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行漫记——山西平遥之行实践报告

西行漫记——山西平遥之行实践报告

时间:2022-09-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学院2009级金融学专业王尼2011年5月6日至2011年5月8日,管理学院金融与会计系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平遥之行”社会实践。作为一座拥有近3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日昇昌”票号的产生,充分说明了山西商人的创新精神。

管理学院 2009级 金融学专业 王尼

2011年5月6日至2011年5月8日,管理学院金融与会计系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平遥之行”社会实践。2007级、2008级、2009级遴选的10位金融学专业学生代表,由金融学专业杨泽云、系团总支闫琰两位指导教师带队,组成了社会实践团队。

一、从“西口文化”到“世界遗产”——平遥的前世与今生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苍凉豪迈的吼声,飞越黄土高原的千山万壑,掠过空旷荒凉的塞北沙漠,拉开了山西人“走西口”的序幕。一副盛着干粮的褡裢,一根挑起重担的扁担,漫漫西路上,处处是山西人星星点点的墓场。然而他们没有退缩,凭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年复一年、前仆后继,走西口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创造了山西人延绵200余年、辐射数万平方公里的蔚为壮观的移民开发史。

有人说“走西口”是贫苦农民打工的故事,也有人说“走西口”是大灾之年贫民逃荒的经过,还有人说“走西口”是晋商崛起的历程。伴随着歌声与汗水,“走西口”走出了一代又一代叱咤风云、货通天下、汇通四海的晋商,也走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在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千里走荒漠的西口路上,他们掸落一身尘土,带着黄土地特有的醇厚,一路走来一路唱。

其实,“走西口”是一种文化,一种中原文化与塞外文化混合的亚文化,一种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守信耐劳、醇厚重义为核心的晋商文化。“走西口”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一种坚韧不拔、兼容并包、和谐相处的精神。

“文化平遥”的口号并非浪得虚名。作为一座拥有近3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漫步于晋商票号的发祥地——平遥南大街上,街道两侧现存的大量百年以上、独具明清风格的“前店后寝”式传统老字号和古民居建筑,每个门庭的花岗岩门坎上都留下了两道深深的车辙印痕。不难想象,当年街道上是如何的车水马龙。这些车马来自全国各地,驮载着金钱,驮载着风险,驮载着骄傲,驮载着九州的风俗和方言,驮载出一个南来北往经济血脉的大流畅。金井大楼上有一楹联:朝晨午夕街三市,贺凤桥台井上楼。这,就是当时盛况最真实的写照。

南大街南起兴国寺(俗称小寺庙,现已不在)门前,北至东、西大街的衔接点,全长690米(从南城墙算起为738米)。两旁高屋连脊,密排着78座古店铺,众商云集,招幌如林,繁华市井,其美如歌。一路走下去,目不暇接……

清代中叶,商业隆盛,票号兴起,百余年之间,在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黄金地段上,诸如同益庆、魁成裕、崇丰厚、协顺隆、永隆号、长泰永、兴隆信以及后期的义聚恒、瑞丰祥等名号老店,都是商战中的强手。因它们创立过非凡的业绩而声名洋溢,晋商的颂歌相传世代而不衰。

在422米老街的黄金分割线上,世昌永、丰盈堂、汇川号、云锦成等老字号,都有过一段黄金岁月。一代代的商家,在这里高潮迭起。

在许多人眼中,平遥古城与晋商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在更多人的心目中,晋商几乎可以与票号划上等号。巧得很,中国第一家票号与最后一家票号都出自平遥。它们就在这条大街上面对面地隔街相望。中国票号从起源与繁荣走向衰落与消亡的历程,其最形象的直线距离,就是这条街道的宽度。

在众多的票号中,又以“日昇昌”为最。许多第一次走进“日昇昌”的游客绝不会想到,这个“天下第一号”的前身会是一家名为“西裕成”的颜料庄。随着明末资本主义的萌芽与经济的发展,各商号迫切需要一种比现银解运更方便、高效、廉价的解款方式。这一历史重任,落在了晋商的肩上,也只有“海内最富”的晋商有能力、有魄力来奠定这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实践小分队

二、从“土老财”到“煤老板”——晋商的转身与蜕变

道光三年,即公元1823年,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与存放款业务的票号诞生。票号的名称取自“如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过去商家的幌子是竖挂的,“日昇昌”三字便可排列成“日日升日日”,非常好的口彩。从此以后,票号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与今天那些豪华气派的金融机构办公地点相比,“日昇昌”的三进院落显得实在简朴。事实上,“日昇昌”平遥总部在鼎盛时期,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也不过10余人,而遍布全国的各个分号,通常也只有3、4名员工。

五开间的门面,便是“日昇昌”当年的营业大厅,墙上张贴着“日昇昌”的规章以及一篇看似普通的诗作。据老师介绍说,墙上的诗作其实是“日昇昌”的密码表,客户的汇款地点、汇款金额、提现地点都要以被当作密码的汉字书写在汇票上,从而达到保密的目的。

“日昇昌”的内院,是总经理办公室、会客室以及客房。总经理办公室内,没有宽敞的大班台。总经理的主要工作,都在土炕上的炕桌边完成。当年的雷履泰以及他的继任者,就是盘腿坐在土炕上,听取账房先生的账务汇报,通过信房先生把各项指示与要求传送到全国的各个分号。

日昇昌的柜台

作为一个金融机构的总部,就必然设有金库。“日昇昌”的周转金库,出人意料地设在会客室里。一个看似简单的灰坑,打开顶盖,便是一个地下银窑。“日昇昌”的安排,正应了那句话: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日昇昌”的后院里,悬挂着光绪皇帝所赐的匾额:汇通天下。“日昇昌”票号不仅卸下了中国几千年来现银运送的沉重负担,而且创造了“汇通天下”的奇迹。这期间,观念、体制、制度、企业文化、人文建设等,缺一不可。如同一架庞大复杂的机器,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零件,都不可或缺。

“日昇昌”票号的产生,充分说明了山西商人的创新精神。“日昇昌”财东李大全、总经理雷履泰正是因为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在全国性的大商业网络中,视野开阔、目光敏锐地抓住历史机遇,率先创立票号,成立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私人金融机构,勇敢地站在当时还略显微弱的商品经济潮头。

①由原来的经营颜料产品,改为经营金融产品;由手工业,改为银钱业;由以物易钱,改为以钱易钱。

②由传统的家族企业逐步变身为具有现代公司性质的CEO管理企业。

③票号产生于封建时期,商人追逐利益的本性使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但“日昇昌”在其一个多世纪的经营过程中,能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力入股,即“银股、身股”的“二元股份制”,银、身股同股同酬的分配制度,将票号经营的好坏与伙友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④票号是一种全新的行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票号商人正是以其努力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开辟了一条发财之路。

⑤“日昇昌”票号在最辉煌时,一年的汇兑额最高可达3000多万两白银,而且,随着社会对票号信任度的提高,汇票曾一度作为有价凭证在市场上流通。因此,为了防止伪造汇票造成的损失,票号商人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防伪方法。

⑥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凭着艰苦创业、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全国的51家(总号)票号中,山西境内就有43家,小小的平遥县里,就设有22家票号的总号。这22家票号控制着全国80%的资金流向,而这里,因为票号的集中而成为中国的华尔街。这些票号人不畏艰辛,敢于冒风险,在全国各地广设分号,可多达600余处。不但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最远设到日本的东京、大阪、神户,朝鲜的仁川,印度的加尔各答,俄罗斯的恰克图等地。

明清时期的晋商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浸润,遵从诚信经商的商业伦理,坚持“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儒家思想内核。晋商将关云长尊为财神,以其信义教育同行。票号自创立以来,自上而下都要求做到诚信为本,童叟无欺:几十年的票据足额足息兑付;货币贬值时即使亏本也要将客户的损失弥补——不胜枚举。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两宫西行,很多山西票号在北京的分号被抢掠一空,连账簿也被烧毁了。许多京城的达官贵人,拿着存折到山西总号开始了大规模的挤兑,山西票号没有以账本丢失无从核对为由而拒绝汇兑。面临困境的大东家们从自家地窖里挖出银子,满足客户的需要,不管银两数目有多大,票号一律立刻兑现。当时的山西票号,以不计后果的举措,向世人昭示了信义在票号业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诚通人心,诚则可信。诚信不是挂在墙上的制度,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每一个从业人员自觉的行为,从财东到掌柜,从票号到客户,一个群体、一个社会都在遵守的一种规则,这也正是票号和晋商的可贵之处。

晋商的敬业精神,也是常被人称道的。在那个年代,去远地谋生是一项相当艰难和危险的事业,但山西人懂得“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道理。除此之外,商家还要求所有从业人员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不单要精益求精地学习本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礼仪。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很重视发挥群体力量。从家族到乡人间,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逐渐形成“同舟共济”的群体。连用人都要用乡不用亲,用乡是为了利用乡情增加凝聚力,“少爷、姑爷、舅爷”的三不用,则是为了严格管理制度。也正因为晋商内部各商会、家族、商号之间,能够在竞争中求得协调,形成一个有活力的整体,才使得晋商在几百年的经商活动中,长期取得商业上的发展。

三、历史在这里沉思

明初借“开中制”兴起,明中期飞跃发展——“非数十万不称富”,清初问及鼎盛——“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清末民初走向衰落……晋商的兴衰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民族兴衰史的一个缩影。

随着号业的发展,山西商人逐渐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由于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晋商逐渐成为国内商业和金融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清末民初,国势衰微,清政府腐败无能,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愈演愈烈,使中国手工业、商业遭受了重大损失,晋商所经营的商业也备受损失,尤其是在对俄茶叶大战中严重受挫。当时政府对商人肆意压榨,使其不断走向衰落,加之晋商本身的墨守成规和“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保守观念,束缚了自身的发展。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附庸,晋商由于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穿过历史的长河,洗却岁月的铅华,当年的商界雄风、足迹、身影早已远去,然而,他们当时的叱咤风云却令我们景仰,令我们起敬。

指导教师:杨泽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