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适度发展社区支持农业

适度发展社区支持农业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区支持农业,英文中具有社区与农业互助的含义,这一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在燕山地区发展社区支持农业,是城乡和谐发展的一条“绿色”通道。消费者无法全程监督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费者的购买同样存在风险。因此,愿意尝试社区支持农业的农民和消费者不多,需要政府对社区支持农业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消费者健康消费理念进行宣传引导。

社区支持农业是农产品直接销售的一种模式,消费者预付农民一定周期的费用与生产者共担风险,生产者则按照生态的方式生产并将产品直接分配给消费者,产消双方具有互信、直销、环境友好的承诺。其核心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利益和风险共担。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CSA),英文中具有社区与农业互助的含义,这一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日本,当时一些日本的消费者群体主动与生产有剩余的农户结合起来,并且彼此共担农业生产的风险。这种模式,在日本被生动地称为Teikei(日文原文为“提携”),Teikei最初的宣传口号是“在蔬菜上看到农夫的脸”。与此同时,在欧洲的德国和瑞士等国家也出现与此类似的形式,一些欧洲国家,也被叫做“团结农业”。美国的第一个 CSA 农场位于马萨诸塞州,1985年底开始筹备并于1986年开始运作。如今的美国已经有近3900家农场采用这种模式(localhavest.org), 其核心理念是建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减少中间环节,让消费者了解生产者,同时双方共同承担农业生产中的风险,共享健康生产给双方带来的收益。

CSA不同于我国传统农业,在鼓励生态有机的农耕方式之外,它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食品生产和流通体系,以创新方式解决多种社会和环境问题,并在城市化加速的情况下促进城乡互动和互助。我国大陆大约在2003年开始引进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2006年前后才真正实践,最初是为了“服务三农”,后来公众对食品健康乃至安全问题的严重关切,让CSA实践更强调“食物关切”。温铁军、何慧丽等学者2006年发起的“购米包地”和2007年发起的“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都是社区支持农业的雏形。据小毛驴市民农园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福建、辽宁、山西、山东、陕西、浙江、湖南、湖北、内蒙古、河南、河北、云南、贵州等地出现了80多家 CSA ;此外,还有 NGO、企业等发起的有机农夫市集,市民组成的消费者组织等其他相关形式,构成了中国的另类农业与食物网络。中国的社区支持农业比较成功的案例有,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小毛驴市民农园;北京顺义郊区的社区支持农业——分享收获农场,是清华大学社区食品安全研究推广中心的合作基地;河南兰考南马庄城乡互助合作型生态农业试验,2005年6月,南马庄借助无公害大米协会这一平台开展购米包地活动,2009年,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又发起了“快乐健康猪”购猪认养活动,2010年3月,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在南马庄启动“农民合作与城乡互助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另外还有广东南岭会和成都郫县安龙村关于社区支持农业的实践,两者相类似,一方面鼓励农民种植有机蔬菜,另一方面帮助一部分感兴趣的消费者先到村里亲身体验有机农耕,增加对生态化蔬菜种植以及农户的了解后再决定订菜。

燕山地区是京津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改革开放后,持续不断地实行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禁牧禁伐等措施,森林植被逐渐得到恢复。特别在偏远山区,原始生态系统保存相对更加完整,自然景观破坏较少,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有利于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社区支持农业理念至少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乡村社会的建设,二是消费者联合,三是可持续理念的践行和宣传。在燕山地区发展社区支持农业,是城乡和谐发展的一条“绿色”通道。多元化的发展方式,有助于发展当地经济,扶助“三农”;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助于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当地及周边环境;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有助于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农民和消费者的沟通互动,有助于城乡互动、增强信任与支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生态和社会的双重可持续。

综合燕山地区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如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土地面积、劳动力、农民意愿等,再根据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合作,探索适合本土发展的多元化道路。鼓励成立农民合作社、消费者合作联盟和农民协会,以此为基础吸引农村农民、城市居民、企事业单位参加。各地因地制宜,可以采用农墟/农夫市集、共同购买、社会企业、合作社四种模式,不管形式如何,其核心都是建立一个本地生产、能够共同承担,同时回应本地需求的公平农业经济体系。其市场化及组织能力的关系如下:

图3-13 市场化及组织能力关系图

社区支持农业的核心在于利益和风险共担,对生产过程的监督远胜于对产品结果的监督。加强“产—销”互动,引导消费者真正参与其中。农场可以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教育活动、有机生活沙龙等,吸引会员定期到农场参观体验、建立互信;以适当的价格优惠吸引会员参与农场日常工作;组织会员了解风、雨、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会员对农产品数量的不确定性有新的认识等等。而消费者也有必要建立起更多合作组织,来普及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农场进行有组织的、专业化的交流和监督。

社区支持农业自身存在一些弊端,一是销售难,目前多为一周配送一次,蔬菜配送量大保鲜就成为问题,但如果量小多次配送,又增加了配送成本。二是产品认证难,目前中国有20多家以公司形式注册的有机认证的认证机构,定位还不明确,认证费用高,门槛高,没有认证,有机产品很难进入主流销售渠道。由于生产方式原始,农民种植的产量低;由于有机产品单价较高,消费群体多为高端消费人群,不是很稳定,在高价格的诱惑下,农民的生产风险依然存在。消费者无法全程监督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费者的购买同样存在风险。因此,愿意尝试社区支持农业的农民和消费者不多,需要政府对社区支持农业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消费者健康消费理念进行宣传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