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柔性管理

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柔性管理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来看,柔性管理理念更容易实现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

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柔性管理

杨琳娜

摘 要:本文介绍了柔性管理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引入柔性管理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柔性管理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旨在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学生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 柔性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大学生素质状况日益呈现出的新变化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注重“他律”的被动式的刚性管理,还需要注重“自律”的主动式的柔性管理。

一、柔性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是当代世界管理的新趋势。刚性管理本质上是“以规章制度为核心”,即依靠成文的规章制度和组织职权,凭借制度制约、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的以外界约束力为主的管理。而柔性管理是在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即信任—指导—感化—自控的方式,倡导采用说服教育、关心帮助、人情感化、积极引导等手段,来充分挖掘人的智慧的潜能,强调精神力量的激励、感奋和凝聚作用,致力于提高人的素质,为个体创造最佳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并发挥出企业整体的辐射功能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

柔性管理具有几个特征:(1)人本性: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人不仅是管理的客体,更是管理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2)内驱性:柔性管理强调凭借个人的心理过程,依赖于个人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来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充分调动个体的自觉性,通过内在的驱动力来行动。(3)情感性:柔性管理注重塑造共同的价值观文化、运用精神和情感来引导管理。

柔性管理强调依靠人性解放、权力的平等、精神的激励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将柔性管理引入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第一,新时期在校大学生现状及辅导员管理工作中的新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现实性。他们关心社会现实,习惯根据自己的理想来设定自己的价值目标,运用多样的价值尺度来看待他人和社会,对社会现实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只是凭主观想象来评价社会和人生。二是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个体权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三是大学生个性强、观念更新快,思维敏捷,容易感情用事,自我控制意识较差,心理素质相对较弱,对新环境、新角色的适应性较差,耐挫折能力弱等,心理困扰越来越多。学生心理的失衡,需要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和协调。

新时期大学生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心理活动的这些特点对传统的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现阶段高校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要求高校的辅导员要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注重沟通和交流,用真情去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和问题,并找到最适当的办法解决问题。因此,在辅导员管理学生的活动中引入柔性管理理念,是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对现代学校学生管理的内在要求。

第二,辅导员工作中引入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辅导员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担负着教育者、指导者、组织者的重任,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选用何种管理模式显得非常重要。在大学院校,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等已经比较完备。辅导员往往着重强调的是以规章制度来对学生进行刚性管理。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仅有刚性管理是不够的,要提高管理的效果,还需要柔性管理。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实施的柔性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依据高校内部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社会、家庭、高校对学生的期望变为个人的自觉行为。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来看,柔性管理理念更容易实现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前形势的飞速发展,不仅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向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责任更重。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中,为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发展的需求,辅导员工作引入柔性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第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生个体素质和客观条件存在巨大差异,这是学生管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现实。柔性管理要求把对规则突破、个性的发展看成是学生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因此,辅导员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辅导员要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个体,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

第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意识和能力。

柔性管理的内在驱动性强调在研究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据个体所在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氛围把团队目标转变为个体的自发行动,使个体处在团队文化、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无形约束之中,从而产生自控意识、并驱动内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培育有利于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活动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辅导员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完善自主管理机制,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检查等。在学生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安排计划和实施,辅导员进行监督,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注重情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情感交流,辅导员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是学生管理的首要策略,是做好辅导员一切工作的基础。柔性管理的核心就在于挖掘情感对行为决策的正向引导力,用情感来凝聚人心。辅导员柔性管理理念的实现建立在以感情互动为手段的师生关系上。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教学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以情感人、注重感化,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学习动机和发展需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达到情感沟通的效果,促进学生管理的有效发展。

在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柔性管理引入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对于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提高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工作在强调柔性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应互为补充,在学生管理中倡导柔性管理并不是为了取代、否定刚性管理,两种管理模式在实现学生管理目标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实施柔性管理,必须坚持刚柔相济,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遵循一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完成管理目标,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进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