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选拔机制下的招生标准化研究初探

多元选拔机制下的招生标准化研究初探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的来说,原有的“一考定终身”情况正在逐步改变,出现了多元化的选拔机制。由于多元化的选拔机制出现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为了保证考生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有必要对多元的选拔机制进行必要的标准化管理,实现人才选拔的公平、公开、公正。

多元选拔机制下的招生标准化研究初探

张天意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招生多元选拔机制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多元选拔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多元选拔机制下的招生标准化应遵守的原则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关键词】 多元选拔招生标准化

1999年国家出台高校扩招政策后,我国高等教育在2002年实现了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的目标,整体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截至2007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3 000余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2011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933万,计划录取人数675万,录取率72.3%。目前,高等教育呈现出教育对象多样化与培养模式多元化的趋势,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从培养精英型人才转向到创新型、职业型、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这进一步推进了高等教育的人才选拔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经笔者调查发现,虽然各省市及高校都在实际过程中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是相关理论研究还较为缺乏。本文以标准化为视角,探讨多元选拔机制下招生工作的管理范式。

一、招生多元选拔机制的现状

所谓多元选拔机制,是指高校在进行招生录取时采用多元化标准来评价、录取学生,主要包括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与录取标准。

(一)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由于高等教育呈现出教育对象多样化与培养模式多元化的特点,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998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首次以国家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还具体明确了高校的七项办学自主权,其中就包括招生自主权。这种转变促成了高校自主招生的重大变革,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应运而生,考核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统一考试与自主考试结合、高校完全自主考试等多种形式。虽然自主招生考试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招生考试制度部分缺陷,适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比如,高校自主考核必须自主进行组织命题和考试、组织评卷、调档录取,必要时还要组织面试,不但增加了高校与考生两者的负担,同时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另外,由于高校自主考试存在局限性,教育公平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

(二)多元化的录取标准

由于高考成绩在全国范围内的适用性及权威性,在实际录取操作上的简便性,在结果评价上的公平性,其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可。然而,由于其录取标准的高度统一性和单一性,对于现行的人才选拔变得愈来愈不适用,因此录取标准也在不断地变化,以适应高校与考生的共同要求。同时,由于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趋势,录取标准也不再可能完全以高考成绩为依据。综合各方面因素,各省市的录取标准出现了志愿优先与分数优先的区别,出现了高校录取标准志愿优先与分数优先的区别,出现了相同类别不相同的录取标准等问题,由此带来的是,考生填报志愿的信息不对称、录取过程复杂、录取公平性等问题。

总的来说,原有的“一考定终身”情况正在逐步改变,出现了多元化的选拔机制。由于多元化的选拔机制出现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为了保证考生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有必要对多元的选拔机制进行必要的标准化管理,实现人才选拔的公平、公开、公正。

二、招生多元选拔机制标准化的原则

由于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招生考试形式的多样性、规模大小不一、数量增长等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录取方式多样性,高校录取的自主权正在不断增加,如何平衡高校招生自主权和学生受教育权的统一,避免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滥用而给考生利益带来的影响,避免出现招考不公正的现象发生,对高校自主招生机制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为了实现招生工作的标准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招考分离的原则

招生与考试是两种虽有内在联系却是性质各异的“异质性”活动,这就是招考分离原则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考试是指测度、甄别和评价考生身心素质水平的活动,而招生是指根据一定的入学标准招收新生的社会活动”。招考分离,有利于增进考试机构的专业化,有利于促进各类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招考分离思想的关键是,招生权必须属于高校,在招生上,高校要拥有独立于政府的自主决定权。如果高校能够根据各校、科、系的特色选拔录取所需人才,必将促使高校在选拔人才上更加灵活、多样,在学校建设上更具特色。自主进行入学测试应该选择合适的考试机构提供的考试服务。这也就要求考试机构逐渐向独立的、以提供考试服务为主的方向发展,如美国的SAT和ACT招考模式值得借鉴。目前,借助第三方考试机构进行招考服务的环境还不具备,不少自主招生的测试工作仍然由高校自行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将招考分离的原则运用起来。不少高校在艺术类专业招考过程中已经在具体实践了,比如在专业测试时,全部或部分引入外校、外省的专业人员参与测试,一方面保证了主考学校在测试中的中立地位,另一方面也使考生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二)统分结合的录取原则

首先,“国家要在现有的普通本科招生录取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相关的新制度,对录取标准多元化录取模式的内容、实施原则、实施程序、操作细则、监督机制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并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做出细致的惩罚规定,使得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上的一些势力不能也不敢在录取环节上进行违规、违法交易”。其次,充分尊重高校自主权,依据高校的类型,高校的层次,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在国家统一录取标准的情况下,自主决定详细的录取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三)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

多元选拔机制扩大了选才范围,相关高校出于保证招考效果的目的,往往只针对小部分考生实施特殊的招录政策。这虽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选才成本,但是容易忽视公平性问题。在提高招考效率的同时兼顾招考的公平性,就要求信息的及时公开,过程的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监管制度。

三、招生多元选拔机制标准化实施的建议

(一)考试的标准化

标准化考试也称标准化测验(Standardized Test),是指根据统一、规范的标准,对考试的各个环节包括测试目的、命题、施测、评分、计分、分数解释等都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从而严格控制了误差的考试。1997年,广西招生考试院申报在网上通过计算机进行无纸化阅卷的研究课题,得到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1998年,广西进行模拟试验取得成功,1999年在正式高考的英语科作文中试验成功。因其对主观题评价误差控制的成功,被视为“把历时15年的高考标准化推向了完成的阶段”。在高校自主进行招生考试选拔的过程中,严格考试的标准化是保证招考工作公平公正的前提。高校进行的自主测试,一方面应体现对不同人才的不同考核方式,另一方面在命题组织、施测流程、评分标准和结果评价等考试的各个环节都应坚持严格的标准化模式。

(二)考试服务机构的标准化

为推进在多元选拔机制下,高校招考工作的进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快建立健全考试服务机构,为不同高校开展各类人才的招录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这类考试服务机构独立运行,受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委托,负责建设、实施、监督与管理各类考试考务工作。经过考试服务机构测试所得的结果,成为高校自主选拔人才的依据。这不但能体现其第三方的独立性、公正性、规范性,也能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三)监督机制的标准化

在高校进行自主招生的过程中,为避免各类违规违纪现象的出现,应该建立标准的监督机制。在招考工作进行前,应对负责招考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确保参与招考工作的人员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在招考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要进行监督,纪律检查部门应全程参与各项工作,保证招考工作环境的清正廉洁。招录工作结束后,应建立检查反馈制度,高校可设立新生入学审查委员会,对入选学生进行审查,通过层层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把“公平、公正、公开”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学生人数世界第一[EB/0L].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om.cn/xwzx.gdjy/sxkd/t20070912_112025.htm.

[2]罗立祝.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

[3]谷魁府.我国普通本科招生的新录取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4]肖娟群.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历史考察与现状研究[D].厦门大学,2008.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