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角色转换理论

角色转换理论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旧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新旧角色的冲突。角色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可以通过角色协调使得角色冲突尽可能地降至最低限度。志愿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效的角色转换至关重要,也是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的重要手段。角色期望是指他人对一个人所应承担角色的希望与寄托。在一个完整的角色意识过程中,角色认识与角色行为是角色扮演者主观方面的因素;角色期望与角色评价是他人对角色扮演者的反馈信息,属于客观方面的因素。
角色转换理论_角色理论视角下的世博会志愿者

三、角色转换理论

角色转换理论是心理学领域的理论,角色转换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从事不同的社会职业(或中心任务)都要有相应的个人行为模式,即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比如说下班回家,就要从职业角色变换为家庭成员角色。这种经常性的由上级到下级、由领导到子女、由学生到老师、由主人到客人等杂乱无章的变换即为角色转换。从事职业(或中心任务)的变化、职务的升迁、家庭成员的增减等,都会产生新旧角色的转换。新旧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新旧角色的冲突。角色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可以通过角色协调使得角色冲突尽可能地降至最低限度。协调新旧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是角色学习,即通过观念培养和技能认知训练,以提高角色扮演能力,使角色得以成功转换。志愿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效的角色转换至关重要,也是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志愿者,尤其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是至关重要的。而一个完整的角色意识过程大体包括了角色认识、角色行为、角色期望和角色评价四个成分。每个人都在心目中勾画着自己的形象,思考着自己应该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角色,这就是角色认识。角色行为是指一个人按照特定的社会与组织所赋予角色的特定的行为模式而进行的行为。角色期望是指他人对一个人所应承担角色的希望与寄托。角色评价是指他人对一个人的角色扮演的评论与评价。人们自然而然地由角色期望开始,最后对角色扮演者的角色行为进行“评头品足”,作出应有的评估,历史与现实均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一个完整的角色意识过程中,角色认识与角色行为是角色扮演者主观方面的因素;角色期望与角色评价是他人对角色扮演者的反馈信息,属于客观方面的因素。

【注释】

[1]陈卫平.角色认知的概念与功能初探.社会科学研究,1994(1).

[2]风笑天.社会调查方法还是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问题探讨之一.社会学研究,199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