglan A.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matter in Different Academic Area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3,57(3):195-203.

[12]托尼·比彻,保罗·特罗勒尔.学术部落及其领地:知识探索与学科文化[M].唐跃勤,蒲茂华,陈洪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Colbeck C L.Merging in A Seamless Blend[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8,69(6):647-6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