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时间:2022-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作用逐渐突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干涉日渐增多。英、法等国随着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上台执政,更是掀起了数次的国有化浪潮。7.3.2 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1)现代资本主义不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7.3.1 国有经济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有经济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各国悄然兴起。 世纪之交,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引发了英、美等主要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石油、电力、钢铁、汽车、飞机等新兴工业部门异军突起,公路、铁路、港口交通运输设施不断改进,各国的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 在主要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市场开始频繁爆发经济危机,各国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兼并浪潮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掀起了高潮,各国政府开始加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政治方面,劳工阶级逐渐成长起来,并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阶级力量中的重要成员,政府不得不顾及劳工阶级的利益,社会福利制度开始出现;世界市场上的残酷竞争诱使各国民族主义再次泛滥。 所有的因素互相交错、互相影响。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作用逐渐突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干涉日渐增多。

英、法、德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中,各国政府纷纷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起了战时管制经济,设立了专门的战时管理机构,对国内的化工军火、燃料等公司实行了国有化管理,并投资建设了一批国有企业。 国有经济成为西方主要国家战时经济中重要的应急措施。 西方国有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持续了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各国巨大的资源损耗,而且使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各国为了战争,都实行了战时管制经济,因此都面临着战后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国内社会阶级力量中,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数量和重要性都较战前有了明显增加。 战争还导致世界的政治力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美国、日本得益于战争的爆发,战后两国的经济实力大增,美国纽约逐渐取代伦敦成为新的国际经济和金融中心,英、法等欧洲主要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远远不如战前,经济不仅发展缓慢,而且过分依赖于美国。 在战争中形成“星星之火”的西方国有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呈现“燎原”的发展态势,而是遭到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各国政府的清理和遣散。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缓慢的时期里再次受到重创,物价狂跌、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人数剧增的经济窘境迫使各国大大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程度,国有经济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新的发展机遇。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过后,西方主要各国刚刚获得发展的喘息之机,却再次迎来了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各参战国家不得不又一次实行战时经济管制,发展国有经济等措施再次出现,国有经济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更为艰巨的经济重建和复兴重任,但是这一次西方各国没有让历史重演。 各国政府不但没有清除前期发展的国有经济,反而主动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大力发展国有经济的政策,促进本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英、法等国随着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上台执政,更是掀起了数次的国有化浪潮。 国有经济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对各国战后经济的恢复和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繁荣发展,国有经济在主要资本主义各国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加,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效率低下、效益太差等严重的弊端和缺陷。 国有企业的低效不仅为西方各国政府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而且开始引起了私有企业等纳税人的不满。 在财政和舆论双重压力之下,西方主要各国政府开始对本国的国有经济进行大刀阔斧的私有化改革。 以英国撒切尔政府对国有经济的私有化改革为开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对国有经济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展开改革和调整,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宏观和微观管理模式。 经过一系列的私有化改革措施之后,西方国有经济在主要资本主义各国经济中的比重和规模明显减少。 西方国有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收缩调整时期。 西方主要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与改革为中国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7.3.2 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1)现代资本主义不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在生产力和经济结构方面,以原子能、电子技术、人造卫星、宇宙航行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和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逐步超过了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总和。 在生产关系方面有了局部的调整,跨企业、跨行业进行多样化经营的混合联合公司广泛发展,跨国的垄断公司越来越多,资本垄断更加集中并且国际化。

但是,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有了许多新发展,延缓了其灭亡时间,这些现象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也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的客观规律。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提供更充分的物质前提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1]历史上,当金属工具取代石器的时候,便形成了奴隶主占有制的社会;在铁器与牛耕的应用和新的耕作制度出现的基础上,产生了与个体生产相适应的封建占有制。 生产的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资产阶级正是凭借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终于彻底战胜了封建地主阶级,巩固了自己的阶级统治。 由于科学技术在历史上的这种推动作用,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预示着社会革命的来临,预示着旧的社会制度的灭亡和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断定,资产阶级也必然要不自觉地以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为社会主义创造更加充分的物质条件。

(2)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的部分调整,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只能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虽然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暂时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只能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并客观上要求以新的、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代替旧的、过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正如列宁所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就上升到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2]

(3)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民主”措施并未使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生变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推行的各种“民主化”措施以及所举办的福利设施和工人生活的改善,只能表明对无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剥削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不仅“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3],反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结果必然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空前激化。

(4)资本主义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日渐加剧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必然使这两类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当前,第三世界国家要求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风起云涌。 同时,对第三世界的掠夺又会使国际范围垄断竞争加剧,造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总之,资产阶级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不可能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正如毛泽东所言:“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4]

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一切社会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为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这种转变创造了条件。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在经济上,国营经济的建立以及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为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前提。

第二,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对于判断主要矛盾的意义,毛泽东早就有过精彩的论述: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毛泽东遵循这一方法论原则,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准确的判断。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主要矛盾决定着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和党的主要任务也必然要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 这就要求中国革命必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第三,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当时国际上东西冷热正炽,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采取仇视态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孤立、封锁、遏制和侵略的政策,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独立而战的民族国家同情中国,因此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外也别无选择。

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艰难、曲折、漫长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但是,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一个世界体系,它的灭亡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而从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成熟也是一个需要逐渐探索的过程。

(1)革命客观条件的成熟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当生产力的发展尚未达到某种水平时,新的生产关系是不会出现的。 同生产力相比,生产关系则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即一种生产关系一经形成,就不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生显著的变化;在社会形态中,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这种情况就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是绝对的,二者之间矛盾的尖锐化也不是简单地、直线地发展着的,资本主义仍然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迂回曲折发展过程才会最后灭亡。

(2)资本主义不会自行灭亡

资本主义的灭亡必须要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为其开辟道路。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重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国家都曾出现了大好的革命形势,但只有俄国十月革命获得了胜利。 历史经验表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并取得胜利,是革命形势和主观条件的辩证统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必将是一个艰难、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

(3)现代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

仅就这个体系中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它们的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 资本主义制度如同以往任何旧制度一样也不可能同时灭亡,只能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垮台,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局部性部分质变,再到全局性质变的过程。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都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现在,社会主义开始胜利至今还不到百年的时间,而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并形成一个世界体系了。

(4)从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成熟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中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前进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风险。 因此,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并非坦途,这需要中国拥有非凡的魄力以及一个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必然要经历相当艰难、曲折而漫长的历史时期。 但是,无论这个过程有多长,都不会改变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本章小结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垄断:少数企业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生产和市场进行控制,并在一定的市场领域从实质上限制竞争的一种市场状态。

(2)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集中、垄断资本在国内统治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资本集中与生产集中高度发展,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居于支配地位的垄断组织;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趋融合为金融资本,并进一步形成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垄断阶段以后,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瓜分殖民地、建立殖民体系的肮脏交易。

(2)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垄断价格指垄断组织凭借自己对生产和市场的垄断地位而制定的为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取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金融资本就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资本形式。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是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产物。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实质与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为一体、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对经济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是(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产业资本

2.垄断条件下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变化是( )。

A.规律已消失

B.只存在于垄断部门,不存在于非垄断部门

C.只存在于非垄断部门,不存在于垄断部门

D.在垄断和非垄断部门起作用

3.垄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作用是(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 B.削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削除了资本主义竞争 D.部分地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4.垄断价格是( )。

A.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C.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D.商品价值加垄断利润

5.垄断利润是( )。

A.通过市场的高卖低买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B.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C.来源于垄断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

D.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6.金融资本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 )

A.参与制 B.人事联合 C.买方垄断 D.卖方垄断

7.国家垄断资本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科学技术发明的结果

C.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C.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D.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9.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 )。

A.私人企业垄断资本 B.公私合营垄断资本

C.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公共资本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B.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本输出 C.资产阶级国家 D.私人垄断资本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处于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状态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涨的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从根本上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垄断竞争的特点是( )。

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 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

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D.垄断能削除中小企业

2.垄断资本的非价格竞争的形式主要有( )。

A.促销竞争 B.服务方面的竞争

C.市场外的竞争 D.产品质量方面的竞争

3.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

A.银行垄断资本购买工业资本的股票

B.工业资本购买垄断大银行的股票

C.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D.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互派人员兼任要职

4.垄断利润的基本来源是( )。

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小生产者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转化为垄断利润

5.垄断价格的具体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即( )。

A.垄断组织之间成立价格协议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进行协商

C.由实力强的垄断组织实行价格领导机制

D.由非垄断组织对垄断组织施加压力

E.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定价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 )。

A.国有企业

B.国私合营企业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7.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结合的具体原因是( )。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扩大

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的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

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D.科技研究社会化耗费巨大,需国家承担

8.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形式有( )。

A.利用国有企业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B.利用财政手段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

C.利用国有制经济逐步取代私有制经济

D.利用金融手段来影响和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

三、判断题

1.垄断利润完全来源于垄断企业内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 )

2.垄断条件下资本不能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因而不存在利润平均化的规律。 ( )

3.垄断的形成削除了自由竞争。 ( )

4.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 )

5.股份公司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并削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

6.垄断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与自由竞争时期的超额剩余价值没有本质的区别。 ( )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垄断经济没有根本的区别。 ( )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宏观管理和调节代表着每一个资本家的利益。 ( )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 )

10.资本主义国有制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 ( )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产生和开始形成的。 ( )

四、简答题

1.怎样理解股份公司对垄断形成的作用?

2.试比较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主要区别,并阐述垄断利润出现对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影响。

3.怎样理解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的区别?

4.怎样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形成的? 其基本形式和实质是什么?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57⁃01⁃0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