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药中毒机制初探

中药中毒机制初探

时间:2022-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药中毒临床表现可涉及呼吸、血液、内分泌消化、神经、循环、泌尿等诸多系统,轻者仅出现发热、局部刺激,重者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如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等,最终可导致死亡。中药中毒是由药物所含的有毒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关木通尚可损害肾脏,黄药子毒害肝脏,商陆损害心脏,并可引起呼吸肌麻痹等。其中毒有急性铅中毒和慢性铅中毒两类。

中药中毒临床表现可涉及呼吸、血液、内分泌消化、神经、循环、泌尿等诸多系统,轻者仅出现发热、局部刺激,重者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如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等,最终可导致死亡。其毒性快者可于用药后立即发生,慢者则于用药后数日或更长时间出现,有些中药还有三致、成瘾和特殊毒性。

中药中毒是由药物所含的有毒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常见中药的毒性成分及其毒理机制可归纳如下。

1.含生物碱类 此类药物大多具有比较强烈的药理作用,容易引起毒性反应,对机体的毒性可因所含生物碱的不同而异。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支蒿等。其毒理作用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和感觉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并能直接作用于心脏,产生异常兴奋;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视丘、中脑、延髓、脊髓的病理改变,并可导致实质脏器的变性坏死;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可选择性地兴奋脊髓;含莨菪碱、东莨菪碱的曼陀罗、洋金花,其毒性作用是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上的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含苦楝碱的苦楝子,中毒时抑制呼吸中枢,可引起呼吸麻痹而窒息;含麻黄碱的麻黄,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亦有毒性作用;含甾类生物碱的龙葵和藜芦,主要是对胃肠道的刺激;含类似烟碱及毒芹碱的半夏、天南星,除刺激黏膜引起喉头水肿外,对呼吸中枢可发生抑制作用。

2.含苷类 根据苷元的结构不同或医疗效用不一,又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下面仅介绍毒性作用较强的几种。

(1)含强心苷类:强心苷是中药中所含的对于心脏有显著作用的甾体苷类,能使心肌收缩增强、心率减慢。其共同特点是小剂量有强心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时间应用则可致心脏中毒以至停搏。如夹竹桃的毒性作用类似洋地黄,能损害心肌及神经系统;万年青除直接刺激迷走神经与延髓中枢外,还能对心肌产生直接抑制作用。其他还有杠柳、八角枫、香加皮等均含有强心苷。

(2)含氰苷类:许多种子类中药内含有氰苷,进入人体后经酶水解产生氢氰酸,为一种极其强烈的细胞毒,这类中药多见于蔷薇科和豆科中。如白果所含银杏酸和银杏酚,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并能抑制呼吸中枢。其他还有苦杏仁、桃仁、枇杷仁、木薯、瓜蒂、巴豆等均含有氰苷成分,水解后可析出氢氰酸,产生毒性作用。

(3)含皂苷类:皂苷的苷元有甾体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等。其毒性主要是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尚有溶血作用。如关木通、黄药子、商陆等可引起腹痛、吐泻等肠胃刺激症状。关木通尚可损害肾脏,黄药子毒害肝脏,商陆损害心脏,并可引起呼吸肌麻痹等。

(4)含黄酮苷类:黄酮苷的苷元为黄酮类化合物,含黄酮苷的中药如芫花、广豆根等,其毒性作用多因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而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含毒蛋白类 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内,经榨油后则存留于油渣中,是由各种α氨基酸组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其毒理作用是对胃肠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内脏出血。如望江南子、苍耳子、蓖麻子等均含有毒蛋白,中毒反应多表现为剧烈吐泻、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

4.含萜及内酯类 中药中含萜及内酯类衍生物结构较为复杂,有酸和酚的化学性质,可溶于碱性溶液。其毒理作用是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如艾叶主要含挥发油、苦艾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内服可刺激胃肠道,并可由门静脉而达肝脏,引起肝细胞损害;马桑叶所含马桑内酯,其毒性与印防己毒素相近,可兴奋大脑及延髓,并降低体温,引起惊厥、窒息。

5.含金属元素类 含金属元素的中药主要是矿物类药物,其中对人体毒性作用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1)含汞类药:汞为一种原浆毒,汞化合物对人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并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水银、轻粉、朱砂、红升丹、白降丹等中毒后,可出现精神失常、胃肠道刺激症状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肾衰竭而死亡。

(2)含铅类药:铅是多亲和性毒物,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和心血管系统。含铅类中药有密陀僧、广丹、铅粉等。其中毒有急性铅中毒和慢性铅中毒两类。急性铅中毒多见于一次服用过量的可溶性铅盐,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同时可发生中毒性肝炎、中毒性肾病,严重的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慢性中毒者多为长期持续服药所致,一般常有腹部绞痛、便秘、肌肉关节痛、齿龈变色,贫血、肝大、多发性神经炎等症,并可出现铅麻痹,久之可致肾炎、尿毒症等。

(3)含砷类药:砷化合物具有原浆毒作用,能抑制含巯基酶组织的活性,并能使全身的毛细血管极度扩张,大量的血浆漏出,导致血压降低;尚可导致肝脏萎缩、中枢神经损害,以及心、肾的严重损害。含砷类药物除砒霜、雄黄外,有些无毒性的矿类药如石膏、代赭石等,若含砷量超过一定标准时,亦可引起砷中毒。

综上所述,有毒中药的疗效和毒性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加强对有毒中药的管理和宣传,加强对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积极发挥临床药师的指导作用,正确使用有毒中药,才能保证有毒中药的安全性、高效性,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毛 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