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在地方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组织实施过程中,按以下思想和原则进行。(二)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构建的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如图3-3所示,各平台、模块设置如下。

三、课程体系构建

地方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要求具有综合化的特征,即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之间相互渗透和交叉,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32]

(一)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在地方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组织实施过程中,按以下思想和原则进行。

(1)学生应获得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语言、身体素质等方面良好的培训。

(2)建立合理的数理化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进—步获取知识的能力。

img14

图3-2 电气信息类专业分流分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3)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信息学、控制学和系统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4)电气信息知识和必要的工程学知识基础的结合,以适应现代生产的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并进行经济管理知识的初步教育。

(5)适应分流分层教育,增强专业特色,拓宽专业口径,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适应市场需求,专业课可分为多个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方向。

(6)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7)按上述的课程体系优化原则和方法,开展课程体系优化,使课程体系符合现代化的课程体系特征要求。

(二)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构建的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如图3-3所示,各平台、模块设置如下。

(1)通识教育基础平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军事理论、体育、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

(2)学科大类基础平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工程数学类);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磁场(电路理论类);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数字信息处理(系统理论类);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接口技术、DSP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微机硬件类);高级语言设计、数据库(计算机软件类);计算机网络(网络类)。

(3)电类基础实践平台。仪器仪表使用实训、电工电子实验、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微机硬件应用实践、综合电子设计与制作。

(4)专业模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气信息类各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的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专业实践课、专业社会实践课。具体内容不在本书叙述。

img15

图3-3 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能够实现专业分流,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本校为例,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优质专业、广西特色专业,具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因此,该专业设置了“专业认证班”课程体系和“卓越班”课程体系。具体内容示例如下。

1.“专业认证班”课程体系

专业认证班课程体系是按自动化专业的认证标准设置的。该标准的课程体系中对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提出基本要求,包括内容和学分的基本要求。在我们所设置的3大基础平台中都包含了认证标准所提出的自动化专业基础要求,并超过了标准的要求。基础平台的内容无需多述,下面主要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等做些说明。

(1)专业基础类课程。

标准的规定:在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包含实验)、运筹学(包含实验)、检测原理(包含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包含实验)、过程控制(包含实验)、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包含实验)等课程中选择至少4门课程。

我们的设置:自动控制原理(包含经典、现代两部分,以及M ALAB仿真软件及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包含实验),电机及拖动基础(包含实验),过程控制基础(包含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包含实验),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包含实验),电子设计自动化(包含实验)等课程。

(2)专业课程。

标准的规定: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设置专业必修课程,其中核心课程不少于4门。

我们的设置:电气控制及PLC,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工厂供电,计算机控制技术。另外设置了2个专业方向:运动控制方向(电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变频器控制技术等课程),测控技术方向(检测技术及仪表,测量总线,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课程)。另外设置多门课程选修课。

(3)实践环节。

标准的要求:具有满足工程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本类专业的实践环节分必修环节和选修环节,其中必修环节包括:金工实习(不少于2学分),课程设计(不少于3学分),专题或综合实验(不少于5学分),专业实习(不少于5学分)。选修环节包括:科技实践与创新(2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我们的设置:金工实习(2学分)、认识实习(1学分)、电工实习(1学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学分)、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2学分)、专业方向课程设计(2学分)、毕业实习(3学分);单片机系统综合实验(1学分)、电机拖动综合基础实验(1学分)、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1学分)、电气控制实验(1学分)、运动方向综合实验(1学分)、测控方向综合实验(1学分);第二课堂(4学分)、社会实践(2.5学分)。

2.“卓越班”课程体系

广西工学院有着良好的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传统,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校市相融、校企合作”办学特色,依托广泛的校企合作企业,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具有从事自动化技术工作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自动化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以及实践技能,能从事工业控制设备及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达到培养学生以能力为主线,立足自动化系统设计、制造和应用相关行业,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卓越自动化工程师的目标。“卓越班”与“认证班”的专业基础课程基本一样,主要不同在于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1)专业课程。该课程体系的专业课设置为:电气控制及PLC、工厂供电、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变频器控制技术、专业综合实验。另外有多门专业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不再设专业方向。

(2)实践环节。主要的集中实践环节设置如表3-1,包括:1个认识实习模块、1个基本技能模块、1个电子设计模块、2个轮岗实习模块、1个项目设计模块、1个毕业设计模块。这些实践环节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教学,部分环节在学校中开展,部分环节校内、校外结合,还有部分环节完全在企业中开展。实践课程的设置为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提供基础性保障。

表3-1 集中实践环节

img16

表3-1所述的认识实习模块,结合不同企业的生产实际,以认识实习的形式使学生初步建立自动化专业相关的概念,树立职业道德与安全生产的观念。认识实习模块设置5个项目,其中第1项目为必修,所有学生均参加;其他项目为选择性必修,只需选择1项,是根据生产实际、学生兴趣爱好来选择的。具体情况见表3-2。

表3-2 认识实习模块

img17

企业供配电实践模块,结合不同企业的生产实际,通过对实际的供配电系统的了解,使学生对企业供配电系统的结构、运行、维护有基本认识,具备基本的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能力。企业供配电实践分为4个项目,学生选读其中1个项目。具体情况见表3-3。

表3-3 企业供配电实践模块

img18

检测和控制系统实践模块,结合不同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和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生产工艺和设计方法,掌握生产过程中控制系统、检测系统的运行使用方法、维护和分析方法。检测和控制系统实践模块设置8个项目,根据生产实际、个人兴趣爱好,学生选读其中1个项目。具体情况见表3-4。

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要求学生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开展选题工作,并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以实际为背景,开展相关的自动化系统设计。通过该模块训练使学生获得成为卓越工程师的真实性实践经验,具备为企业开发自动化系统的能力。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模块设置8个项目,学生选修其中1个项目。具体情况见表3-5。

表3-4 检测和控制系统实践模块

img19

表3-5 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模块

img20

毕业设计则是结合企业生产实践,让学生独立完成一次生产实践的工程开发和设计工作,在训练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团队协作等相关能力,使得学生具备一次相对完整的技术开发的实践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