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成绩来自好学法
周海燕
高一新生对高中物理的难学是早有耳闻,不少同学早早备下了课外辅导书,甚至参加暑期补习班,提前上了部分内容。开学后,看到同学有的参考书自己没有,或者成绩不够理想,又抱回一堆参考书。有些同学因此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但也不见有多大起色。不少同学还用记忆为主的方法学习物理,于是有了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普遍现象。初中的学习方法已不再适应高中的定量化、严谨化,特别是数学应用的介入,让不少同学望而却步,滋生畏难情绪,一直在雾里,进不了物理。因此,对学生进行课外参考资料选择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高中物理老师不可回避的责任。
一、树立课本为主,教辅书为辅的思想
有些同学把教辅书奉为法宝,课本扔到一边,上课也不做笔记,老师讲解例题时,他不是同步思考动手分析,而是赶紧翻参考书,一发现书上也有就喜笑颜开,如获至宝,好像已经掌握了奥妙所在,忽视了重要的学习过程,本末倒置。长此以往,积重难返,物理怎么可能学好。
我们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都来源于课本,学生应该重教材,重基础,在学好教材的前提下,通过课外教辅资料提高技能,加深理解,达到提高水平,提升能力的目的。
二、重课堂、重过程、重方法
为什么一些同学没少做题却没有多大的提高,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理解。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接受、记忆、理解、应用逐步深化的过程,好比一个人只能从幼儿到少年再到青年,不可能一步跨越到成年人的行列。忽视课堂学习,不重理解,抱住一些结论,是无法正确应用的。也有一些同学说,我上课没讲话,没开小差,也听了,还是不行。因为没动脑筋,没有主动去思考,没有参与,只是享受过程的成果,这同样是不会学习的表现。上课必须耳、眼、脑、手并用,准备好草稿纸,和老师一起动手推导演算,可惜很多高中学生还停留在口头呼应阶段,人云亦云,表面热闹,实则未经大脑思考,下课不知所以。
三、好教法还要有好学法
有的同学在学习跟不上的时候就求救于家教,补课后成绩就一定能上去吗?有些同学起色不大,遇到问题没有老师的点拨还是不会,是补课出问题,老师的水平不够吗?实际上是学生的学法与老师的教法不一致所致。
合适学生个性的教法和学法才是有效提高成绩的关键,`一味地强调某种方法技巧,忽视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拿来主义,生搬硬套,必然会造成成绩忽上忽下不稳定的现象。
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尤为重要,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学过的知识用不上或不会用是学生中的常见现象,因此章节之间的联系,新课与旧课的关联,以及课后的复习总结,温故知新的工作十分重要。
上课作笔记,好像大家都做,可是会作有效笔记的人并不多,不少同学只是照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抄下来,象台复印机。笔记上除了老师的板书,还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自己的难点疑问都要及时作在上面,以便课后解决,笔记上还要留白以便日后增补内容。现在流行的好题本和错题本也是笔记的一种,不过它们主要是课后整理用的,因为整个高中都用得上所以应该是个大本子,最好能用活页的方便补充新题,但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好的方法还要坚持不懈才能显现效果。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因人而异,不要去照搬别人的做法,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有的放矢,少做无用功,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
四、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情感
良好的情感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并在克服困难中获得乐趣,得到鼓励。中学阶段培养对科学的情感会影响人的一生。物理学习过程渗透着客观、公正、严谨、细致的态度和道德感、责任感、美感等情感因素,学习过程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也来自对科学的崇敬之情。物理学习的过程会不断地遇到挫折、困惑,培养坚强的毅力,不仅是为了成绩,更是为了培养良好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科学素质。
总之,好的学法是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思考获得的,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收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