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文答辩的主要作用及包括的阶段

论文答辩的主要作用及包括的阶段

时间:2022-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答辩的主要作用如下[41]:①它是教学环节的继续。答辩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准备答辩阶段。通常在答辩最后,答辩组组长会有一个小结,对论文及答辩过程进行简要的概括,对学生的答辩予以肯定、补充和纠谬,进而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和建议。通常答辩后,论文还需要根据答辩小组的意见,以及自己通过答辩过程产生的新的认识进行适当的修改,包括部分实质内容的修改和某些文字以及格式的修改等。

答辩是学士论文写作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好的答辩会削弱论文所应有的学术水平,而成功的答辩会使论文得到有力的支持,给论文增彩。通常,在整个论文评价中,论文分数本身占70%,答辩占30%。同时,每一项必须及格,否则论文不能通过。

答辩的主要作用如下[41]:①它是教学环节的继续。答辩是除导师的评审外,对论文考核和评审的另一个基本环节。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论文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基本概念的把握是否准确,同时也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此外,答辩过程也是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论文主题以及论文写作方法认识的过程,可以学到不少新知识。②它是论文书面评审的必要补充。答辩主要采取面试的方式,通过专家组多位专家的评议来审核学生的论文,可以有效地弥补指导老师个人书面审核以及感情因素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把握论文的评审标准,更加全面、公正、客观地评定论文的质量。③它是倡导良好学风的保证。由于社会风气以及互联网使用普及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论文写作中抄袭和捉刀代笔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答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严格控制这种现象。

答辩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1)准备答辩阶段。主要包括自我阐述的准备和对答辩老师提问的准备两个方面,都要采取书面形式,在进一步熟悉论文,把握论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阐述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写作的意义,主要结构及内容,主要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这里要注意详略得当以及时间的把握。对老师可能的提问,要从论文所论述的基本问题中去考虑,同时适当扩大范围兼顾论文所涉及的一些边沿问题。一般要自我提出10个左右的问题,准备好回答要领和答题技巧,必要时应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向老师请教,不能自以为是。此外,还要注意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演讲、辩论技巧。

(2)答辩阶段。其步骤通常是这样的:首先,学生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大约4~5分钟时间,最好采用脱稿的方式。然后,答辩组老师针对论文以及学生的自我阐述提出问题,学生当场给以答复和辩解(这也是“答辩”一词的基本含义)。答辩对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有时老师在不满意学生的回答后进一步追问的时候[42]。学生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不能含糊其辞。这里,学生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有两个:一是过分的谦虚。如说“这篇文章不敢说有什么创新”、“还有很多重要的地方有纰漏”、“与论文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等。这时学生应保持学术的自尊心,因为毕竟自己(还包括自己的导师)花了很大的功夫、时间和精力,甚至花了不少费用,在这个小的研究领域内已经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站在了时代的前沿,学生完全可以以专家的姿态来阐述和答辩,不能犹犹豫豫,信心不足。这既不利于自己发挥应有的水平,同时也有损于自己的形象。二是随意回答。有时老师会问到学生根本不了解的内容,这时有些学生生怕自己答不上来,而不懂装懂,勉强回答,结果往往是答非所问,甚至闹出笑话。实际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回答不上来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如我们通常无法在考试中得100分一样。学生要实事求是,大胆承认自己不知道,同时请老师指点或提醒。如果说无法解答老师的问题是一个缺点的话[43],那么试图掩盖这个缺点则表明了自己的第二个缺点。

答辩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通常在答辩最后,答辩组组长会有一个小结,对论文及答辩过程进行简要的概括,对学生的答辩予以肯定、补充和纠谬,进而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和建议。

(3)完善论文阶段。在答辩过程中,通过与多位老师进行学术交流,老师的提问方式、质询角度和知识层次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和学习机会。通常答辩后,论文还需要根据答辩小组的意见,以及自己通过答辩过程产生的新的认识进行适当的修改,包括部分实质内容的修改和某些文字以及格式的修改等。修改完毕,论文写作才算正式结束。

在此补充说明一点,论文修改完毕并上交后,学生最好还要对自己整个论文写作阶段的工作进行个人总结,分析自己在写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与老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进一步深化对论文写作的认识,以利于自己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不断进步。

【注释】

[1]同事邓和军老师对本文的写作提出过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笔者受益匪浅,特此致谢。

[2]没有学过论文写作这门课的学生,在论文写作之前还要有一个写作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有关“如何写作学术论文”这样的资料,以及向老师或高年级同学请教等,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企望仅仅依靠中学所掌握的“如何写作文”的知识和经验,以及通过学校下发的《论文写作要求》等规定,来弄清“论文应如何写作”是远远不够的。

[3]“学术真理的追寻,与大海钓鱼如出一辙。先要找自己认为有鱼可钓的地点,这个岛看一遍,那块石头考察一下”。张五常:《学术上的老人与海》,载于其著《学术上的老人与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4页。

[4]程千帆:《学术论文写作贵在创新》,《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2期,第8页。

[5]在学术研究中,兴趣及好奇心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学者甚至认为,搞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了“过瘾”。然而在学士论文写作中对于兴趣因素不应强调过分,而应“兼顾”。首先,学生兴趣比较广泛,而选题的范围要比较集中;其次,学生可能对写论文本身就兴趣不大,而学习训练主要并不是靠兴趣;再次,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随着对论题的理解不断加深,由没兴趣到有兴趣,甚至有浓厚的兴趣是经常的事情。

[6]关于论文选题问题,学者普遍都比较重视,他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选题有以下5条显而易见的规则:(a)符合学生的兴趣。(b)需要的资源可以找到。(c)需要的资源可以驾驭。(d)研究方法符合学生的经验。(e)指导老师应对自己合适。总之:“谁想写论文,就必须写他能够写的论文”。([意]翁贝托·埃科:《大学生如何写毕业论文》,高俊方等译,华龄出版社,2003年,第15页。)有人认为选题的原则是:(a)选择有研究价值的课题。(b)选择自己有能力完成的课题。(c)选题大小要适当。(王嘉陵编著:《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3~48页。)有人认为法学论文选题的原则是:创造性、现实性和学理性。(朱希祥、王一力主编:《大学生论文写作——规范·方法·示例》,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第212~214页。)有人认为确定论文选题时,应当摸清三个底:一是自我基础的底;二是该专业已有成就的底;三是所要确定的选题的资料的底。(魏振瀛:《怎样写民法学论文》,《中外法学》1990年第6期,第36页。)相关资料读者还可以参见吾勇敏、金彭年主编:《法律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9~113页。

[7]通过宏大叙事构建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术抱负,这种诱惑即使是对职业法学家来说有时也难以抗拒,但无数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克服了这种诱惑,才能真正搞好学问。

[8]有学者认为,文章选题可大可小,没有定规,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小题可以大作,大题也可以小作。(参见肖蔚云:《谈谈法学硕士论文的写作问题》,《中外法学》1991年第2期,第45页。)这种观点比较辩证,具有普遍意义,但并非针对初学者。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论文要“搏大不搏小”,提倡要有大的气魄。笔者认为,对于作为训练手段的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来说,还是应提倡选题要从“小”处着手,打好基础。

[9]一些学者认为,选题要具有创造性,其实他们是把主题当成了选题,而在本文中两者是严格区别的。参见王嘉陵编著:《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2页。

[10]参见[意]翁贝托·埃科:《大学生如何写毕业论文》,高俊方等译,华龄出版社,2003年,第12页。

[11]参见刘南平:《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兼论我国法学研究之流弊》,《中外法学》2000年第一期,第106页。

[12]这一点容易被人们所混淆,但很多学者指出了这一点。参见陈力丹:《硕士论文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第90页。

[13]陈妙云:《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1页。

[14]可以设想,如果学生搜集了大量的为导师甚至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都没有掌握的资料,那么这篇论文得优秀的机会就自然会大大增加了。

[15]一般学生不注意参考民国时期的文献,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民国时期我国法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以吴经熊为代表的一大批法学家,某些研究成果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据北京图书馆统计,当时出版的法学书籍有5500多种。参见《民国时期总书目·法律》,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

[16]对问题的重视程度,从宏观上看也许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学风与国民性有关。例如,有人概括说,美国人善于不断提出问题,德国人善于不断地研究问题,日本人善于不断地解决问题。

[17]张五常:《学术上的老人和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3页。

[18]不少法学家(如吉林大学的邓正来教授)对此非常重视,往往文章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问题的提出”,明确地告诉读者自己的思路,这样的文章主体意识很强,逻辑严密。

[19]参见朱希祥、王一力主编:《大学生论文写作——规范·方法·示例》,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第21页。

[20]据笔者有限的资料搜集,仅仅发现一位学者明确提到“提出问题”是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他把硕士论文的写作分为八个环环相联的步骤,其中第三个步骤是:“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参见陈力丹:《硕士论文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第10页。

[21]英文中“thesis”一词,除有“论题、命题、论点”的含义外,还有“论文、毕业(或学位)论文、(学生的)作文”等其他含义。这也许就是英语国家论文特别强调要有明确的命题的根源。

[22]参见刘南平:《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兼论我国法学研究之流弊》,《中外法学》2000年第一期,第101~112页。必须指出,笔者对命题的理解与刘南平还有微妙的区别。刘教授在同一篇文章中认为,命题和研究结论不是一回事,但“有时或许会重叠”,而笔者认为,主题即论文的结论。刘教授举的例子,如命题为“资本家是靠剥削工人养活的”,其结论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必须推翻”。笔者认为,论证这一结论是另一篇论文的任务,而不是命题为“资本家是靠剥削工人养活的”这篇论文的任务,至多是这篇文章命题的一个推论。此外,有学者不同意刘南平先生在同一篇文章中的观点“中国很多法学博士论文没有主题”。(笔者也不完全同意刘教授的看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梁慧星:《资料、见解、文章与社会责任——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三)》,中国法学网。

[23]如:陈燕、陈冠华:《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与规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王嘉陵编著:《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等。

[24]“破题”是我国明清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文体“八股文”格式中的一部分。八股文对段落有严格的规定,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从起股到束股的四个部分,其中都有两股相互排比的文字,共为八股。

[25]不少学者认为“动笔前先立意,这是任何文体写作都应该坚持的写作原则”。(陈妙云:《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5页)这与笔者的观点有所不同。

[26]王力:《谈谈写论文》,载于《如何写学术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6页。

[27]不少学生为此苦思冥想,寝食难安,对脑力体力的消耗都很大,甚至达到了类似“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程度。

[28]这就容易导致缺乏“敌情观念”,也就是不注意对论文漏洞的填补,经不起别人挑毛病,为以后答辩种下了遭遇诘问的种子。参见陈力丹:《硕士论文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第51页。

[29]实际上,这暴露出不少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抱着局外人、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研究的问题,因为自己与此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可以对自己的建议不负任何责任,建议错了也无所谓,从而可以“大胆”地自由发挥和主张。有学者对此表示出自己强烈的不满,指出学者不要轻率地提出一个什么立法建议,要有社会责任心,谨慎地进行学术研究。见梁慧星:《资料、见解、文章与社会责任——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三)》,中国法学网。

[30]有学者认为论文主题要“正确、新颖和实用”,否则“科研成果就没有价值”。(杨立新:《法学院的学生怎样写作毕业论文》,引自杨立新民商法评论网站。)笔者认为论文主题并不适宜简单地用“正确、新颖、实用”来评价,同时主题的学术价值和论文的实用价值也是两回事。

[31]实际上,历史上每一次大的学术进步,几乎都是从提出“与常理和事实相背离”的观点开始的。如“地球围着太阳转”的观点。尽管如此,作为学士论文的写作,从培养学生养成严谨学风的角度出发,提出这样的基本要求仍是适当的。

[32]实际上按照现代科学哲学的观点:任何观点只有可能是错的,才会是科学的,有价值的。永远不会错的观点,没有任何学术价值。

[33]“一个科学的过程好就好在它永远不会浪费别人的时间:沿着一种科学假设展开研究工作,即使随后现实应该反驳这一假设时,则同样意味着在先前的观点的推动下作了一件有益的工作。”[意]翁贝托·埃科:《大学生如何写毕业论文》,高俊方等译,华龄出版社,2003年,第56页。

[34]有学校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显然有些苛刻,实际也达不到。

[35]从某种意义上讲,开题报告就是论文写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科研项目申请报告),所不同的是这个报告是自定题目,并且结论在报告人看来都是可行的。

[36]有些学校规定开题报告中要含有“参考文献部分”,而不含有论文的可行性部分,笔者认为不妥,因为开题报告的目的不是告诉别人自己已搜集到的文献的具体题目,而是说明资料以及其他条件准备是否充分。

[37]严格说来,很难说什么问题不重要或不值得研究,学术问题并不讲求功利,也不以官方的导向为圭臬。同时必须指出,写作的领域重要与写出的论文重要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有关观点读者可参见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载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网站之《正来学堂》,http://dzl.legaltheory.com.cn/.

[38]有人认为提纲分为两种:单句式提纲和摘要式提纲。前者类似论文完成后的目录,后者则比较细致,把每个分标题的大意都概括出来,可谓论文的构思全图。见陈妙云:《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71~173页。

[39]如很多学生的文章都是这样一个模式:题目为“浅论某某制度”,第一部分为该制度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意义,第二部分为该制度的历史发展概况,一般是主要介绍西方的情况,第三部分是该制度的现状及不足,第四部分是对该制度的立法建议。论文结构千篇一律,成了新的八股文!

[40]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都要进行开题答辩,相比学士论文更加严格。

[41]参见王嘉陵编著:《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0页。

[42]有些学校的答辩规定与研究生答辩类似,要求学生记下问题后到其他房间准备,期间可以查阅资料,大约5~10分钟后,学生回到答辩室答辩。这样,可以使学生回答得比较从容,内容较全面和深刻。

[43]或仅仅是一个遗憾,因为老师的有些提问可能超出了学生所应当掌握的知识范围。答辩并不要求学生对一切提问都对答如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