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的认知功能及其发展,无意识认知研究的兴起

人类的认知功能及其发展,无意识认知研究的兴起

时间:2022-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过程分为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无意识领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标志。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又逐渐将目光聚集于人类认知的结构过程。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发展是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第二节 无意识认知研究的兴起

“无意识”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的假说最早是由哲学家提出的,柏拉图把无意识看作“潜在知识”的观念的形成,是一般知识的前提。[3]关于无意识的相关理论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那得到充分的发展。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过程分为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个体心理状态的最高表现形式,对个体的精神活动和心理状态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前意识是一些曾经属于意识的观念、思想,因为与当前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而被逐出意识领域;无意识虽然无法显露出来但却不自觉地影响着个体的心理过程。无意识领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标志。尽管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理论和观点一度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推崇,但由于行为主义的发展,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被遗忘在角度。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又逐渐将目光聚集于人类认知的结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获得和应用知识,依赖于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发展是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们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探讨主要是以控制性的、分析性和逻辑性为特征的认知过程为中心的倾向,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认知功能主要在于人类具有明确目的、以概念为基础的认知能力。[4]随着科学的发展,学者们逐渐意识到仅从这种抽象、外显的认知功能、意识性思维的角度来认识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从综合、历史、辩证的角度看待人类的认知功能及其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内隐认知现象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不断突破以目的性、逻辑性的外显认知为研究中心的局面,日益深入揭示出内隐认知过程的特点和心理机制,为进一步认识人类的认知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许多学者对内隐认知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使之成为当前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5]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人们日益认识到内隐认知是在人类外显认知系统之外另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机制,是人类认知体系中最基本和初级的行为调节器,具有外显认知机制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内隐认知的研究涉及内隐社会认知、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直觉等不同内容。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是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两个领域。人们在对内隐认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人类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知识并未达到个体的意识水平,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尽管这类知识通常不被个体意识到,但是研究者们对这类知识关注有加,开始对这类知识进行探讨。后来的研究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这类知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将这类知识命名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和内隐认知无论是从意识水平、加工的自动性还是表征方式来看,均存在着本质上的联系,因此,研究者们对隐性知识也越来越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