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学校简介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学校简介介绍

时间:2024-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简介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而成,是涵盖工、医、文、理、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高等学府之一,被首批列入国家的“211工程”重点建设规划。学校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教育部的好评。

学校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而成,是涵盖工、医、文、理、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高等学府之一,被首批列入国家的“211工程”重点建设规划。

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总面积400多公顷。校园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门类;学校加强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大力发展新兴学科方向和科学领域,形成以工科、医科为优势,文、理、工、医、管、经等学科交叉渗透的发展格局,并汇聚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4个,硕士学位学科点200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8个;建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中心,其中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所)23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为中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 000余人(另有附属医院职工5 000余人),其中教师4 000余人。有两院院士16人(包括6名双聘院士),博士生导师545人,教授725人、副教授1 02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0 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 000余人,外国留学生300余人。

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居全国重点大学的前列,拥有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及大量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拥有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图书馆3座,学校藏书达404万册;拥有3家诊疗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附属医院(其中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全国著名的大医院)和1家出版社;学术交流中心、体育场馆、游泳池、学生活动中心、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8所学生食堂全部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标准化食堂”,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校、严活结合的方针,校园学术气氛浓厚,学风、校风良好。学校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重视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实行特优生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士学位制及本科、硕士贯通培养等措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学校在全国理工科大学中率先倡导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建立了为国内高校所瞩目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几十年来,学校培养了15万余名高级科技人才。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重点大学前茅。

学校坚持“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的方针,建立开放式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推进国际化进程,促使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具有适应21世纪“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鲜明学科特色,拥有激光技术、数控技术、模具技术、智能制造、优化设计与CAD、器官移植、环境卫生等一批国内领先的学科,是我国重要的教育与科研基地,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学校荣膺1999年度国际制造工程师协会颁发的“大学领先奖”,标志着我国的先进制造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EIM—601大型程控交换机被称为振奋民族精神的大程控。引力实验室关于万有引力G的测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普外、器官移植实验临床研究中心的脾移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3年学校的科技工作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共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41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教育部科技奖9项,获湖北省科技成果奖29项,全年科研经费超过4亿元,居全国高校前列。

在建设“武汉·中国光谷”、抢占光信息时代世界科技和经济制高点的拼搏中,学校拥有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软件等诸多高精尖技术。以这些技术为依托的华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首家以激光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并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新股上市开盘价和收盘价最高记录。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学术和文化交流,已同国外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医院和公司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派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3 000余人,有200多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外知名学者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名誉顾问

学校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教育部的好评。

学校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努力在全校营造“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校园氛围。200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给学校颁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学校在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的基础上,确立了国际化的办学思路,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为己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国际化、研究型、综合性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