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川江号子的发展历史

川江号子的发展历史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川江号子源远流长。川江号子是人们对四川境内长江水系的船工们驾船劳作时所喊唱歌谣的称谓,是重庆传统音乐民间歌曲劳动号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川江号子在发展进程中,还吸收了川剧、四川竹琴、四川扬琴、金钱板等地方艺术音乐的音调,是历史上人类为生存而流传下来的生命赞歌。船工在悠闲的行船中,喊唱川江号子的内容非
川江号子_乡音乡情

川江号子源远流长。它随着船运业的兴起而诞生,随着船运业的发展而发展。

早在部落联盟时期,巴人祖先就创制了陶制舟船。春秋战国时期,川江木船航运业已较发达。冬笋坝曾出土21具巴人楠木船棺,表明川江航运早在古时便已有较大的发展。

川江号子——老船工何绍模喊唱“平水号子”(摄影者:李祎)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上古时候,湖北武落钟离山清江流域,居住着巴、樊、瞫、相、郑五姓部落。他们为推“君长”,约掷剑石穴,中者为君。巴部落首领务相独中。“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这说明巴民族的祖先靠他们特制的陶质土船,赢得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以后,又以这种土船为运输工具向西迁徙,进入三峡腹地的长江流域。无论是早期的枳(今涪陵)、平都(今丰都),中期的江州(今重庆),或者是后期的垫江(今合川)、阆中等都邑,都濒临江边,与江水和舟船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运输工具的舟船,后由陶质发展成木质,1954年在重庆巴县(今巴南)冬笋坝发掘的21具巴人楠木船棺墓葬群便是明证。驾驭这些船只在江中行驶的船工们的声声号子也就响彻在大江上空。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顺江东下伐楚国,据称当时巴人已能制造“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的大木船。公元前280年,秦国大将司马错从江州率水师主力出征楚国,其军队号称有“巴蜀众十万,大船舶万艘”。

据《华阳国志》记载,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江州“结舫水居五百余家”。蜀汉建兴四年(226年)都护李严驻防江州并新筑江州大城,在城内嘉陵江岸修建大片粮仓,囤积粮食,由水运转输军用,粮仓所在地名为千厮门,一直沿用至今。隋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大将杨素领兵沿江东下,在渝州(今重庆市)建有容兵800人的“五牙楼船”和容兵500人的“黄龙船”,组成运兵船队。

唐代渝州港已成为“万斛船”的集运港,港区内的梁沱、唐家沱、郭家沱等水域是停泊“万斛船”的优良港池。到宋代,渝州港“控两江之会,漕三川之粟,诚为便利”。元代,在重庆建有以朝天门为枢纽的水、陆驿站网。明初,朝廷对四川的航道、栈道进行整治,水、陆驿站大增,重庆港成为连接川西、川南、川北、川东等州府70个水驿组成的四川水运网的中心。

及至清代乾隆年间修纂的《巴县志》卷十《物产》在述及重庆水运时称:“三江总会,水陆冲衢,商贾云屯,百物萃聚……运至秦楚吴越闽豫两粤等地。……水牵云转,万里贸迁。”川江航运发展到又一个高峰。川江号子也就随着川江航运事业的发展而经历了悠久漫长的发展历程。

川江,系指历史上四川境内的长江主干河段(主要指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河段)及该河段长江支流形成的整个长江水系。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河段约1000千米,重庆至宜昌河段约700千米。重庆直辖后,原四川境内的长江主干及其整个水系,绝大部分都在重庆辖区内。

重庆市域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除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嘉陵江、乌江外,还有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0条,流域面积30平方千米~50平方千米的河流共436条。重庆市域内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綦江、琼江、御临河、龙溪河、濑溪河、小安溪、乌江、芙蓉江、龙河、郁江、唐岩河、大溪河、小江、磨刀溪、大宁河、任河等。这些河流除任河水是注入汉水以外,其余均属长江水系。多数河流源远流长,径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年内分配不均,且河水含沙量高,河道的峡谷、险滩多,航运条件不如长江中下游河流好。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的三峡腹地。嘉陵江、沱江、涪江、乌江、大宁河等支流注入长江,构成了历史上四川境内的主要长江水系。这里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急流险滩无数。流经四川进入重庆境内的长江干流斜贯重庆全市,在本市境内长约700千米;有嘉陵江(境内长约150千米)、乌江(境内长约235千米)、大宁河等主要支流。长江干流水流湍急,变化多端,江道切岭成峡,穿谷成沱,十分凶险。据清·陈登龙《蜀水考》记载,从重庆朝天门至万县(今万州)小江口,就有8道峡、239个滩。过去,来往川江担任客货运输的木船的唯一动力是推桡拉纤的船工。他们少则十几人,一般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这些木船破浪行水,穿峡过滩,既要舵手把稳航向,也要推桡拉纤的船工们心齐劲足,步调一致,把船“驾活”。靠什么来统一节奏,凝聚船工们的集体力量?靠喊唱“号子”。川江号子就应运而生。

川江号子是人们对四川境内长江水系的船工们驾船劳作时所喊唱歌谣的称谓,是重庆传统音乐民间歌曲劳动号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川江号子在长期的传唱中形成了不同类型:以河道不同,形成了大河号子和小河号子;以河段水系不同,形成了紧张型号子和舒缓型号子;以船行方向不同,形成了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在这些不同类别的号子中,还包括若干小类。比如上水号子就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其中拉纤号子又包括出纤号子、平水号子、上滩号子、近滩号子、外倒号子、鸡啄米号子和收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包括拖杠号子、开船号子、扳桡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冲滩号子、下滩号子等。这些号子还因不同河道、不同船工,其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差异。由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

川江号子(图片由曹光裕提供)

川江号子比较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当行船冲过急流险滩,在劳动动作的急迫性、情绪的紧张性相对减弱的时候,曲调的周期性、单调性产生了变化。随着船工们愉快的心情,川江号子所唱内容既有民间传说,又有戏文故事;既有两岸物景,又有生活琐事;还可触景起兴,见啥唱啥。川江号子在发展进程中,还吸收了川剧、四川竹琴、四川扬琴、金钱板等地方艺术音乐的音调,是历史上人类为生存而流传下来的生命赞歌。是的,川江号子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汗水和生命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徒歌性等特征。1987年,陈邦贵等在法国组织的世界大河歌会上演唱的川江号子震撼了世界歌坛,媒体评价其可与世界著名歌曲《伏尔加河船夫曲》媲美。

船工在悠闲的行船中,喊唱川江号子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川江船工号子有这样一段唱词内容:

正月里来把龙灯(啰)挂(呀),

二月里来才把风筝(啰)扎。

三月(嘛)清明把坟头挂(哟),

四月秧子(嘛)田中插。

五月龙船下河坝(吔),

六月(嘛)手中扇儿拿。

七月亡人回家(呀)下,

八月(嘛)中秋看月华(哟)。

九月就把(那)重阳话(呀),

十月(嘛)里来看金瓜。

冬月的萝卜长得大(哦),

腊月就把(那)猪儿杀(哟)。

在不少情况下,川江号子还喊唱具有故事情节的地方戏曲中的故事内容。如《十八扯》《八郎回营》《十八载才见夫》《桂姐修书》《魁星楼》《十二个月诗头子》《营门斩子》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曲目。

川江号子没有严格的传承规定,演唱者能得师傅的口传是个别情况,而绝大多数情况是劳动者在行船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学习而成。川江号子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

川江号子现为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陈邦贵为代表的传承谱系及主要传承人分别列表于后:

以陈邦贵为代表的传承谱系

川江号子主要传承人

川江号子代表性传承人选介:

陈邦贵生于1916年10月26日,重庆綦江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923年读私塾,1929年开始当船工,拜师学艺3年后当上了号子手,1949年至1981年在重庆轮船公司工作至退休。

陈邦贵13岁当船工跟随彭绍清学习川江号子,16岁成为号子手,在川江上行船拉纤、喊唱号子50余年。1987年经轮船公司党委决定,收曹光裕为徒,用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进行教学。1989年带领徒弟登台演出以及协助相关部门和媒体从事对川江号子的收集、整理、传播、采访工作。

陈邦贵的技艺特点:①识水性,根据不同的水势变化使用不同的川江号子曲调;②能喊唱26种曲牌,数以百计的号子歌;③能即兴创作歌词,内容涵盖时政、人文、地理、风俗、物产、爱情等方面;④嗓音激越高亢,曲调多变动听;⑤曲牌丰富、完整,既能用于实际生产,又能用于舞台演出。

老船工陈邦贵参加周末音乐会演出,喊唱川江号子(图片由《重庆晚报》提供)

陈邦贵于1954年4月获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一等奖,受到周总理和文化部领导的亲切接见。1956年领唱的川江号子参加全国工人文艺会演获一等奖。1959年12月获四川省群众业余文艺大会演创作奖、演出奖。1965年3月,新编川江号子《激浪丹心》被市艺术馆《群众文艺》刊载,并在广播电台多次播出。1974年,日本松山电影团来渝拍片,拍摄了他演唱的川江号子。1983年5月,日本松山电影株式会社专程前来对陈邦贵进行实地拍摄录音。1987年7月,应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的邀请,时年71岁高龄的他与蔡德元、程昌福三人一道赴法国参加世界大河歌会,演唱川江号子并获得很大成功,法国《世界报》称赞他们的演唱是:“献演阿维尼翁江河音乐专栏最为出众的部分。”还有媒体评价他们演唱的川江号子可与世界著名歌曲《伏尔加河船夫曲》媲美。1988年5月,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六一”晚会,受到杨成武等中央领导接见。1990年5月,参加“长江沿线号子”展演,获得嘉奖。1992年8月,参与了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宣传片中川江号子的拍摄工作。1993年10月,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访。2001年9月,被重庆市文联授予“民间艺术大师”称号。2002年3月,应邀到中央电视台演播厅录制专题节目。同年6月,分别接受香港亚视凤凰卫视专访,10月参加第五届中国重庆都市旅游节闭幕式演出。

陈邦贵先后荣获四川省文化厅颁发的贡献突出荣誉证书、长江沿线号子展演荣誉证书、中国民间名人录证书、四川省群众文化名人录证书、重庆市民间艺术大师证书。

曹光裕生于1964年1月20日,重庆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980年高中毕业于重庆市六十六中学;1981—1989年在重庆轮渡公司(后更名为重庆客轮总公司)当船工;1987—2010年跟随陈邦贵老师学艺;1989年作为川江号子伴唱队员正式登台演出;1989—2000年在该公司从事管理工作;2000年后因产业结构调整下岗分流自谋出路;2001年创办川江号子歌友俱乐部并担任俱乐部主任;2004年开始独立担任川江号子领唱;2005年创办川江号子学会并担任秘书长;2009年创办重庆川江号子传习所并担任所长。

川江号子剧照(图片由曹光裕提供)

曹光裕1987年跟随刚从法国载誉归来的巴渝民间艺术大师陈邦贵学艺。当时师傅已经退休,每月上船来教他一次,后来师傅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了,他就主动到师傅家里去学,每月学习次数不低于2次。由于没有好的教学设备,就凭师傅的记忆进行口传心授。其间还跟随师傅先后参加过日本松山电影株式会社、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荷兰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及中央电视台对川江号子的拍摄活动。2004年代表重庆参加了在贵州黄果树瀑布节举行的西部歌王大汇唱,此次演出是他首次独立担任领唱。他演唱的川江号子还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播出,深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2005年10月,应邀参加了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闭幕式文艺晚会的演出,现场指挥来自亚太地区140个城市的市长齐唱川江号子,向世界展示了川江号子的魅力。2006年9月,获中国象山全国渔歌(号子)邀请赛一等奖。2007年10月,参加重庆·广岛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纪念大会的演出。2008年8月,应奥组委邀请参加“奥运城市广场文化活动”天安门、长城演出,为重庆争光,为中国添彩,为奥运会加油。2009年,参加文化部“56个民族56种声音祝福祖国60华诞”文艺演出。2010年,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并荣获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重庆周开幕式演出。

曹光裕的技艺特点是:①深刻领会川江号子原生态唱法之精髓,集川江号子各派风格之所长;②嗓音浑厚高亢,旋律跌宕起伏;③深入挖掘当年船工劳作时的肢体语言,在舞台演出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④能演唱川江号子26种曲牌和与之对应的号子歌;⑤熟练掌握川江号子的用途、风格以及由来。

自2005年开始,曹光裕投入到川江号子的传承活动中。他在重庆客轮总公司挑选了八名船工进行授徒传艺活动。后来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授课,其中有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华人留学生白丹,网上授课时间长达一年之久。2009年正式创办重庆川江号子传习所后,先后收徒10人。2007年8月12日在重庆教师进修学院对中小学音乐教师300人进行培训。他完成了川江号子音乐欣赏课讲稿,起草了川江号子学会章程。他还从声乐方面着手,挖掘川江号子的发声技巧与风格,探索和总结原生态唱法的理论与实践,从而完善我国原生态唱法的理论。2010年3月,应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邀请,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监所”的活动,固定每周三去监狱给一百多名有一定音乐基础的犯人传授川江号子,把川江号子的文化艺术和精神内涵传播到他们灵魂深处,从而使这些犯人重返社会后,成为报效社会的有用之人。

吴秀兰女,生于1941年2月。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自幼生长在船上,曾经在合川东津沱、盐井等地做水运工作。20世纪70年代初期,吴秀兰参加渝达铁路的修筑,工作积极,做过班长,后回家务工。20世纪70年代中期,她转到大竹林运输队工作,主要工作为搬运鹅卵石、河沙等物上船。20世纪80年代,吴秀兰在江北一家水运公司上班,1994年退休后一直在家中主持家务。2003年,吴秀兰参加重庆市川江号子学会,并担任副会长。

吴秀兰从小生长在船上,对川江号子耳濡目染,八九岁拉船时就开始喊唱号子,到十几岁时,已经会喊唱多种类型的号子,如大河号子、小河号子、渠河号子、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跑挽号子、挤挡号子、橹号子、打夯号子、板车号子等。她能将劳动和川江号子的喊唱充分结合。1958年到1959年,吴秀兰加入了合川先锋社组建的妇女班船“三八船”。后来在劳动生活中,川江号子一直伴随着她的人生。她能在参加不同的劳动的时候,喊唱出不同种类的号子。2003年,吴秀兰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第12频道“川江号子与大河之声”栏目的录制。2005年10月29日,吴秀兰和重庆市川江号子学会的其他成员一起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制作“唱山歌”节目。同年,中央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主办的节目,邀请了李双江和陈邦贵、吴秀兰共同参加,并一起登台演唱。2007年,她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并喊唱川江号子。2008年8月,吴秀兰赴京参加“中国故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她和“重庆小屋”其他成员一起参加表演,获得了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颁发的最佳创作奖和最佳组织奖。

吴秀兰会的号子种类丰富、曲目多:以河段流域分类的有大河号子、小河号子、渠河号子等;以水上作业分类的有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跑挽号子、橹号子等;按水势地形分有上水号子、下水号子、平水号子、乱石号子、岩弯号子等;以劳动的种类分有打夯号子、板车号子等。其中,她擅长喊唱抓抓号子。她的喊唱响亮悠长、感情丰富,蕴含重庆地方语言的原生态气质。她是目前川江上唯一的女号子手,将女性独特的生活感受融入川江号子的喊唱中,其喊唱的号子雄壮中充满柔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