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积极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积极意义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描述了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以及随机进入式教学三种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一施工设施,形象地将上述概念框架比喻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描述了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以及随机进入式教学三种模式。

1.支架式教学模式

学界一般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4]由于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呈现逐层深入的规律,所以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概念框架就是为学习者顺利迈进下一个层次学习任务时的支架,目的是为了将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学模式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学生智力活动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自身原有能力之间往往存在差异,即“最邻近发展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间的距离。教学可以在最邻近发展区有所作为,当然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学生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不断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更高的水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一施工设施,形象地将上述概念框架比喻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概念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学习者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更顺畅地构建起深层次的意义。

2.抛锚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关键是确定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这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当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3.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凭依“弹性认知理论”,将教学的主要目的定位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该理论认为,事物本身复杂多样,要准确地认识事物并把握事物本质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全面地进行意义建构,对学习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难;要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建构知识,适宜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虑。以“弹性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强调随机性,学习者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摆脱教师单纯灌输知识的状况,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在于实现对事物理解和认识的提升,而不是简单对同一知识进行重复和巩固。然而,该模式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多维度、多途径的学习,有效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个体差异性问题,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得不同学习者可以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