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

时间:2022-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医学基础实验学医学基础实验学是以解剖学、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与寄生虫学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与实验融合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主要面向工科学生开设,为化学化工系、材料系、机械系、生物医学工程、文学等工科和文科学生奠定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形态学操作技能。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课题目标

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高素质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2.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相关的医学课程为基础,科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淘汰内容陈旧、技术落后的实验。打破实验课传统设置模式,重组分散于各课程中的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为高年级学生增设课外科研实验训练科目。建立由“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实验”四个模块构成的、层次分明的新型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强化独立综合实验课程建设,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1)依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搭建大学生创新平台。

(2)改革实验教学,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3)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创新团队。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该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改革实验教学,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强化独立综合实验课程建设,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将科学研究引入实验教学,设立医学操作技能竞赛项目,开设选修创新性实验项目,依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优势搭建大学生创新平台,全面发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高校学科实验室的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支持他们进行创新性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高素质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四、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1.改革实验教学,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1)医学形态实验学

医学形态实验学将以显微镜观察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寄生虫学实验课程进行融合优化,形成不依附理论课教学的、独立的形态学实验课程,将实验内容整合为一门跨学科实验学课程,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达到60%。

课程体系:

①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寄生虫学的基本实验内容和实验技术;

②学科内的综合实验与技术;

③跨学科的综合实验技术。

(2)医学机能实验学

医学机能实验学将以功能为主的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学实验综合为跨学科、多层次独立的一门课程。使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结合,使功能变化与药理治疗观察结合,综合原来分散在三个不同课程内的相关内容,使理论与实验形成整体结构,以达到学生掌握功能实验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的目的。

课程体系:

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实验内容和实验技术;

②学科内的综合实验技术;

③跨学科的综合实验技术;

④学科内与跨学科的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3)医学基础实验学

医学基础实验学是以解剖学、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与寄生虫学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与实验融合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主要面向工科学生开设,为化学化工系、材料系、机械系、生物医学工程、文学等工科和文科学生奠定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形态学操作技能。

主要内容:

①解剖学主干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

②生物学主干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

③组织胚胎学主干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

④病理解剖学主干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

⑤寄生虫学主干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

计划2007年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工科和文科学院也可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计划的需要作为必修课。

部分实验项目:

①心脏的大体解剖,组织学观察(综合性);

②肺的大体解剖,组织学观察(综合性);

消化系统大体解剖,组织学观察(综合性);

④生殖系统大体解剖,组织学观察(综合性);

⑤受孕的机理(综合性);

⑥昆虫形态学特征及各期发育期的形态学特征观察(综合性);

⑦肿瘤的发生与病理学特征(综合性);

⑧关节的构造与运动的关系(设计性);

⑨关节的构造与生物材料(设计性);

⑩牙齿的构造与生物材料(设计性);

img53冠心病与血管支架(设计性);

img54生物传感器与医学(设计性)。

(4)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基础医学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实验课程,是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与实验操作技术,强调医学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与整体概念,实现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种知识综合的课程。该课程可加强综合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医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和结合的跨学科综合实验学技术,培养临床医学7年制和工科医工结合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

课程体系:

①以整体动物为模型,设计一个囊括基础医学各学科知识与主要实验操作技术的综合实验。

②主要实验技术:实验动物学技术、动物解剖技术、病理解剖技术、显微镜技术、组织切片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细胞化学技术、分子病理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5)生物化学实验

打破原来传统的按理论课程安排实验的方式,突破原有实验教学和基础技能训练的模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各自单列,重组实验课程,建立了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包含基础生物学技术、综合实验技能训练、细胞分子实验设计和科研综合训练。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既得到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又能掌握当前具有实用性、代表性和先进性的专业实验技术,中心及时将科研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引进到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内容不断更新。

课程体系:

①生物化学基础实验;

②综合性大实验;

③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6)细胞与遗传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及医学遗传学是生命科学前沿学科之一,是与临床各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实验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到此目的,实验内容自成体系,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观察分析问题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实验采用生活细胞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取材和实验,使学生能对细胞获得生动的认识。包括细胞染色体技术、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等实验,为后续的课程及医学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课程体系:

①以生物大科学为基础,建立结合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相结合的基本实验平台和整合实验平台;

②学科内的综合实验与技术;

③跨学科,结合临床病例的综合实验技术。

2.将科学研究引入实验教学,开展探索性实验设计课程

以本科生为主,鼓励本、硕、博相结合,鼓励跨学科、跨院系组建团队,组织有丰富科学研究经验和体验的教师开设专题讲座,给学生选题、设计、技术方法、总结及撰写论文等方面一些启示和引领。

探索性实验设计的实施过程如下。

(1)预备内容

①由教师主持实验设计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实验设计的学生动员会,让学生明确参与该项目的深刻含义。

②由教师举办讲座,介绍中文期刊网内的科技论文和图书的检索、国外部分相关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

③由教师主持讲座,介绍相关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④由教师主持讲座,介绍探索性实验设计题目的选择和报告书写方式。

(2)设计过程

①给予2~3周的文献检索、讨论设计方案的时间后,学生们写出实验设计的初稿。

②教师批阅设计初稿后,组织学生以实验大组为单位(15~20人)进行设计方案的比稿与讨论,即让学生宣读设计方案后,进行答辩,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实验设计相类似内容为组合单位,进行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的实验设计,在经过相类似内容的相互优化融合后,推举发言人交出该小组的集体实验设计方案。

③举行医学专业的年级大会(400人左右),进行大会宣讲答辩。其中的优秀设计方案进入开放实验中心进行具体实验。最终书写总结报告或论文。

(3)开展医学操作技能竞赛

医学生因为将来职业的要求,需要有敏捷冷静的动手能力。但目前学生在中学阶段仍为应试性学习,因而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与医务工作实践要求有较大差距。为此,需要在医学院范围内,开展相关的医学操作技能的竞赛,使学生处于一种蓬勃向上、乐观进取的学习氛围中。

根据学科特点,每学年开展1~2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竞赛。

①医学实验动物基本操作技能竞赛

a.赛前学生动员、报名、分组、培训,在年级与机能实验室完成。机能实验室制定竞赛项目及评比标准,竞赛的组织由机能中心与年级共同完成。

b.学生以抽签方式选择竞赛内容(项目)及组合,进行各小组比赛(小组赛师生比为3∶1),各组胜者再进行循环赛,最后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及专项奖若干。

c.评选优秀设计同时,宣布获奖名次。

②医学实形态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a.精心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正常组织、病变组织的切片5张为一单位(切片可采用教学切片及附有病历的简单的外检切片),可以PPT显示或显微镜观察。

b.规定时间(约25分钟)。

c.根据学生多少分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作出答案及诊断理由。

d.由老师组成评委进行评判。

e.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产生优胜者。

(4)开设选修创新性实验

建立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和特色鲜明的创新实验,根据其技术要求均落实到有各自特长的负责人,结合各自科研的优势和团队进入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实验室,指导获准项目的学生完成该创新性实验。

(5)组建跨学科综合实验创新团队

组长:窦骏

组员:李新荣、董榕、袁榴娣、史志英、樊红、陈平圣、杨宁、廖继佩

五、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李新荣副教授

团队主要成员:

img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