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坚持“三个面向”原则

中国“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坚持“三个面向”原则

时间:2022-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网络趋利避害更加有助于“9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全面实现“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的现代化、多媒体化,使思想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在计算机普及的网络社会,“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面临一些新情况。

第一节 坚持“三个面向”原则

随着网络化浪潮的日益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不同意识形态的相互激荡,—些新问题、新情况不断产生。而这样的环境,要有效地开展“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坚持贯彻1984年邓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题词时所要求的“三个面向”的原则,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面向现代化,从内容和方法形式上实现自身的现代化;面向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培育“四有”新人;面向未来,为抢占未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前,网络的发展使“90后”大学生的整个生存方式、思维模式和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校园网络文化流行,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空间。同时,也应该看到BBC(英国广播公司)曾利用一张旧图片变换N种主题对中国展开攻击[1],奥运会期间也曾就中国网络管制问题制造事端,还利用“普世价值”大做文章,企图以此来攻击中国政治价值观,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价值观”。如何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网络趋利避害更加有助于“9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不能再停留在原有的比较简单粗糙的层次,而应顺应世界潮流,把握时代要求,从内容和形式方法上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现代化。这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应对“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面向世界”,“放眼全球”,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富有成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稳扎稳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引导、规范和教化作用。此外,网络化、全球化所带来的中西文化价值观念的碰撞、生活方式的相互交融影响,必将使“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意识呈现出更加纷繁复杂和更为多元化的趋势。面对这种形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就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其前瞻性和意识形态的预防保健功能,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在“面向未来”过程中牢牢把握主动权。

一、面向现代化,积极拓宽思想教育信息的传输渠道

在当今“E时代”,电脑将一切种类的信息数字化,传载信息的网络将社会每个角落的人群都联结起来,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从经济、政治到文化,从工作、学习到娱乐,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互联网不仅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而且将会通过消除中介或重建中介,大大优化社会运作的效率,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互联网引发的是整个社会层面的变革,其内在活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特别是互联网对“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高科技和计算机信息手段的应用,大学生思想教育势必落后于时代,开展思想教育的空间也将会日益缩小,阵地势必会日益狭窄。因此,我们必须面向现代化,充分利用日益成熟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积极拓宽“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信息传输渠道,促进“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与手段的现代化,进而推进“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一)全面实现“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的现代化、多媒体化,使思想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在计算机普及的网络社会,“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面临一些新情况。

其一,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受到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课堂宣讲、个别谈心等并非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场合必将提升教育效果,而上网查询信息具有便利性,任何时间、地点,只要有一台电脑,一台调制解调器和一根电话线,就可以方便地获取大量的信息,不受场合的限制。尤其是“90后”大学生,他们已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所以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要实现教育方式的现代化、多媒体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坚持和强化对“90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教育的同时,深入研究“电子多媒体”的功能,组织专家不断开发制作出既有思想性、教育性,又有趣味性、适应性的信息资源用于“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优势,把思想教育由“平面”转为“立体”,从“单色”引向“双色”甚至“彩色”,使“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其二,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剧场效应”弱化,而网络信息的便捷性却为开展长期情景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条件。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教育者精心准备的教育内容,如先进典型报告会、现场会、誓师大会、团队活动等,一次只能对特定人数的对象发生作用。在许多情况下,它持续发挥效果的时间相对较短,容易产生“剧场效应”。大学生在现场受到周围气氛的感染,当场教育的效果较好。但大学生一旦脱离该特定的环境氛围,教育对人的感染作用便迅速下降,如果要持续保持教育效果,必然要多次重复进行教育,这样的活动组织成本较高。与此相比,网络信息却是共享的,具有重复使用的特点。一个人从网络上获取、下载特定信息后,原有信息并不会消失,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继续利用。并且,通过计算机网络,变更修改信息非常方便,不需要另起炉灶,因此,“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除了继续发挥面对面的教育方式的优点之外,更需要开发新型的、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方式,促进思想教育方式、手段的优化与现代化。

(二)全面实现“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现代化、科学化,健全思想教育信息网

网络不仅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和“90后”大学生带来大量国内外各领域的最新消息,提供广泛迅速的现代资讯,而且也成为他们之间交友谈心、宣泄情感的一个重要场所。这个场所既能隐藏身份又能平等交流,使得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有机会深入“90后”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懂得他们的心声、需要和思考问题的特点,掌握他们某一阶段瞩目的焦点和心理动态。因此,要善于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开发新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资源,实现思想教育方式科学化、现代化,使思想教育永葆青春活力。首先,可以在现有校园网络上开辟思想教育工作网页,将尽可能流入学校的消极信息过滤,把学校思想教育文件、制度、经验材料、数据资料等信息输入网络,使思想教育在学校网络中占据一席之地。其次,可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先进典型宣传、调查研究、政策法规宣传和网上征文等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辟网上思想教育图书馆、科技馆、心理咨询、开办电子报、设立交谈室,利用网络开通大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甚至学校领导的交流热线,解答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让网络成为一种重要的宣传舆论的工具,成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喉舌和载体,使积极健康的信息网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三)大力开展媒介教育,培养“90后”大学生辨别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网络经济是21世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真正体现,我们不能忽视“90后”大学生的德育、创新和实践教育,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更不能忽视网络社会中对他们的信息教育和媒介教育。近几年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关注光碟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介对“90后”大学生影响时反复凸显一种思考:“媒介教育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能量覆盖着“90后”大学生的生活,改变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使“90后”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审美、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它的俘虏。随着媒体的发展,“90后”大学生收集、保留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与此同时,“信息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媒介传播的伴生品扰乱了“90后”大学生的正常有序生活。人们既不能阻止大众传媒的发展,也不能因噎废食阻止大学生接触媒介。因此,媒介教育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习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和掌握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和意义;学会运用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发展自己的价值。通过媒介教育,才有可能帮助“90后”大学生在吸取鲜活信息营养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信息批判反应模式,提高他们对负面信息的警觉能力,培养信息分辨素质与能力。

二、面向未来,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什么是网络价值观?至今虽未有统一的定义,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网络给人类社会究竟带来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如何看待网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面对“E时代”,“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要大力宣传推广网络知识,引导大学生恰当地利用网络,使用网络资源,教会大学生辨别正确与错误、健康的与不健康的信息。

当代的“90后”大学生大多思维活跃、知识丰富,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但由于个人经验与社会阅历有限,这个群体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民情体察不深,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不够全面,尤其在信息传输一日千里的时代,他们在如潮的信息面前,认识能力、辨别能力日显不足,从而影响了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的形成。在网络社会,培养“90后”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是相当重要的。通过网络,个人的观点看法、艺术作品能够在瞬间传到千里以外,个人编制的病毒能够在几周内使无数台计算机瘫痪;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网站,能够和各国人士交往。这些名利诱惑对于掌握了网络技术的“90后”大学生来说,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认为这些行为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价值。然而,其中许多行为是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面对充满诱惑力的网络,面对信息过剩和虚假信息,“90后”大学生需要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和判别能力。能否科学分析信息价值,有效地利用信息,能否正确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为国家、社会和他人谋福利而不是制造麻烦,成为“90后”大学生养成健康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条件。

面对网络发展给“90后”大学生带来的种种挑战,为了他们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面向未来,积极有效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因此,在“90后”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培养上,首先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应从灌输正面信息为主,转变为引导其选择正确信息与灌输信息并重,发挥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提高“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建立一定的信息价值标准,有利于他们对网上的大量杂乱信息进行有效的选择、接收,减轻精神压力,节省判断信息的时间,使他们更明确地和不受干扰地行动,提高选择信息的自觉性和一贯性。此外,提高“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还有利于他们增强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在五光十色的网络信息面前稳定心理、把握方向、保持良知、坚定信念。

培养“90后”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还应引导他们加强自我教育,增强自主自律能力。网络如同任何科学发明一样,也是双刃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问题,例如信息垃圾、黄毒泛滥、病毒侵入、网上犯罪等等,对“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了负面影响,增加了教育、引导的难度,使“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环境。在网络中,他们既是网上活动的行为者,又是监控者、评论者,这无疑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文明程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以往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生思想教育既要传播真理,还要重视传播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方法。这要求“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必须探索和加强“90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把工作定位在“引导和帮助”上,帮助他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各种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辨别和分析能力。同时,“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者应该注意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所产生的社会道德问题,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新内涵,帮助“90后”大学生培养和锻炼自主、自律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使他们的网上言行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网络行为,不在网上做有害社会和他人的事情,帮助他们懂得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崇高的道德,才能选择科学的意识形态,确立能经受各种挑战的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三、面向世界,顺应网络文化发展规律,结合网络文化熏陶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

在世界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相互激荡中,我们应该面向世界,放眼世界,顺应网络文化发展规律,树立全球化、国际化的意识,以开放性的视野,用符合国情的、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对“90后”大学生进行引导、影响和熏陶。

(一)顺应网络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网络文化的变迁中,新文化的内容与过去限于地域的文化不同,它是一种世界性文化,更重要的是,这个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机制也不同于从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社会根本改变了社会文化生产和传播体制。每一个人都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在网络发现需要的东西,同时每一个人还可以自由地发表看法,影响他人,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信息,从而决定自己的文化,其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模式是从大众至大众。这种发展规律具体表现为:其一,自主性文化。与传统社会人们的文化意识相比较,网络文化呈现出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的特点,不仅使人的创造活力和创造心态得到极大的激发,而且为人们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文化主体地位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其二,开放性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文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不断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互联网具有的全球性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媒体,西方发达国家更张扬一种“无目的”的生活状态,他们把网络技术运用看作是一种自我智力的挑战,没有人能够控制他人的选择,兴趣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他们自己的文化圈。因此,网络社会的文化结构使“90后”大学生很难感到中心或规则的存在。近些年来,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潮,以及我们对这些错误思潮的批评和斗争,就是这种网络文化自由化的体现。

(二)积极推进网络文化熏陶教育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新阶段,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优秀文化的引进和吸收也必将进入一个高峰期。西方敌对势力势必会借我国扩大开放之机,将他们的意识形态,包括大量的文化垃圾倾销到我国,以影响和冲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对于思想活跃而世界观又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极强的“90后”大学生,为使他们能接受健康的、正确的、朝气蓬勃的教育和文化熏陶,网络文化熏陶应成为当代中国高校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要在全球化和开放性意识基础上下功夫,要运用正确的文化对他们进行引导。“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应时刻不忘在网上宣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兼顾世界上其他国家优秀的、进步的文化成分。

其一,积极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目前网络已成为中西文化相互争夺的一个重要战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要占领网络“高地”,就必须迎头赶上,重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成果都是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开发这些信息资源,并通过网络把它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不仅扩大了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反动、色情、暴力、犯罪等信息的入侵,也为“90后”大学生的道德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中文信息环境。

其二,要在重视全球化和开放性意识上下功夫。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互联网已经全面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既然无法脱离它、堵住它,那么就应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网络的挑战。对于“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来说,一方面要进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引导“90后”大学生逐步树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国际化意识,培养他们从全球角度观察处理问题的全球化意识和开放性视野。

(三)顺应规律与文化熏陶的有机结合

顺应规律,就是指“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必须顺应网络文化发展的规律。网络社会顺应网络文化的规律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熏陶,进行文化熏陶可以引导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要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

其一,在规律的指导下倡导主流文化。“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坚持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倡导一种文化而忽视互联网上各种文化的传播,也不能狭隘地将主流文化的熏陶理解为单一文化的封锁。网络文化好比水泥,主流文化好比钢筋,离开了网络文化去进行主流文化的熏陶没有市场,也是行不通的。坚持顺应网络文化发展规律,要求“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方面,要责无旁贷地建设网络文化,网络思想工作有义务激扬起健康的网络文化清流去冲击网络中的文化污泥浊水;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教育自身也需要用生动、活泼的网络文化传播方式,增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把正确的理论观点、价值观念、精神风范融入多种形式的文化作品之中,再通过完善的网络文化氛围来陶冶“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从而增强思想教育的渗透力,扩大覆盖面。

其二,利用网络文化发展规律,促进文化熏陶。顺应规律不是被动地接受规律,不是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规律是一种规则,对任何文化都一视同仁,对于规律的把握也是一种机遇,为文化的竞争提供了同一个起跑线,以文化的方式传播意识形态的内容,应该说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曾做出了很精致的研究并进行了有效的利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杜勒斯说:“如果我们能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要求他们采用的方法来思考问题。”[2]此话不幸被杜勒斯言中,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年轻人真的合着爵士的节拍拔掉了苏维埃的红旗。对此,我们应该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文化作为载体始终有效地传播着各种各样的思想信息,网络文化既是“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手段,也是“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战斗武器。我们要利用网络文化的规律,更好地对“90后”大学生进行主流文化的传播,开展积极主动的思想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