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开放性与多元化思维

《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开放性与多元化思维

时间:2022-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适应不同课时、不同对象,决定了《大学语文》教材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决定了在其编写中应当实行开放性与多元化思维。“大学语文”是学生一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终结,是完成从“老师讲”到“不待老师讲”的最后过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重要,能方便自学便成了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大学语文》教材还应当适当考虑到能开展网上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甚至直接开发多媒体课件。

《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开放性与多元化思维

王步高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近年来,教育部号召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各高校对“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开设该课的学校、系科增加,课时也逐渐增多。要适应不同课时、不同对象,决定了《大学语文》教材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决定了在其编写中应当实行开放性与多元化思维。如何将开放性与多元化思维贯彻到《大学语文》教材,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层面上反映出来:

一、知识层面的多元与开放

“大学语文”应当在学生最终结束语文学习之前对十多年来中小学语文学到的文学知识加以一次梳理,实行“一纲多点”的形式,以文学史为纲,以简明中国文学史的要求(舍弃小家及过小的流派),安排各时期各文体的大家、大的流派以构成文学史的“纲”(主线),而这些大家、流派本身便成了各个“点”,然后再“以点带面”,以文学史贯串,再跨越大中小学的时段,将学生学过的所有名家名篇均联成一气,重要遗漏给予适当补充,学生就能了解中国文学史的粗略概况了。

二、学术观点的多元与开放

只有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导致科学文化的繁荣。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才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均可有不同的看法。应当让学生接触到对著名作家、作品的不同见解。采取引证前人的评论,以形成作家的集评及作品的汇评,便很易于达到这一目的。

三、学术视野的多元化与开放性

编写人把大量信息资料适当加工综合,可使学生的学术视野更加拓宽。在每一部分设计一定的作家(流派)综述(综论)和该作家(流派)的研究综述,对一些学术热点问题再单列一篇研究综述,使学生的学术眼界大开,领略“尺幅千里”的学术境界。再辅之以一定量的参考书目,这对学生学术品格的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均是大有裨益的。这使“大学语文”具有“大学”的特点,也是它截然不同于中小学之处。

四、学习方法的多元与开放

教材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作用,反之,教材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使学生养成独立自学的能力,这是个耐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教材容量较大,也蕴含较多知识点及难点、重点,有一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读书、查词典解决,还有一些要与老师讨论,也有的学生可以不同意书本的意见,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的主体作用便可以得到发挥。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教学的目的概括为: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大学语文”是学生一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终结,是完成从“老师讲”到“不待老师讲”的最后过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重要,能方便自学便成了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大学语文》教材还应当适当考虑到能开展网上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甚至直接开发多媒体课件。

(原载于《江苏高教》,2001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