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农业的发展历史

江苏农业的发展历史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江苏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品种和水利灌溉设施这三个要素也是我们审视江苏地区的农业发展历程的重要方面,可以使我们从中感受到江苏独具特色的农业文明。耕作农具和技术的改善,为江苏地区自宋以后成为全国的产粮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立本_江苏地域文化导论

一、 农业立本

江苏的农业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在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连云港市将军崖的原始壁画就反映了本地先民对农业的重视。在长22.1米、宽15米的岩壁上,刻画了人面、星象、农作物等各种符号,这充分显示了当时人们对人与农业以及农业与节气之间的理解,尤其是在近10个人面像中,几乎每个都有一条线将其与下面的禾苗、谷穗等农作物连接起来,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和对农业的依赖。

由于江苏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一地区到新石器时代已经成为粮食产区,从出土的碳化农作物谷粒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当时农业发展的水平。到了风云跌宕的战国时期,称霸一时的吴国更是以粮食丰收、给养充足的物质基础而问鼎于中原。据记载,越王勾践臣服吴王夫差以后,曾向其借粮,夫差一次就拿出稻粟万石,可见吴国粮仓之殷实。

两汉时期,江苏农业继续发展,但是仍没改变人们对其“地广人稀,火耕水耨”的认识。东晋以后,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经济中心也开始了南迁之路,这客观上给江苏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战乱所导致的北方人口的南迁,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生产经验,这为唐代以后江淮地区成为中央政权的经济支柱打下了基础。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北方经济的凋敝,每年自江淮运达长安的粮食高达300万石,诗圣杜甫即有“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这样的写实描写。

此后,历经宋元两代的发展,江淮地区的农业地位再没有动摇过。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江苏一带成为全国农业收成最高的地区,当时流传着“苏常熟,天下足”的民谚。入元以后,这一地区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种植等也相当普遍,江苏松江在元代已经成为棉花由南向北推广的中继站。

明清以来,太湖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产粮大区,据明末宋应星估计,江南水稻的总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0%。同时,苏州府和松江府等地是明代著名的产棉基地。当时南通一带生产的“通花”最为著名,该品种“力韧丝长”,质量上乘,冠绝亚洲。

在江苏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品种和水利灌溉设施这三个要素也是我们审视江苏地区的农业发展历程的重要方面,可以使我们从中感受到江苏独具特色的农业文明。

1. 农业生产工具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在距今6—7千年的时候,长江下游地区的部落开始进入氏族公社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新石器时代,这时的人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并学会了制造复合工具。江苏地区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文化遗存有:淮安青莲岗文化、苏州草鞋山文化、南京北阴阳营文化,以及后来的菘泽文化等,这些文化遗存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意义上的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从出土的大量生产工具可以推测出,农业已成为当时人们满足物质生活的主要手段。经历过青铜时代的变迁之后,长江下游一带较早地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制农具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金属工具,铁制农具以及牛耕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大规模的农田开发和精耕细作成为可能。《国语》卷十九《吴语》中记载:“农夫作藕,以刈杀四方之蓬蒿。”耕作农具和技术的改善,为江苏地区自宋以后成为全国的产粮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农作物品种

江苏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既适宜种植水稻,又有利于旱作农业的发展。江苏有着悠久的水旱两地耕作史,这从苏州草鞋山、淮安青莲岗等地出土的碳化稻粒以及从邳县大墩子、新沂三里墩出土的碳化粟粒、高粱粒中可以得到证明。在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方面,江苏的贡献也相当突出,宋代的水稻品种苏州地区最多,昆山有33个品种,常熟有40余个品种;元朝苏州府的太仓,以盛产“鹤王棉”享誉中外;清康熙年间,苏州织造李煦试种并推广双季稻,使得单产量成倍提高。除本土作物以外,明清时期海外作物品种也大量引入江苏试种,如番薯、花生等,这也构成了江苏农业富有时代特征的一大特色。

3. 水利灌溉设施

江苏的水利建设最早可以追溯的时期现已不可考证。据传说,在大禹治水时代,江苏地区就留下了鲧禹父子的足迹。相传禹曾三次到淮河源头桐柏山,将淮水和涡水的水怪无支祈锁在淮安的龟山脚下。禹还到达太湖地区进行治理,经过他的努力,太湖得以“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春秋时期,吴国兴建了江南最早的水利工程泰伯渎。此外,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之命开凿胥溪,运河既宽且深,不仅可以灌溉,还便利了交通。吴王夫差时还开凿了邗沟,贯通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战国后期,楚国春申君黄歇在无锡惠山开凿了无锡塘,并在语昭湖开凿语昭渎,在胥卑又开渠沟通了太湖。此外,他还治理松江,疏浚入海水道,据传黄浦江就是为了纪念黄歇而命名的。到了秦以后,江苏地区的大小水利建设更是普遍进行,各代都有,不胜枚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如北宋范仲淹、沈括、清代张之洞等,都在江苏留下了其主持水利建设的足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