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谐文化:社区教育的使命和内涵式发展

和谐文化:社区教育的使命和内涵式发展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也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智慧结晶。和谐文化,作为当前我国社会主流文化,以其普遍的感召力,也融入了和谐社区的建构中。和谐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而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和谐文化的中心环节。

和谐文化:社区教育的使命和内涵式发展

浦东新区社区学院

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在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等方面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的一种文化形态。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也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智慧结晶。建设和谐文化,既有传承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又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作用。在全社会传承和弘扬和谐文化,建设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文化,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舆论氛围,也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路向和新活力,是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契机。从和谐视角审视社区教育,解读其历史使命,定位其发展坐标,是当下社区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社区教育如何在理念上重整自我,在实践中构建和谐,是本文所要探索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教育与和谐文化的契合点及其视角转换

和谐文化沁润中华民族的灵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上至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下至相处和谐的处世之道,乃至“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都是对现实社会的观照所形成的和谐文化的表现,又都是和谐文化影响的结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激发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就是要立足于人,服务于人,坚持以人为本,重新树立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体现了和谐文化从人出发、回归到人的基本理念,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和对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如果说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系统,那么建设和谐社区则是当前社区发展的首要课题,这是因为一个个社区和谐了,和谐社会才能获得稳定的基础和保证。和谐文化,作为当前我国社会主流文化,以其普遍的感召力,也融入了和谐社区的建构中。

构建和谐社会,立足点是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和谐,关键也在于人;而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关键在于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而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正是以人为本的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一种对人存在与发展的深度关切,把社区教育与和谐文化内在地联系到一起。

人们对社区教育赋予新的使命,期望其成为提升公民素养、发展多元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平台,这迫切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尽速更新自身的理论视野,实现自身的视角转换。

二、社区教育与和谐文化的共同点及其发展的当代课题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社区教育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放在同一背景、同一目标下展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内在的需要而且必将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作为特定区域的一种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向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能力、生活质量和素质素养;营造学习型社区和社区成员终身学习氛围,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精神,传播和建设和谐文化,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提高人的素质,美化人的心灵,在这方面,社区教育与和谐文化具有同样的功能,肩负同样的使命

文化具有多重功能:一有传承功能;二有教化、培育的功能,即文化具有造就人、塑造人的功能。文化对人的教育不仅表现在生产技能上,更重要的还在于社会教育上,也就是用精神规范教化人、规定人、改变人、陶冶人。文化还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文化的审美功能常常与教育功能相联系,从美学观点上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的精神得到一种升华,一种陶冶,一种快感。文化的娱乐功能则大量地表现于人们所追求的一切文化活动中。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和谐文化具有以上所列举的四种文化功能。

社区教育把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与民众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折射着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全民性、社会性和民主性,孕育着教育发展的未来形态,也使之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能够发挥独特作用。社区教育以传承、传播文化为己任,旨在提高社区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具有与和谐文化相同的诸功能。

(三)社区教育发展与和谐文化建设同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同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二者的内涵具有同一性

和谐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和谐文化的中心环节。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

在价值多元的现实生活中,社区教育必须坚持主流价值,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去。刚出版的《浦东新区社区教育大纲》要求社区教育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认识、规范、调整人与社会—社区—他人—邻里—家庭—夫妻—子女—自身的关系;通过技能知识的传授,侧重于由知识到能力的提高,由能力到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类社区实践活动,致力于人体和谐、团队和谐、社区和谐、环境和谐。社区教育把知识价值转化为社区教育价值,把社区教育价值转化为人的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人生价值。社区教育通过传承与传播和谐文化,也使和谐文化成为社区教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的发展在不断探索中推进,在不断提炼中深化。正是把和谐文化作为社区教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使社区教育更贴近老百姓的需求,社区教育才逐步实现了从规模型、外延型、单一娱乐活动型逐步向素质提高型、发展内涵型和自主学习型的转化。

三、社区教育与和谐文化的发力点及其行动选择

社区教育与和谐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各有侧重;二者的依存具有各自的发力点。

(一)社区教育的价值取向受核心价值体系所支配,社会主流文化——和谐文化引导、主导着社区教育的方向、内容和品位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根本,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就是要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根本,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持续不断地加以推进,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同国民教育一样,也要把和谐文化以及建设和谐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要求融入社区教育的各方面。

(二)和谐文化思想观念方面和制度规范方面的内容,对社区教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1.从思想观念上来说,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和思考

从和谐视角审视社区教育,可以得到三方面的启示:

一是构建参与式的社区生活。社区教育要激发和谐,促进和谐,成为关注民生、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此推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味着市民不仅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更重要的是树立新价值观和生活观,具备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素养,成为一个会关心的“社区人”,当好负责任的“社会人”。随着城市化、市场化和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无论自然人和法人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市民学会参与和社会交往,寻找到共同利益的交集,学会共同管理所居住的社区,构建起一种以参与为特征的社区生活模式。

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发展观,整合和共享公共教育资源。社区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自身,促进区域教育结构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社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全民终身教育,其作用发挥受政策、资源、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构建浦东和谐社会进程中发展社区教育,首要的就是解决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参与教育。在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分析社区教育所需要的资源支撑,谋划构建城乡统筹的一体化社区教育资源体系。加强既有资源的整合开发。加大社区公共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

三是培育共存性的多元文化。社区教育要正确处理社会、学员和学科之间的关系,统筹把握社区教育的目标、主体、行为和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尤其要妥善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之间的关系。现代城市尤其是国际化大都市,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文化包容性,不同国籍、种族、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汇集在一起,共同劳动,也共同消费,城市便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集合。这给社区教育提出了新课题,那就是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宣扬和倡导多元文化观,促进多元文化融合与和谐相处。

以上和谐视角及其启示,把社区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和自我完善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赋予社区教育应对社会变革和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新潜力。

2.从制度规范上来说,和谐文化体现为人们在和谐思想引导下建立的一系列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的制度和机制

社区教育是一项全民终身教育的公益性事业,政府主管,多方参与,各司其职。“以人为本”创新社区教育的体制和机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题,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其他社会制度性安排间的磨合从而不断健全自身的实践过程。

3.和谐文化不是抹平社会分层,而是以人文关怀正视和关注这种分层事实

和谐社会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公共资源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社区教育,理应积极关注教育均衡,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作出新贡献。一是重点关注社会底层群体。二是深入关注社区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三是积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提升。社区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可以发挥分层次、分人群、分阶段和“菜单式”教育优势提升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的素质,从而间接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提升社区的和谐水平。

4.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是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和谐文化也是如此

随着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非制度化趋势有加强的倾向,其中社区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民众的参与,而丰富多彩的社会组织则成为促成这种参与的有效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展社区教育,必须依托市民教育团体,建构参与式的社区教育。一要健全政府主导、社团主体的机制;二要立足市民生活,培育学习型社团;三要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四是要借助社团深化多元文化教育。当社区教育面向千万民众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传承包括和谐文化在内的多样文化时,当千万民众在社区教育中受到包括和谐文化在内的多样文化熏陶时,当千万民众在社区开展包括和谐文化在内的多样文化的教育活动时,当千万民众在社区教育中共享包括和谐文化在内的多样文化成果、共享学习快乐时,可以想见,千万民众参与的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创建活动的结果,将极大地丰富和充实和谐文化的内涵和成果。

教育和文化是天然的盟友。社区教育拥有和谐文化所需的极大的民众基础和民众的学习热情;和谐文化拥有社区教育所需的丰厚的精神食粮。和谐文化与社区教育携手相连,将产生蔚为壮观的文化形态和教育景观。在和谐文化与社区教育这两朵奇葩的辉映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放射出夺目的光辉。和谐文化与社区教育携手共进,将产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2]雷莹,白显良:《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