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社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农村社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农村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要素之间寻找最佳的和谐,农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目前,中国农村65岁以上的老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
农村社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_农村社会学新论

一、农村社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农村社会发展的第一原则,农村社会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有可能恢复被工业和化学农业破坏了的生态环境,才能为农村社会尤其是为农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1.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特点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实施社会发展过程中从失误和教训里走出来的理性选择。从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到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变革。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发展观又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阶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确定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1972年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环境大会上提出来的,1978年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首次在文件中正式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198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其文件《保护地球》中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作了进一步阐述,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1987年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所主持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调查报告《我们共有的明天》中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新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目前国际社会比较公认的定义。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就是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起来,实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的、满足当代农民需求又不损害其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农村地区需求又不损害城市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目标的发展机制。

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如下特征:(1)共同性。一是把地球看成是城乡居民共同的生存家园,坚持城乡社会共同发展、相互支持意识。二是把农村自然资源视为世代人共有,本代农村居民放弃自然资源的垄断权、浪费权、无节制的消耗权,为后代建设好生态环境。三是共同承诺、共同承担责任。任何地区的农村居民都不破坏自然生态资源、不造成环境污染、不造成生态失衡。四是共同行动。全球各地农民群体一起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共同治理全球环境问题,通力合作制定相关的国际法律。(2)整体性。从主体角度来看,农村可持续发展以全球农村地区为整体,以全球农村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从客体角度来看,农村可持续发展,应该把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利用看作一个统一体,将农村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的利益整合起来,达到综合平衡。(3)持续性。农村可持续发展要求把农民群体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把当代农村人的利益和后代农村人的利益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把发展的农村社会的微观目标和宏观目标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把农村社会发展与资源的永续利用结合起来。(4)协调性。农村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农村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要素之间寻找最佳的和谐,农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5)公平性。农村可持续发展,对于全人类的各个国家、每一代农村人的利益是公平对待的;对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各个国家、每一个农村人都应该公平地共同承担责任;农村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利益为全人类共同享受。

2.农村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理由

为什么农村社会必须要选择可持续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呢?第一,我国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就土壤生态来说,我国农村地区草地退化、沙漠化、盐碱化面积逐年增加,三者合计以每年6700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现在全国2.4万多个村庄受到沙漠化的侵害,据粗略估计,1949年前后,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公里,到20世纪90年代扩展到18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9%。目前每年新增流失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达50多亿吨,其中入海泥沙量约20亿吨,年均损失粮食30亿公斤左右。我国耕地的土壤流失面积达6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年均流失土壤10亿吨,这部分耕地的土壤流失量每亩达1.66吨。由于大气粉尘、灌溉超标污水、施用污泥与垃圾、工业废渣堆放以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影响,我国农田污染十分严重。目前,因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约1.5亿亩,较20世纪80年代初期增长2.5倍。受农药和劣质化肥严重污染的农田2.4亿亩。二者合计已近4亿亩。[10]我国农村水生态更不容乐观。目前全国5万多条大小河流上的8万多个水库中,每年都因泥沙淤积损失库容10亿立方米,相当每年报废一座投资40亿元兴建的大型水库。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面积地垦殖使500个湖泊完全消失。现存的130个湖泊中有51个存在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我国7大水系,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黄河、海滦河、大辽河都被氨氮、高锰酸盐、挥发酚等有机物质污染。我国农作物每年因灌溉水不足减产50多万吨。全国农村约有5000万人、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每年平均受害农田达20万平方公里。[11]如果我们再不改变靠掠夺自然资源的方式发展农业,将在不久时期内就彻底葬送了农业。第二,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压力。我国目前现有人口12.9亿。每年净增人口1500万,新增国民收入的1/4被新增人口消费。按目前的生育水平计算,到2030年总人口有可能达到16亿~17亿。现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多项科学研究表明,我国自然资源所允许的最适宜人口承载量是8亿人,最大承载量是15亿~17亿人。估计21世纪30年代人口总规模突破16亿,达到自然资源所允许的最大承载量。[12]可见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如果不采取可持续发展原则,使农村人口与自然资源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将会进一步恶化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而且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向老龄化过渡。目前,中国农村65岁以上的老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8%,达到6167.7万人,老人赡养问题成为棘手的农村社会问题[13]因而需要我们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重新设计农村社会的人口结构和增长方式。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证。根据生态经济学观点,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它与农业生态系统的依存关系就越密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源比较短缺,如果农村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地域社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是很难将农业推上现代化轨道的。另外,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上介绍的,土壤、水、森林等主要农业自然资源严重不足,已经由农业发展的支持性因素变成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果我们再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性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改变农业经营模式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农业将难以为继,谈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把农业推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且要把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第四,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一致。1992年3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该会有180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阐述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领域的问题,提出了120个实施项目,以促使现有人类社会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使人类生存方式同地球的有限承受力相适应。在这次大会的影响下,中国政府于1992年7月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式确立。所以,农村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3.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措施

(1)坚持发展。发展是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国是属于中低收入的国家,农民生活还比较苦,西方国家所讲的低增长或零增长都不适合中国农村社会实际情况,也不利于后代农村人的发展,所以,我国农村地区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改善发展质量、实现现代化。(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中国农村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变粗放型经济增长为集约型经济增长、变拼资源型增长为利用科技增长,实现增长指数和效益指数统一、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统一。(3)注重社会事业持续发展。首先是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核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建立新的道德规范,以此来建立农村社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和修养,使他们的自身发展与农村社会系统的经济、教育等农村社会要素协调发展。同时,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使农村居民生活的消费水平与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发展的承受力相协调。(4)注重生态持续发展。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本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刻意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首先,要加强农村地区水、土地、海洋、矿藏、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坚决杜绝乱开乱挖的行为发生,要对自然资源开采进行环境评估和社会效益评估,对农村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绝对不批、不建。其次,采取严格措施督促所有资源开采企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尤其督促这些企业建立相应的设施治理矿毒渣和矿毒水,不能给农田、河流造成污染,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危及农民生产生活。建立相应的矿山报废生态恢复治理制度和法规,督促涉案企业恢复废弃矿山、矿井以及周遍生态环境。最后,加强农村野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对于稀少动植物物种进行严格保护措施,禁止乱捕乱采。同时采用生物技术、生态技术恢复濒临灭绝的物种,尽快恢复农村野外生物多样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