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口才的特点主要包括的内容

教师口才的特点主要包括的内容

时间:2022-09-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间上的特定性,要求教师口语必须是限时的、有计划的和有准备的。2.对象的集体性和稳定性教师口才的受体主要是集体的而非个别的。对象的群体性,要求教师口才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多样性和普适性。教师口才的受众,也是相对稳定的。这种规范、严谨、典雅的色彩,还表现在教师口才内容上。但教师讲话不可能是完全有准备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口才也具有很大的即兴性,具有口语那种亲切、灵活、自然的特点。

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教师口才也具有多样性特点。

一、语境特点

从教师口才生成的语境看,教师口才具有如下特点:

1.时间的特定性和空间的固定性

就教学口语而言,每节课30分钟、40分钟或45分钟。其他类型的口语,时间或长或短,没有这种限制。就教育口语而言,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穿插在课堂上、课间或放学后的时间里进行的。时间上的特定性,要求教师口语必须是限时的、有计划的和有准备的。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在“班级教室”这个特定的空间里进行的。其他类型的口语,则没有这种严格的空间限制。空间上的特定性,要求教师口语必须具有合适的响度,必须使用规范的课堂用语和校园用语。

2.对象的集体性和稳定性

教师口才的受体主要是集体的而非个别的。对象的群体性,要求教师口才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多样性和普适性。

教师口才的受众,也是相对稳定的。短则一个学期,长则若干年,同一个教师担任同一个班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这就使得教师口语许多时候具有“开门见山”的直接性。师生之间也建立了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语言机密”。

3.交际场合的正式性和交际内容的正规性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特定场所。教师的一颦一笑,都要为人师表。这就决定了教师口才的运用带有正式性。它的许多方式和措辞,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仔细的推敲以后选定的。它的口语化远离原始状态,更多地带有规范、严谨、典雅的书面语色彩。

这种规范、严谨、典雅的色彩,还表现在教师口才内容上。教师不能“信口开河”乱讲活,无论传播知识还是解释原理,批评说理还是鼓舞动员,都要符合科学、正确和有益的标准。

二、语体特点

从教师口才的语体形式看,教师口才具有如下特点:

1.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结合

教师工作口语是有提纲、有准备的语言,有些内容和措辞甚至是经过反复斟酌、推敲的,因而它往往具有书面语的完整、严密、准确、规范的色彩。在教学口语中,这类语言通常用来讲授知识、阐释原理、下定义和作结论。在教育口语中,往往是用来进行集体谈话,如作报告、动员、总结等。

但教师讲话不可能是完全有准备的。就教学而言,教师不可能把每一句话都写在纸上,就教育口语而言,教师处理偶发事件或与学生个别交谈,也多是即兴发言。这就决定了教师口才也具有很大的即兴性,具有口语那种亲切、灵活、自然的特点。尤其是大力推崇“教学民主”、“教学对话”的今天,教师口才的即兴性成分会显著增加。这类口语通常用来描绘事物、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或处理突发性事件、应变性事务。可以说,教师口语是一种“有提纲的即兴发言”。

2.独白语和会话语的结合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无论是面向班集体讲话,还是系统传授知识,教师主要运用的是独白语。这种语言一般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较好的连贯性,句子完整,修辞得当,没有语病,也没有太长的停顿。但是,教师无论是组织教学还是进行问答、讨论或个别交谈,又都要运用有来有往的会话语,以便进行双边或多边交流。这种语言在词法、句法上,表现为零碎句、问句、省略句,重复、插入、停顿较多,语速也比较缓慢。

口语从活动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单向传输的演讲式与双向互动的交谈式两种。教师工作口语,则介乎演讲式与交谈式之间,可称为“演讲——交谈式口语”。

3.口语、态势语和以板书为主的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的结合

教师工作口语,为了满足一种复杂的教书育人工作的需要,可以说,它比任何一种口语都更加需要声音、语调、表情、动作,包括各种示范、演示活动的配合,正是因为各种丰富的言语形式的介入,才使教师的讲授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而直观教学手段在教学口语中的大量运用,则跟教师语言大多是属于一种传授式讲解式语言密切相关。

三、语风特点

从教师口才的言语风格角度来看,教师口才具有如下特点:

1.规范性特点

教师工作口语,要求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向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必须符合民族的、大众的、健康的、科学的标准。教师必须规范地使用各种口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教书育人。

2.双向反馈性特点

教学具有双向性,现代教育尤其强调这一点。因而教学语言活动,是一种双向交流性的言语活动。哪怕教师采用的是一种单向输出式的讲授语,也是建立在“吃透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能够理解、接受为前提的。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也要遵循“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双向性教育原则。而这种双向性言语活动,又完全是建立在一种及时的、不断的反馈基础上的。教师总是依据“学情”选择“教法”,然后又根据教书育人的效果,调整、改进工作方法。

3.启发性特点

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它需要一位教师付出毕生的热情和全部的才智。而教师的全部智慧和最大本领就在于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工作口语总是带着“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特点。这种启发、说教的特点,也就是古人所讲的“诲人不倦”的精神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