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就业观: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就业观: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做毕业生工作时,常把“先就业,再择业”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以此引导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一时间,“先就业,再择业”成为众多高校的流行词。

二、就业观: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既然挑三拣四更不容易顺利就业,是否就该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呢?不少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做毕业生工作时,常把“先就业,再择业”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以此引导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一时间,“先就业,再择业”成为众多高校的流行词。殊不知,这种方式乍看上去好像有针对性,然而细加分析,背后却折射出不少隐忧。

“先就业,再择业”,俗称“骑驴找马”,指一方面占着现在的位置,一方面另找更称心的工作。据《信息时报》在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一次就业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有10%,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至于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导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敢录用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抱怨说,毕业生们随意违约,频频跳槽,有的干脆不辞而别,这实际上是一种缺乏诚信的表现,往往给招聘企业造成损失。

2005年3月,“北京春季人才招聘会”上,北京特路普投资公司打出一则启事:“北大、清华毕业生一律免谈。”这个公司并不大,写在牌子上的几个字也并不显眼,然而,它的震撼力却异常强烈。名校学生何以遭到这样的排斥?特路普公司副总经理直言:“名校学生拿着自己的牌子,带着自己的论文,开口就问待遇有多高……对我们来说人才不是‘名才’,而是有没有真才实干。”一些用人单位对名校毕业生的看法固然有其偏颇之处,但这一事件无疑为他们敲响了警钟。只讲待遇,不讲奉献、缺乏忠诚度,到哪个企业也不会受欢迎的。

北京市人才交流协会的人才专家韩光耀曾为一名合格人才画了一个三角形图(3-11):两腰分别是能力、知识,底边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他表示:“任何企业都需要敬业、真诚、诚信、协作的人才。如果只有学历,而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哪一个企业敢用他,因为没有人愿意拿企业的未来作赌注。”

img33

图3-11 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

随着自我意识由模糊到清晰、由低层次进入更高层次,大学生的就业观也要经历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如果教师们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时也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正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毕业生人生观、职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其危害深远。

假如学生带着盲目性、功利性和短期打算走上社会,其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不负责任的行为必将产生不负责任的后果,其危害之大可想而知。

第一,“先就业,再择业”不利于大学生的成熟,进而影响成长。在大学生对社会、行业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特别是有的学生初次求职碰壁后,急躁情绪不断增长,这时候做毕业生工作的老师对他们说“先就业,再择业”,则更容易使他们沮丧和不认真对待首次择业。

第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先就业,再择业”容易滋长自负心理,令用人单位普遍生厌。当大学生带着盲目性和短期打算走上社会,在临时“婆家”难以安心工作,漫不经心,那么,临时“婆家”怎么会器重大学生呢?实践表明,如果大学生做不好现在的职位,那么大学生拿什么证明大学生能够做好更高的职位?说不定不等大学生跳槽,临时“婆家”就已经动了“炒”的念头。一个大学生刚走上社会,得不到用人单位的垂青,这山看着那山高,看这个单位不顺眼,瞧那个单位也不如意,导致与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有自负心理的大学毕业生很容易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迷失方向,在挑三拣四中错过好的就业机会。这样下来,很难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到头来没有单位愿意用大学生。此外,仓促就业造成的专业不对口往往带来人才浪费,对社会也是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