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国初期,我国把政治标准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标准,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灵魂深处闹革命”,认为政治标准主导一切;没有评价的客观标准,只是根据家庭成分、思想觉悟、理想信念和平时学习工作的积极性等精神标准来进行评价,与人们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所作出的贡献基本无关。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和效果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评述。在评价过程中,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原则的确定是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的前提,是能否成功进行评价的关键。我们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所进行的评价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

建国初期,我国把政治标准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标准,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灵魂深处闹革命”,认为政治标准主导一切;没有评价的客观标准,只是根据家庭成分、思想觉悟、理想信念和平时学习工作的积极性等精神标准来进行评价,与人们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所作出的贡献基本无关。这种评价方式,使得评价标准变成了无法把握的抽象概念,评价主观随意性大,有时候仅凭一句话、一件事就作了定性评价,无可比性,评价的结果不可信,当然,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也就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之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标准得以中止,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与经济效益挂钩,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成果标准。与此相对应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些人开始引进量化考核的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但大多是借鉴和移植其他相关学科的评价方法,在具体操作上,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到80年代中后期,人们逐渐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开始考虑把政治标准与物质成果标准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但事实上,这种评价只是两种方法的简单累加,操作起来,要么偏向于政治标准,要么偏向于物质成果标准,具体操作中仍然存在重重困难。

经历了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这一漫长的探索之后,从90年代开始,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始探索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既考虑到思想道德等定性的评价,又考虑到平时具体的实践活动、行为举止等定量观测。有些高校尝试着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分为:对受教育者的评价、对教育者的评价、对教育部门的评价以及对教育过程的评价。

评价标准的不断尝试,评价方法的不断改进,评价内容的逐渐科学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逐步走向完善,评价结果也变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可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