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角色转换

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角色转换

时间:2022-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角色转化是走向社会的必由之路每一个人在其生活历程中,都有过无数次的角色转换。同样,高中生完成了在校学习的生活后,必将步入社会,这是人生重大的转折,因此,作好适应社会的准备,完成好由一名学生到社会一员角色的转换,就尤其重要。面试结束后,大多数应聘者均被告知回家等待通知,只有一名职校生小李被外方经理当场宣布录用。这是每个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青年面临的问题。

(一)角色转化是走向社会的必由之路

每一个人在其生活历程中,都有过无数次的角色转换。生活的社会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就得去适应它,这里就有个角色转换的问题。以学生为例,从学龄前儿童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个阶段都体现出角色转换:学校不同,要求不同,人员结构不同等,都使人要去适应新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在新环境下学习,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完成不同阶段的角色转换。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处理转换角色的一系列问题,就成为能否适应新环境的关键。例如,某些同学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又是班干部,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尊敬,可是,升入重点高中后,发现这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与其他同学相比,自己的优势已不复存在,有的甚至成了劣势。这时,如果不对自己重新定位,适应新的环境,完成角色的转换,势必使自己心理压抑、失落,进而失去信心;反之,如果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修正自己的想法,那么,就会很快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顺利地生活、学习。同样,高中生完成了在校学习的生活后,必将步入社会,这是人生重大的转折,因此,作好适应社会的准备,完成好由一名学生到社会一员角色的转换,就尤其重要。许多有头脑的学生,就是因为作好了角色转换的准备,因而能很快适应社会,创出业绩。张某某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张某某原是某财经学院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就作好了南下广东的准备。他利用寒暑假短期试聘于当地一家公司当推销员,并学习掌握了必要的金融知识,尤其关注股市交易状况。他还学习广东话,并总结到人才中心应聘的经验、教训。结果,大学刚毕业,他就受聘于广州某期货公司,由于是有备而去,很快做出了业绩。一年后,他便被任命为该公司下属某省分公司经理。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做好了准备,很好地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转换。

(二)正确处理职业理想与个人条件的矛盾

从学校毕业到就业,首先有一个心理的适应过程。青年人往往在读书时踌躇满志,无数次构建自己的蓝图,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信心,这也是年轻人的特点。当然,也有一些人对未来感到茫然,不知将来究竟该怎么办,毕业后的走向不够明确,往往只是被动地听其自然。在这里,不管是前者的主动还是后者的被动,都应当解决好理想目标的“硬件”,即根据自己的学业成绩、专业知识、身体状况、社会能力怎样等,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并且做到与自己择业理想相符合,不然,眼高手低,将会碰壁;高不成低不就,会错失良机;眼低手高,会使自己吃亏。只有当职业理想切合自身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才能更好择业、创业。

既然明白了职业理想与自身条件的关系,就应当在学校期间,塑造自我,有目的地加强自身建设。青年人都爱幻想,都希望自己将来能干一番事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有目的地铸造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块好“钢”,提高个人素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礼仪社交、文化专业基础、技能水准),就尤为重要。许多人就是因其具备过硬的本领而获得成功的。

下面这个例子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某外贸单位招聘整理货单的报单人员。因为是外贸单位,应聘的人员众多,其中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也有专科毕业生和职校毕业生,他们都在学校里学过一些外贸知识,也懂一点外交。不少应聘人员认为报单一般只要能弄清上下道工序、单据的流程,能看懂提单单据上的英文就行了。当然,这个岗位的基本要求也确实如此。经过初试,有十多名应聘者进入面试,其中有大学生,也有中专生、职校生。面试结束后,大多数应聘者均被告知回家等待通知,只有一名职校生小李被外方经理当场宣布录用。

原来,小李在参加面试时,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主考的外方经理交谈,而且对答如流,相互沟通十分融洽。在其他业务水平相仿的情况下,外方经理发觉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因为在公司工作的所有员工中,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别人交谈、并能交流业务上有关问题的人还很少,哪怕是具备很高学历的员工也很难做到这一点,于是外方经理决定优先录用小李。

小李制胜的法宝是什么?是英语好,更重要的是他有目的地作了充分的准备,才有了过硬的口语能力。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就要为之努力创造条件。只有当个人条件符合理想职业的要求,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三)正确处理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在实践中完成角色的转化

自己的职业理想是什么?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怎样?这是每个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青年面临的问题。在这里,同学们首先应弄清楚“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按1996年的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一种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的经济。它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技术革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开始向知识经济转移。如今,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作为知识青年,从自身的发展和创造来看,职业理想就应当定位于知识经济这个领域,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求职应聘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很多人往往不能很好地利用自身的条件,找到相应的职业,职业理想被现实无情地打破,悲观、失望者大有人在。其实,如果加以认真地分析,多一些思考,如自己职业理想是否过高而不切实际?求职经验是否欠缺?择业方向是否准确,换一个环境怎样?每一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此等等,万不可灰心丧气,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时,如果及时调整自己,就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某电视台曾报道了3名大学生的求职实验:这3名大学生均为在校生,由两名老师带到某一城市,每人一百元钱,非到万不得已,不能向老师寻求包括经济在内的帮助。求职开始了,3名大学生怀揣各种证件,到处奔波,省吃俭用,但3天过去了,结果仍无一人应聘成功,其中的两名同学走进了死胡同,向老师告急,宣告求职失败。只有另一名来自农村的同学,及时调整了战略,高不成就退而求其次,解决目前难关再说,因此,他第四天便找到了一份工作。虽不令自己满意,但眼前的吃、住问题解决了,从长计议,这样做未尝不可?再加上该同学来自农村,能吃苦,一方面不顾疲惫的身子,多处求职;另一方面能因地制宜。因此,求职取得了成功。当然,该同学取得成功的因素还在于能分析和总结前面失败的经验教训,并结合目前的现实和自身条件,及时改变了作战方略,这说明其应变能力较强,利用了自身的有利条件,转化了自己的角色。在这里,对初次求职的人,在实践中有效地完成由一名学生到一名求职考生的角色转化,是很有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