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命题失泄密的途径的分析介绍

命题失泄密的途径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命题人员出于利益动机实施泄密行为的博弈分析我们运用经济学中的决策树模型来分析命题人员出于利益动机实施泄密行为的博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一、命题失泄密的途径分析

有可能导致试题失泄密事件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员泄密和由于命题场所、设备保密措施不严密导致的泄密。

(一)命题人员泄密

在有可能引起命题失泄密的因素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命题人员包括命题教师和从事命题管理工作的人员,一旦发生命题人员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泄密,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使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1.命题人员有意识泄密

目前一些恶性的试题失泄密事件往往是由于命题人员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而有意识、有计划造成的泄密。我们认为,命题人员泄密的动机以及影响其行为实施的因素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掌握了有意识泄密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预防泄密事件的发生。

(1)命题人员出于利益动机实施泄密行为的博弈分析

我们运用经济学中的决策树模型来分析命题人员出于利益动机实施泄密行为的博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设定命题人员都满足“理性经济人假设”,即具备关于其所处环境各有关方面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的,至少也相当丰富、相当透彻。此外,这种人还被假设为具备一个很有条理的、稳定的偏好体系,并拥有很强的计算技能;他靠这类技能就能计算出在他的备选方案中,哪个方案可以达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点。此类人拥有起码的道德底线(利己但不损人),且具有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基于此种假设,命题人员其个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将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人作为经济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就是比较行为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大小,从而通过收益——成本博弈,做出有倾向性的行为。命题人员也不例外,从泄密动机的产生到行为实施经过了一个博弈的过程。我们将命题人员出于利益动机的泄密行为看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设定其行为成本和预期收益,并由此构成决策树模型。我们将影响命题人员泄密的因素作如下假设:

g——工资

b——命题报酬及相关补助

h——泄题回报

q——道德满足感

e1——未来收入保障的预期(退休金、住房、保险等)

c1——法律处罚成本

c2——经济处罚成本

c3——名誉及精神损失成本

e2——未来收入损失成本(退休金、住房、保险等)

i——泄密行为直接成本

r——道德缺失感及负罪感

p——被查处概率

1-p——未被查处概率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构建起一个命题人员泄密与否的决策树模型图(图1),如图所示:

img32

图1

当命题人员选择遵守国家及命题机构的相关规定、履行命题人员的保密职责,不主动实施泄密行为时,命题人员的预期收益除了本职工作应得的工资(g)外,还有因为参加命题工作而得到的命题报酬及相关补助(b),并且由于工作的稳定有理由期望未来收入保障(e1),还有可能产生由于尽职守密而获得的道德满足感(q)。

命题人员一旦选择实施泄密行为则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泄密行为被查处,其概率为(p);另一种是泄密行为未被查处,其概率为(1-p)。如果泄密行为实施但未被查处,泄密行为本身会发生一些直接成本(i),但命题人员除了依旧能得到工资(g)、命题报酬及相关补助(b)和未来收入保障(e1)外,还能额外获得因为泄密而得到的非法泄题回报(h),同时有可能产生相应的道德缺失感和负罪感(r);如果泄密行为被查处,得到泄题回报(h)的同时,会产生泄密直接成本(i),会损失法律处罚成本(c1),会损失经济处罚成本(c2),会损失名誉及精神成本(c3),会损失未来收入成本(e2),还有可能产生相应的道德缺失感和负罪感(r)。

综合以上几种情况,我们分别得出泄密与不泄密的行为收益期望函数:

EU泄密=U[h-i-r-p(c1+c2+c3+e2)+(1-p)(g+b+e1)],

EU不泄密=U[g+b+e1+q],

如果EU泄密>EU不泄密,则命题人员倾向于选择泄密;反之,如果EU泄密<EU不泄密,则命题人员倾向于选择不泄密。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①命题泄密被查处的概率p是个至关重要的变量,命题机构必须和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大试题泄密者的查处力度,增大泄密者被查处的概率,并积极宣传查处的典型案例,从而使泄密者在实施泄密行为前的决策博弈中自觉地选择不泄密。

②此外,如果在被查处概率p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泄密的法律处罚成本(c1)、经济处罚成本(c2)、名誉及精神损失成本(c3),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命题人员在收益预期的平衡抉择中选择不泄密。

③命题人员的工资(g)、命题报酬及相关补助(b)、未来收入保障(e1)三个因素,作为不等式两边共有的变量,其对于泄密行为的影响则不如前面两点所涉及的因素更为关键。因此,尽管提高命题人员的现实收入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但不足以遏制命题人员出于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为动机的泄密行为。

④道德满足感(q)和道德缺失感及负罪感(r)对泄密行为的影响程度则取决于命题人员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对于一个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的人来说,道德价值得失对行为的影响几乎等于0。因此,加强对命题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其道德荣辱观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降低其实施泄密行为的可能性。

(2)命题人员泄密的心理因素分析

命题人员的有意识泄密行为往往被认为是“鬼迷心窍”,其实这并非偶然,背后有其心理因素导致的必然性。

侥幸心理。命题人员实施泄密行为,往往存有侥幸心理,认为泄密行为只要当事人双方守口如瓶,被发现的可能性不大,基于这种侥幸心理才敢于铤而走险。针对这种心理,考试机构应该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命题教师在命题之前与考试机构都签订了保密协议书,承诺对试题和与命题相关的事务保守秘密,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然而一旦泄密,并且泄密行为被发现,即使当事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可由于泄密带来的恶劣影响和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我们应防微杜渐,未雨绸缪,要加大监督和惩处力度,积极促进制度建设,将泄密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②轻视心理。一些命题人员往往轻视自学考试这一国家考试的权威性,认为高自考是成人考试,试题的泄露不会引起太大的社会关注或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所以,在命题过程中和命题完成后,一些命题人员对于命题信息往往会很轻易地泄露出去。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使命题人员了解自学考试作为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③补偿心理。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人们总是要将自己所作的贡献和所得到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的贡献和报酬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比值不相等,某一方的比值大于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在进行自己与别人之间的横向比较的同时,人们还会进行自己现在与以往的纵向比较,以感觉报酬的相对值是否合理而公平。当人们经过纵向和横向比较之后,感到不公平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由于命题机构的用人机制和薪酬标准不尽相同,对于命题工作的经费投入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一些命题人员的收入水平往往低于其个人对于工资和命题报酬的预期。这种长期的落差就可能导致其产生一种利用自己了解的命题信息获得不正当额外收入的补偿心理。对于这种心理,一方面应注重持续渐进提高命题人员的相关待遇,调动命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应强调命题人员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命题人员在命题工作中乐于奉献。

2.命题人员无意识泄密

实际上,命题人员真正受利益驱使,有意识、有预谋、有组织泄密的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命题人员还是能够遵守有关命题保密纪律的要求,不会有意地泄露命题信息。但是,一些命题人员在无意识中也会造成命题信息的泄露。一些命题人员保密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特殊要求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在日常交际的言谈话语中,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泄露涉密信息。有些人员总认为试题内容自己肯定会严格保密、守口如瓶,但有时一些并非试题内容然而却关系重大的命题信息(如命题场所地点、场所布局、命题人员等等)也会给有意盗密者无意泄露,进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命题的保密意识和警惕性是需要不断强化、常抓不懈的,要做到时时留心、处处留意,以谨慎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做好命题的安全保密工作

(二)命题场所、设备安全保密存在漏洞造成泄密

1.命题场所的安全保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命题由于课程多,命题工作量大,考试次数频繁等特点,试卷前期的许多工作需在闱外进行,所以全国一些省市命题机构实行了命题日常化的管理工作模式。由于未能与外界隔绝,而日常命题工作场所往往具有相对的开放性,所以如果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这种相对的开放性同样也意味着风险性。因此,日常命题场所应有相应的保密措施,如应该选择相对独立、隐秘的位置,打印室、保密室应该配备“三铁”,关键部位安装监控报警设备,试题出入库要履行相关的登记手续等。同时,对于入闱命题场所的安全保密则要格外重视。入闱场所涉及的人员情况往往较为复杂,地形及设施也不十分熟悉,因此入闱场所的安全保密工作应更加系统和细致。如闱点的选择要经过反复考察,对于闱点的后勤服务等人员也要了解其相关背景,不当人员应回避。入闱过程中,要严格规定工作区域与休息区域、工作时间与服务时间,对于涉密部位要二十四小时有专人看守,命题人员在非工作场所不得谈论与试题有关的内容。

2.命题设备的安全保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窃密手段也日趋科技化、现代化。命题过程中的许多设备如不严加防护都会有泄密风险。比如,非液晶屏幕的计算机显示器所发出的辐射波,即使在使用场所的对面楼顶通过专业的辐射接收设备也能够接收到屏幕上正在显示的信息。诸如此类有泄密风险的设备还有多种移动存储设备、复印机、传真机等等。对于涉密设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计算机应使用液晶屏或配备屏蔽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该按密级分开储存、管理并有使用登记,复印机、传真机的感光鼓应及时更换、销毁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